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蔡卫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085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8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899页
- 主题词:临床药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篇1
第一章 面向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临床药学服务的起源与发展1
二、临床药学、药学监护与临床药师2
三、临床药学的工作任务3
四、临床药师的作用与价值3
五、临床药学的核心是合理用药3
第二节 临床药学服务进展4
一、制约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因素4
二、国家政策法规护航推动临床药学工作5
三、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进展5
第三节 临床药学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10
一、学历教育11
二、在职培训12
第四节 临床药学服务与药事服务费15
一、药事服务费的变革15
二、临床药学服务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
三、临床药学服务费的设置16
四、临床药学服务费的应用17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19
第一节 概述19
第二节 临床药动学基本原理20
一、药物体内过程20
二、吸收21
三、分布23
四、代谢24
五、排泄26
六、常用药动学参数的临床意义与应用27
第三节 临床药效学基本原理31
一、临床用药的效应31
二、药物的剂量和效应关系32
三、药效作用的影响因素34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设计38
第一节 概述38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39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39
二、TDM的临床指征39
三、TDM的实施方法42
四、TDM结果的解释46
第三节 给药方案设计47
一、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48
二、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50
第四节 不同疾病状况的剂量调整53
一、肾功能损伤时给药方案调整53
二、血液透析56
三、肝功能损伤时给药方案调整59
四、低蛋白血症62
五、心功能衰竭63
六、呼吸系统疾病与剂量调整64
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67
第一节 概述67
第二节 老年用药者67
一、老年人药动学特点67
二、常见疾病的发病率69
三、常用药物70
四、易损害老人肾脏的药物70
五、内脏功能的衰退对用药的影响71
第三节 儿童的合理用药73
一、儿童年龄分期73
二、胎儿期的合理用药74
三、新生儿期的合理用药76
四、婴幼儿期的合理用药81
五、儿童期的合理用药83
第四节 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84
一、药动学84
二、妊娠期合理用药问题85
三、分娩期临床用药88
四、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88
第五节 肝肾功能异常者89
一、药动学90
二、常见的并发症91
三、易引起肝肾损伤的药物92
四、合理用药与肝肾功能检验指标的判读93
第五章 药物基因组学97
第一节 概述97
一、遗传药理学的提出97
二、药物基因组学的遗传学基础98
三、基因多态性的类型100
四、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整体思路101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101
一、Ⅰ相代谢酶101
二、Ⅱ相代谢酶105
第三节 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108
一、ABC转运体108
二、SLC超家族111
第四节 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114
一、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114
二、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116
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16
四、μ阿片受体116
五、磺脲类受体117
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117
第五节 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118
一、基因芯片的原理119
二、基因芯片的分类120
三、基因芯片的产品120
四、基因芯片的应用前景123
第六节 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的机遇与挑战123
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设计和阐释124
二、基因测定的管理问题124
三、基因组学新技术的发展124
四、伦理学问题124
五、其他124
第六章 药品不良反应126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26
一、ADR的传统分类法126
二、根据ADR性质的分类法127
三、基于发生机制的ADR分类法128
四、基于严重程度的ADR分类法129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评价129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29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与报告131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应用135
一、ADR的监测与防范135
二、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作用138
三、ADR信息的利用138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的发展趋势140
一、药品警戒信号的研究140
二、药品不良反应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进展141
三、药物警戒142
第七章 药物相互作用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147
一、配伍禁忌147
二、注射剂的配伍变化148
第三节 药动学相互作用151
一、吸收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151
二、分布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157
三、代谢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159
四、排泄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164
第四节 药效学相互作用167
一、药效学相互作用机制167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类型168
三、临床常见的严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169
第五节 中西药相互作用174
一、体外中西药相互作用174
二、药动学方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174
三、药效学方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178
四、中西药配伍导致的严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179
第六节 食物药物相互作用186
一、食物对药物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186
二、食物对药物效应的影响189
三、药物与饮食禁忌189
第八章 群体药动学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群体药动学定义193
二、群体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194
三、群体药动学研究方法195
四、群体药动学的特点196
第二节NONMEM研究方法196
一、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197
二、NONMEM法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198
三、群体模型的验证202
第三节NONMEM法临床应用实例204
一、制定初始用药方案204
二、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优化206
第四节 群体药动学临床应用进展212
一、群体药动学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212
二、群体药动学与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215
三、抗肿瘤药物218
第九章 抗菌药物应用进展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基本概念223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225
三、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25
第二节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226
一、青霉素类226
二、头孢菌素类228
三、碳青霉烯类229
四、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30
五、氨基糖苷类231
六、四环素类232
七、氯霉素233
八、大环内酯类233
九、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234
十、利福霉素类235
十一、糖肽类235
十二、磷霉素236
十三、甲硝唑和替硝唑237
十四、喹诺酮类237
十五、磺胺类238
十六、呋喃类239
十七、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240
十八、抗麻风分枝杆菌242
十九、抗真菌类242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246
