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传染科医师处方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传染科医师处方手册
  • 喻友军,常伟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707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8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707页
  • 主题词:传染病-处方-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传染科医师处方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治疗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1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

第二节 传染源在体内扩散的方式2

第三节 传染病导致组织损伤发生的机制3

第四节 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临床特点5

第五节 传染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及程序7

第六节 传染病治疗原则及基本治疗方法9

第七节 处方结构及书写处方的注意事项11

第八节 传染病患者处方用药注意事项12

第九节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14

第十节 不同患者用药注意事项16

第二章 抗菌药物的抗菌特性、用法及注意事项27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抗菌活性27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43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预防对策47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50

第五节 抗菌药物间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57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58

第七节 传染病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60

第八节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62

第九节 药物敏感试验及其临床意义64

第三章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特点、用法及注意事项70

第一节 病毒感染繁殖机制及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70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71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87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88

第一节 免疫治疗的概念95

第二节 人工主动免疫治疗95

第四章 传染病的免疫治疗95

第三节 人工被动免疫治疗97

第四节 过继免疫治疗97

第五节 细胞因子免疫疗法98

第六节 其他免疫刺激剂100

第五章 干扰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102

第一节 干扰素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02

第二节 干扰素治疗传染病的有效病种和临床疗效评估103

第三节 干扰素治疗不同疾病的剂量与疗程106

第五节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107

第四节 干扰素诱导剂的适用证、用法与用量107

第六节 应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108

第六章 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11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111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治疗传染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13

第三节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特性及作用强度115

第四节 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118

第五节 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120

第六节 应用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124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与策略127

第七章 基因治疗在传染病中的应用127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条件、步骤与影响因素128

第三节 传染病基因治疗现状与展望130

第四节 基因治疗药物的用法与用量135

第五节 基因治疗注意事项136

第八章 中医中药在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138

第一节 中医中药在传染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138

第二节 具有抗菌作用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139

第三节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155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中常用的中药制剂163

第五节 传染病治疗中的常用中药方剂174

第六节 中药治疗传染病的注意事项178

第九章 液体疗法在传染病中的应用180

第一节 传染病患者的补液原则180

第二节 常用溶液成分及输液适应证与禁忌证181

第三节 一般传染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及输液要求184

第四节 重症传染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和输液要求190

第五节 输液与注射药物的配伍193

第六节 输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198

第七节 输液注意事项199

第十章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病中的应用201

第一节 人工肝脏的概念与分类201

第二节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意义201

第三节 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指征202

第四节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几种常用方式203

第五节 生物人工肝与组合型人工肝214

第十一章 传染病所致危急重症和综合征的治疗217

第一节 传染病所致危急重症的治疗原则217

第二节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218

第三节 急性心功能衰竭220

第四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221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224

第六节 急性多器官功能不全226

第七节 感染性休克228

第八节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30

第九节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31

第十节 感染中毒性脑病232

第十一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233

第十二节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234

第十三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235

第十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237

第十五节 多种菌败血症238

第十六节 食源性败血症240

第十七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40

第十八节 昏迷242

第十九节 高热244

第二十节 头痛245

第二十一节 抽搐247

第二十二节 呕吐248

第二十三节 腹泻250

第二十四节 便血252

第二十五节 急性腹痛253

第二十六节 血尿255

第二十七节 黄疸256

第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25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259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感染260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61

第四节 人禽流感(附:Reye综合征)267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271

第六节 麻疹272

第七节 风疹274

第八节 幼儿急疹275

第九节 天花276

第十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276

第十一节 单纯疱疹278

第十二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278

第十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79

第十五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281

第十四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281

第十六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283

第十七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288

第十八节 丁型病毒性肝炎290

第十九节 戊型病毒性肝炎291

第二十节 庚型肝炎292

第二十一节 输血传播病毒(TTV)293

第二十二节 肝硬化294

第二十三节 脊髓灰质炎297

第二十四节 柯萨奇病毒感染299

第二十五节 埃可病毒感染301

第二十六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302

第二十七节 轮状病毒胃肠炎304

第二十八节 诺活克样病毒性胃肠炎305

第二十九节 肠腺病毒性胃肠炎306

第三十节 嵌杯状病毒性胃肠炎306

第三十一节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307

第三十二节 人类微小病毒感染308

第三十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309

第三十四节 甲型脑炎310

第三十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311

第三十六节 森林脑炎315

第三十七节 无菌性脑膜炎316

第三十八节 其他病毒性脑炎318

第三十九节 病毒性出血热320

第四十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320

第四十一节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325

第四十二节 黄热病327

第四十三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330

第四十四节 拉沙热333

第四十五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336

第四十六节 口蹄疫338

第四十七节 狂犬病340

第四十八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42

第四十九节 非HIV逆转录病毒感染343

第五十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4

第五十一节 艾滋病性痴呆综合征345

第五十二节 HTLV-1相关性髓质病及热带痉挛性下肢轻瘫346

第五十三节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346

第五十五节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47

第五十四节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347

第五十六节 朊毒体病348

第十三章 衣原体感染349

第一节 鹦鹉热349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TWAR)感染350

第三节 沙眼及包涵体结膜炎351

第十四章 立克次体病353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353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354

