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常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1266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73页
- 文件大小:250MB
- 文件页数:720页
- 主题词:劳动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劳动法总论2
概述2
第一章 劳动法的一般理论3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4
一、劳动法的概念4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7
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及其特征11
四、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5
第二节 劳动法的特点和原则17
一、劳动法的特点17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4
第三节 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30
一、劳动法的渊源30
二、劳动法的体系34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39
第四节 中国劳动法学科的发展与本教材的特点45
一、中国劳动法学科的发展45
二、本教材的特点与结构48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53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54
一、工业发展和工业劳动带来的社会变化54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状况55
三、劳动法产生的标志58
第二节 国外劳动法的发展60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60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62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法65
第三节 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68
一、中国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特点68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70
三、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71
四、新中国劳动法的发展73
五、改革开放后的劳动立法77
六、港澳台的劳动立法82
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91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说92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功能92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98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103
一、劳动者与工会104
二、雇主及雇主组织111
三、政府114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119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119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121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履行、变更和消灭122
第四章 劳动者权利125
第一节劳动法与劳动者权利126
一、劳动法上的权利与义务126
二、劳动者权利与人权127
三、劳动者权利的分类128
第二节 劳动者的个别权利(个别劳权)130
一、劳动就业权131
二、劳动报酬权132
三、休息休假权134
四、社会保险权135
五、职业安全卫生权136
六、职业培训权138
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139
第三节 劳动者的集体权利(集体劳权)141
一、集体劳权概述141
二、团结权143
三、集体谈判权146
四、集体行动权149
五、民主参与权154
第五章 国际劳工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159
第一节 国际劳工立法与国际劳工组织160
一、国际劳工立法的开端160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历史161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162
四、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164
五、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165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和实施166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形式166
二、核心国际劳工标准168
三、优先性国际劳工标准172
四、一般性国际劳工标准174
五、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76
六、国际劳工标准的特点177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立法国际化179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关系格局的影响179
二、全球化下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关系调整的特点182
三、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立法184
第二编 个别劳动关系法190
概述190
第六章 劳动就业法191
第一节 劳动就业法概述192
一、国内外劳动就业法概况192
二、劳动法上就业和失业的界定195
三、我国劳动就业政策197
第二节 公平就业199
一、劳动法上公平就业的概念200
二、我国有关公平就业权的规定201
三、我国公平就业与禁止就业歧视原则202
第三节 就业服务和管理206
一、劳动者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206
二、公共就业服务208
三、经营性职业中介服务211
第四节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18
一、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概念218
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立法概况219
三、职业教育体系221
四、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223
五、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证书229
第七章 劳动合同法231
第一节 劳动合同制度概述232
一、劳动合同概述232
二、国外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238
三、中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243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效力246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246
二、劳动合同的效力248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250
一、劳动合同条款的分类250
二、劳动合同条款的构成251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256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256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259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260
四、劳动合同的终止267
五、劳动合同结束后的后合同义务268
第五节 劳务派遣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270
一、劳务派遣合同270
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272
第八章社会保险法275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概述276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和作用276
二、社会保险法的概念、性质和地位279
三、社会保险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281
四、社会保险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282
五、社会保险法律关系284
六、社会保险基金制度285
七、社会保险的经办服务286
八、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287
第二节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288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特点和形式288
二、养老保险立法概况290
三、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291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293
五、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294
六、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297
第三节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298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298
二、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299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300
四、《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新规定302
第四节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303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303
二、工伤保险的立法概况304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305
四、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306
五、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307
六、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309
七、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311
第五节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314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314
二、失业保险立法概况316
三、我国现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318
四、失业保险基金319
五、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321
第六节 生育保险法律制度322
一、生育保险的概念与意义322
二、生育保险的立法概况323
三、我国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内容324
第九章 劳动规章制度327
第一节 劳动规章制度概述328
一、劳动规章制度的含义和作用328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概况和特征330
第二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333
一、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333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要件337
第三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与效力339
一、关于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的不同学说339
二、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341
第三编 劳动基准法348
概述348
第十章 工资法349
第一节 工资及其立法制度概述351
一、工资的概念、性质与功能351
