图书介绍

认识的另一半 非理性认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认识的另一半 非理性认识论研究
  • 张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87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认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识的另一半 非理性认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应该找回被遗忘了的另一半认识1

一 为什么要研究非理性认识1

二 研究非理性认识的基本前提9

三 研究非理性认识的途径和方法15

第一章 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18

第一节 欲望、需要及其功能19

一 欲望、需要界说20

二 欲望、需要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21

第二节 情绪、情感及其功能26

一 情绪、情感界说27

二 情绪、情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31

第三节 兴趣、爱好及其功能38

一 兴趣、爱好界说39

二 兴趣、爱好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42

第四节 意志及其功能45

一 意志界说46

二 意志的品质50

三 意志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53

第五节 信仰、崇拜及其功能61

一 信仰和崇拜界说62

二 信仰和崇拜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65

三 信仰和崇拜在认识活动中的负面影响67

四 怀疑是迷信的克星和创新的前提70

第六节 理想、信念及其功能73

一 理想和信念界说74

二 理想和信念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功能77

三 理想和信念在认识活动中的负面影响81

第二章 联想和想象认识——非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之一84

第一节 联想和想象概述84

一 联想概述85

二 想象概述90

第二节 联想和想象认识的特点95

一 形象性96

二 发散性97

三 非逻辑性98

四 创造性99

五 现实性100

六 超前性101

第三节 联想和想象认识的形式103

一 联想与想象在神话和艺术创作中的形式103

二 联想与想象在科学探索中的形式107

第三章 直觉、灵感和顿悟认识——非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之二119

第一节 直觉、灵感和顿悟概述120

一 直觉概述120

二 灵感概述133

三 顿悟概述149

第二节 直觉、灵感、顿悟的关系152

一 直觉与灵感的关系152

二 直觉与顿悟的关系155

三 灵感与顿悟的关系156

第三节 直觉、灵感和顿悟认识的特点158

一 直觉认识的特点158

二 灵感认识的特点166

三 顿悟认识的特点174

第四节 直觉、灵感和顿悟认识的形式176

一 直觉认识的形式176

二 灵感认识的形式184

三 顿悟认识的形式192

第四章 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非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之三197

第一节 潜意识或无意识概述198

一 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199

二 集体或群体无意识202

三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203

四 潜意识是人犯错误的认识根源之一204

五 潜意识对认识和评价的制约作用205

第二节 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的特点207

一 非逻辑性207

二 不自觉性209

三 模糊性210

第三节 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的形式211

一 在意识阈限下的认识212

二 梦境中的认识212

三 暗示和催眠式认识215

四 意会式认识216

五 思维心理定式式认识217

第五章 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基础220

第一节 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客观基础220

一 事物产生发展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是客观的220

二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客观的224

三 产生潜意识的条件是客观的226

第二节 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社会基础227

一 非理性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227

二 非理性认识诸要素是社会关系的体现229

三 偏见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认识现象232

第三节 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心理基础237

一 非理性认识心理基础的主要内容238

二 思维心理定式与偏见242

三 联想、想象及其他248

第四节 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生理基础252

一 从脑结构看非理性认识的生理基础253

二 从非理性认识的视角看其生理基础257

三 非理性认识与内分泌及其他266

第六章 非理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277

第一节 非理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跃迁277

第二节 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282

一 从认识形式看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282

二 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286

三 绝对理性与政治神话289

四 抽象思维的情感化问题292

五 诡辩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294

第三节 非理性与理性互为主导的认识297

一 以非理性为主导的认识297

二 以理性为主导的认识301

第四节 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05

一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作用305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与互渗309

三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转化320

第七章 非理性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328

第一节 非理性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功能329

一 选择功能330

二 驱动功能331

三 激发和抑制功能334

四 内控功能336

五 补偿功能337

六 先导功能338

七 评价功能338

第二节 非理性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的二重性339

一 非理性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341

二 非理性因素对实践活动的消极影响351

第三节 对非理性因素二重性的合理调控361

一 自觉地培养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362

二 主动抑制非理性因素的消极影响372

第八章 非理性认识与其他思维形式的关系380

第一节 非理性认识与形象思维380

一 情感与形象思维381

二 联想与形象思维383

三 想象与形象思维388

四 幻想与形象思维394

第二节 非理性认识与创造性思维397

一 欲望、需要与创造性思维401

二 兴趣、爱好与创造性思维404

三 情感、意志与创造性思维412

四 联想、想象、幻想与创造性思维422

五 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436

六 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448

七 非理性认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综述453

第九章 现代社会中的非理性认识问题458

第一节 非理性认识与网络时代458

第二节 非理性认识与虚拟世界464

一 虚拟和虚拟世界465

二 虚拟实践与虚拟认识469

第三节 非理性认识与决策方略484

一 决策及其类型和形式484

二 决策与利益密切相关489

三 情绪、情感、意志与决策491

四 决策活动与创造性思维497

五 决策失误的原因探析500

第四节 非理性认识与生活世界508

一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508

二 日常生活与日常认识511

三 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认识515

主要参考文献522

后记5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