一、药代动力学246
二、药效动力学246
三、药动学/药效学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247
四、药动学/药效学与抗菌药物研究248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248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248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250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255
第五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259
第十章 抗肿瘤药物应用进展263
第一节 概述263
第二节 传统靶点药物的研发及再利用264
一、新型抗肿瘤烷化剂264
二、新型抗肿瘤抗生素265
三、新型抗代谢药物266
四、新型植物碱类药物268
五、内分泌类抗肿瘤药物269
第三节 新作用靶点药物271
一、抑制血管生长药物272
二、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73
第四节 抗肿瘤辅助治疗中药274
一、华蟾素274
二、常规精制饮片274
三、肺积方274
四、大建中汤275
第五节 化疗方案优化275
一、方案优化采信数据标准275
二、方案优化采信数据来源275
三、方案优化方式276
四、影响化疗方案优化因素276
五、化疗方案优化举例280
第十一章 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284
第一节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基础284
一、掌握病情特点284
二、掌握患者特点284
三、掌握药物特点285
第二节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要点289
一、药物治疗的原则289
二、药物治疗的方案291
三、药学监护291
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292
第十二章 药学信息技术与用药咨询295
第一节 概述295
一、基本概念295
二、药学信息服务的特点与内容296
三、药学信息服务的发展297
第二节 药学信息的来源与检索利用298
一、药学信息的来源298
二、常用数据库检索技术简介308
三、药学信息的收集310
四、药学信息的利用311
第三节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药学信息与合理用药314
一、国内外相关药学信息网站介绍314
二、处方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库与合理用药317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学信息中的应用317
第四节 循证医学与药学信息318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318
二、证据等级与文献评价318
三、循证医学的实践步骤322
四、Meta分析的应用322
第五节 患者用药咨询及其技巧324
一、咨询的环境要求325
二、咨询的方式325
三、咨询的内容与注意事项325
四、咨询的技巧327
五、用药咨询的流程与记录327
第十三章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330
第一节 概述330
第二节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331
一、临床药师定位、工作职责331
二、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程序333
第三节 工作记录及资料340
一、临床药师培训用资料341
二、临床药师工作资料342
第四节 国外临床药师主要工作模式351
一、美国351
二、英国354
三、日本355
第十四章 临床药师工作评估361
第一节 概述361
第二节 临床药师工作评估体系362
一、设立多层面评估模式362
二、评价管理架构363
三、临床药师工作评估运行364
四、建立法律质量意识364
五、临床药师个体评估365
第三节 临床药师工作评估内容367
一、医疗机构管理层面评估内容368
二、医疗机构医疗管理部门评估内容368
三、医疗机构人事管理评估内容369
四、药学部门评估内容369
五、临床科室评估内容369
六、临床药师考核指标370
七、临床药师考核运行372
第十五章 药历书写规范385
第一节 概述385
第二节 药历的概念与模式385
一、药历的定义385
二、药历书写的目的385
三、药历的适用范围386
四、药历的临床意义386
五、药历的模式387
第三节 药历书写规范390
一、药历的格式与内容390
二、药历书写的基本要求397
三、药历书写的注意事项397
第四节 住院患者典型药历398
第二部分 实践篇411
第十六章 心血管疾病用药案例分析411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411
第二节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422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28
第四节心房颤动436
第十七章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用药案例分析445
第一节 糖尿病445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57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63
第四节 骨质疏松467
第五节 痛风473
第十八章 神经科用药案例分析481
第一节 脑血管病481
第二节 癫痛499
第十九章 精神科用药案例分析512
第一节 抑郁症512
第二节 焦虑与失眠521
第二十章 抗感染用药案例分析534
第一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534
第二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545
第三节 重症肺炎549
第四节 败血症556
第二十一章 呼吸科用药案例分析563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563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75
第三节 呼吸衰竭581
第四节 肺栓塞587
第二十二章 消化内科用药案例分析596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596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599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604
第四节 肝硬化612
第五节 药物性肝病620
第二十三章 抗肿瘤用药案例分析625
第一节 常见肿瘤疾病625
第二节 常见肿瘤并发症644
第二十四章 肾脏科用药案例分析657
第一节 急性肾炎与急进性肾炎657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662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666
第四节IgA肾病670
第五节 狼疮性肾炎673
第六节 糖尿病肾病676
第七节 高血压性肾损害678
第八节 肾功能衰竭681
第二十五章ICU用药案例分析689
第一节 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689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696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703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711
第五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719
第二十六章 老年科用药案例分析727
第一节 帕金森病727
第二节 老年期痴呆735
第三节 骨质疏松743
第二十七章 儿科用药案例分析753
第一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753
第二节 癫痫762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772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780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784
第二十八章 器官移植用药案例分析791
第一节 概述791
一、免疫抑制药物与免疫调节791
二、移植并发症及对患者预后影响791
三、多药合用与药物相互作用问题792
四、药物治疗依从性问题792
五、临床药师在多学科医疗团队中的作用793
第二节 移植后高血压793
第三节 移植后糖尿病798
第四节 移植后排异反应803
第五节 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816
附录829
附表1临床常见的转运蛋白底物、抑制剂和诱导剂829
附表2 CYP的主要底物药物、抑制剂和诱导剂832
附表3 CYP介导的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835
附表4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853
附表5吸收环节中的中西药配伍禁忌855
附表6 CYP和(或)P-gp介导的中草药/植物药与化学药相互作用858
附表7常见中西药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861
附表8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864
中文索引866
英文索引877
热门推荐
- 3058966.html
- 2677273.html
- 1136475.html
- 2781870.html
- 1147263.html
- 1101116.html
- 1963460.html
- 3481429.html
- 2141992.html
- 3551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1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7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3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7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0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1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