二、工资制度的构成与改革354
三、工资形式及其适用356
四、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360
第二节 工资水平及其决定机制363
一、工资水平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63
二、工资水平的决定机制364
第三节 最低工资保障及其立法365
一、最低工资保障的概念与作用365
二、最低工资法的诞生与发展367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368
四、最低工资标准的效力370
五、最低工资的监督管理370
第四节 工资支付保障371
一、工资支付的概念及意义372
二、工资支付的法律要求372
三、工资扣除与拖欠问题374
四、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376
五、工资请求权的法律性质377
第五节 工资的管理与调控378
一、劳动方市场工资价位指导379
二、工资总额的管理与调控379
三、工资基金的管理380
第十一章 工时法383
第一节 工作时间概述385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与法律意义385
二、工作时间的种类386
三、工时制及其立法发展387
第二节 工作时间的具体形式及其适用389
一、标准工时及其适用390
二、延长工时及其适用390
三、缩短工时及其适用391
四、计件工时制及其适用393
五、不定时工时制及其适用393
六、综合计算工时制及其适用394
第三节 休息休假及其法律规制394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与意义394
二、休息时间的种类396
三、休假的类型及其适用396
四、休假立法的改进401
第十二章 职业安全卫生法403
第一节职业安全卫生法概述405
一、职业安全权的价值分析405
二、职业安全卫生法的概念和特征409
三、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价值411
四、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关系412
五、外国及国际劳工组织立法概况415
第二节 职业安全法417
一、职业安全法的概念417
二、职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417
第三节 职业卫生法420
一、职业卫生法的概念420
二、职业卫生法的主要内容420
第四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423
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概念与构成423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423
第五节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完善430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及评析430
二、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完善思路433
第十三章 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法437
第一节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法概述438
一、女工、未成年工的概念界定与法律保护之定位438
二、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440
三、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立法概览441
第二节 女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443
一、禁止女工从事的劳动范围444
二、女工特殊生理期间的法律保护444
三、职场性骚扰及其法律规制447
四、我国女工法律保护的不足与完善448
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449
一、未成年工禁止从事的劳动范围449
二、未成年工健康检查制度451
三、未成年工使用和特殊保护登记制度451
四、我国未成年工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完善451
第四节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452
一、最低就业年龄与禁止使用童工453
二、违法使用童工的法律责任453
第四编 集体劳动关系法458
概述458
第十四章 工会法459
第一节 工会法概述460
一、工会法的概念与特征460
二、工会法的调整对象与地位461
三、团结权的地位与特点461
第二节 工会的产生、发展与工会立法463
一、国外工会的产生、发展与工会立法463
二、中国工会的产生、发展与工会立法465
第三节 工会的性质、地位和职责468
一、工会的性质468
二、工会的地位470
三、工会的职责471
第四节 工会与工会会员473
一、工会的成立473
二、工会的经费与财产476
三、工会的组织结构477
四、工会会员480
第五节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481
一、工会的权利481
二、工会的义务483
三、工会的代表权484
四、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487
第十五章 集体合同法489
第一节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概述490
一、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概念490
二、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类型492
三、集体协商(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特点494
第二节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495
一、集体协商(谈判)理论概述495
二、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起源与发展497
三、我国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立法的历史沿革498
第三节 国外的集体谈判制度499
一、集体谈判的结构499
二、集体谈判活动的主体、机构和筹备500
三、集体谈判的主要过程与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501
四、集体合同的签署、登记和履行502
第四节 我国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规定503
一、集体协商的原则503
二、集体协商的双方当事人504
三、集体合同的内容505
四、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506
五、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508
六、集体合同的效力与违法责任509
第十六章 集体行动法513
第一节集体行动法概述514
一、集体行动和集体行动法514
二、集体行动的主要形式515
三、集体行动立法的必要性517
第二节 国外罢工立法的历史与现状518
一、罢工立法概述518
二、罢工立法的历史520
三、罢工权的法律保护522
四、罢工权的法律限制523
第三节 我国的罢工立法525
一、我国罢工立法状况525
二、对我国罢工立法的展望528
第十七章 民主参与法531
第一节 民主参与法概述532
一、民主参与法的概念532
二、民主参与法的理论依据533
三、我国民主参与法的总体状况539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46
一、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546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547
三、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549
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状况549
第三节 民主参与的其他形式551
一、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551
二、合理化建议制度554
三、厂务公开制度555
第四节 三方协商机制556
一、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与发展556
二、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与作用557
三、中国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与发展559
四、中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与不足560
第五节 国外工人参与的立法与实践562
一、国外工人参与的历史发展与立法状况562
二、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一般形式564
三、德国的“共决制”565
四、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567
五、日本的劳资协议会制度568
第五编 劳动行政与劳动争议处理法574
概述574
第十八章 劳动行政法577
第一节 劳动行政法概述578
一、劳动行政法的概念578
二、劳动行政法的特点及体系579
三、劳动行政法的作用581
第二节 劳动行政主体及劳动行政行为583
一、劳动行政主体及其权利义务583
二、劳动行政行为及其分类586
第三节 劳动保障监察588
一、劳动行政管理的概念和特征588
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概述590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监察内容594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594
第四节 劳动行政复议599
一、劳动行政复议的含义与功能599
二、劳动行政复议范围600
三、劳动行政复议的程序与结果601
四、劳动行政复议与劳动行政诉讼605
第十九章 不当劳动行为救济法609
第一节 不当劳动行为概述610
一、不当劳动行为的概念和特征610
二、不同司法管辖区域的相关代表性立法611
第二节 不当劳动行为的界定及救济614
一、不当劳动行为的界定614
二、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618
第三节 我国的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620
一、我国法律关于不当劳动行为的规定620
二、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完善623
第二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625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法概述626
一、劳动争议的含义626
二、劳动争议的种类627
三、劳动争议处理法的概念629
四、西方主要国家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概况629
五、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概况633
六、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634
七、劳动争议处理原则636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637
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638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638
三、人民法院639
四、劳动行政主管部门640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640
一、协商程序640
二、调解程序640
三、仲裁程序641
四、诉讼程序647
第四节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649
一、多个劳动者有共同请求的集体争议及其处理649
二、集体合同争议及其处理650
三、集体行动争议及其处理651
第五节 劳动法律责任652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概念652
二、劳动法律责任的类型654
三、劳动法律责任的主体655
主要参考书目657
后记668
热门推荐
- 1411535.html
- 2606631.html
- 131701.html
- 2552741.html
- 811488.html
- 801924.html
- 2014685.html
- 1945148.html
- 3475951.html
- 1998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0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3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7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4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6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2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