第三节 恙虫病355

第四节 Q热356

第五节 落矶山斑点热358

第六节 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359

第七节 埃利希体病360

第八节 立克次体痘360

第十五章 支原体感染362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362

第二节 生殖泌尿系支原体感染364

第一节 猩红热366

第十六章 细菌性传染病366

第二节 其他链球菌感染367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70

第四节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372

第五节 肺炎球菌感染373

第六节 肺炎球菌败血症374

第七节 肺炎球菌脑膜炎375

第八节 白喉376

第九节 百日咳378

第十节 军团菌感染380

第十一节 葡萄球菌感染381

第十二节 伤寒385

第十三节 副伤寒386

第十四节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387

第十五节 其他沙门菌感染388

第十六节 细菌性痢疾389

第十七节 胃肠型食物中毒391

第十八节 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393

第十九节 耶尔森菌感染394

第二十节 弯曲菌感染396

第二十一节 EHECO157出血性肠炎397

第二十二节 螺旋菌感染399

第二十三节 亲水气单胞菌感染402

第二十四节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403

第二十五节 难辨梭状芽孢菌感染404

第二十六节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406

第二十七节 霍乱408

第二十八节 副溶血弧菌肠炎410

第二十九节 河弧菌感染412

第三十节 拟态弧菌感染414

第三十二节 厌氧菌感染415

第三十一节 海鱼弧菌感染415

第三十三节 巴西紫癜热417

第三十四节 破伤风418

第三十五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20

第三十六节 利斯特菌病421

第三十七节 丹毒422

第三十八节 类丹毒423

第三十九节 不动杆菌感染424

第四十节 布鲁菌病425

第四十一节 兔热病427

第四十二节 炭疽病428

第四十三节 鼻疽429

第四十四节 类鼻疽430

第四十五节 鼠疫432

第四十六节 战壕热433

第四十七节 猫抓病434

第四十八节 麻风病436

第四十九节 肺结核438

第五十节 结核性脑膜炎447

第五十一节 结核性腹膜炎451

第五十二节 肠结核452

第十七章 螺旋体病455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455

第二节 回归热457

第三节 鼠咬热458

第四节 莱姆病459

第十八章 深部真菌病461

第一节 组织胞浆菌病461

第二节 隐球菌脑膜炎463

第三节 球孢子菌病465

第四节 芽生菌病467

第五节 副球孢子菌病468

第六节 孢子丝菌病469

第七节 念珠菌病470

第八节 曲菌病472

第九节 毛霉菌病473

第十节 奴卡菌病474

第十一节 着色菌感染475

第十二节 其他深部真菌476

第十九章 原虫病479

第一节 肠阿米巴病479

第二节 肝阿米巴病481

第三节 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炎和角膜炎482

第四节 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484

第五节 小袋纤毛虫病484

第六节 贾第虫病485

第七节 滴虫病486

第八节 疟疾487

第九节 黑热病490

第十节 弓形虫病492

第十一节 巴贝虫病493

第十二节 等孢球虫病494

第十三节 隐孢子虫病495

第十四节 肺孢子虫病496

第十五节 肉孢子虫病498

第十六节 锥虫病499

第二十章 蠕虫病503

第一节 血吸虫病503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504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505

第四节 姜片虫病506

第五节 肝片吸虫病507

第六节 蛔虫病508

第七节 丝虫病510

第八节 钩虫病512

第九节 鞭虫病513

第十节 蛲虫病514

第十一节 龙线虫病516

第十二节 类圆线虫病517

第十三节 毛圆线虫病519

第十四节 筒线虫病520

第十五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520

第十六节 旋毛虫病521

第十七节 绦虫病522

第十八节 囊虫病523

第十九节 包虫病525

第二十节 曼氏裂头蚴病526

第二十一节 棘头虫病527

第二十二节 皮肤幼虫移行症528

第二十三节 内脏幼虫移行症530

第二十一章 性病532

第一节 艾滋病532

第二节 淋病537

第三节 梅毒538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542

第五节 软下疳543

第六节 性病淋巴肉芽肿544

第八节 生殖泌尿系支原体感染545

第七节 腹股沟肉芽肿545

第九节 细菌性阴道病547

第十节 尖锐湿疣548

第十一节 生殖器疱疹549

第十二节 生殖泌尿系念珠菌病550

第十三节 传染性软疣552

第十四节 巨细胞包涵体病553

附录一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555

附录二 感染病区消毒剂的应用557

附录三 传染病常用药物560

附录四 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629

附录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641

附录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647

附录七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651

附录八 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655

附录九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58

附录十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670

附录十一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672

附录十二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674

参考文献6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