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田斌守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2203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建筑-节能-检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1
1.1.1 我国能耗现状1
1.1.2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2
1.1.3 建筑耗能特点3
1.1.4 建筑能耗增长原因分析3
1.1.5 建筑节能目标4
1.2 建筑节能的含义4
1.3 我国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进展5
1.4 节能标准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6
1.4.1 一般规定6
1.4.2 围护结构设计6
1.5 建筑节能影响因素9
参考文献10
第2章 建筑节能检测基础11
2.1 名词和术语11
2.2 建筑传热基本知识18
2.2.1 建筑传热过程18
2.2.2 建筑传热方式18
2.2.3 建筑稳定传热19
2.3 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0
2.3.1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1
2.3.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1
2.4 建筑节能检测流程22
2.4.1 建筑节能检测的前提条件22
2.4.2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22
2.5 建筑物节能达标的判定24
2.5.1 耗热量指标法24
2.5.2 规定性指标法24
2.5.3 性能性指标法25
2.5.4 比较法25
2.6 建筑节能检测机构25
2.6.1 机构资质25
2.6.2 人员资格26
2.6.3 设备配备26
2.6.4 资质申请程序27
参考文献29
第3章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检测设备30
3.1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仪器30
3.1.1 温度参数检测30
3.1.2 流量参数检测32
3.1.3 热流量的检测34
3.2 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37
3.2.1 温度检测常用传感器及仪表37
3.2.2 流量检测常用仪器58
3.2.3 热流检测常用测量仪表77
3.3 检测设备的调整、标定与检定84
3.3.1 温度检测仪表的标定与校验84
3.3.2 流量检测仪表的校准与标定89
3.3.3 热流计的标定93
3.4 热量测量仪表94
3.4.1 热量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94
3.4.2 热量表的类型95
3.4.3 几种供热采暖系统热量测量96
3.5 数据采集仪表97
3.5.1 数字显示仪表98
3.5.2 巡测仪99
参考文献100
第4章 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检测101
4.1 防护热板法101
4.1.1 原理101
4.1.2 测量装置102
4.1.3 装置的技术要求103
4.1.4 试件107
4.1.5 测定109
4.1.6 环境条件109
4.1.7 热流量的测定109
4.1.8 冷面控制110
4.1.9 温差检测110
4.1.10 结果计算110
4.1.11 测试报告110
4.1.12 检测实例111
4.2 热流计法113
4.2.1 原理113
4.2.2 测试装置113
4.2.3 测定过程117
4.2.4 结果计算119
4.2.5 测试报告120
4.3 圆管法120
4.3.1 适用条件121
4.3.2 测定装置121
4.3.3 试件122
4.3.4 测定过程123
4.3.5 结果计算124
4.3.6 测试报告125
4.4 圆球法125
4.4.1 原理125
4.4.2 装置126
4.4.3 试件准备127
4.4.4 测定步骤127
4.4.5 结果计算128
4.4.6 测试报告128
4.5 非稳态法概述129
4.6 准稳态法129
4.6.1 原理129
4.6.2 测试装置130
4.7 热线法(非金属固体材料)131
4.7.1 原理131
4.7.2 测定装置132
4.7.3 试样的制备和尺寸133
4.7.4 粉末状和颗粒材料133
4.7.5 测定过程134
4.8 其他测试方法134
4.8.1 热带法134
4.8.2 常功率热源法135
4.8.3 非稳态平面热源法136
4.8.4 闪光扩散法138
4.9 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139
4.9.1 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成分139
4.9.2 材料的表观密度139
4.9.3 湿度140
4.9.4 温度141
4.9.5 松散材料的粒度141
4.9.6 热流方向141
4.9.7 填充气体孔型的影响142
4.10 空心砖导热系数的计算142
4.10.1 Homayr公式142
4.10.2 К·ф·фокин公式144
参考文献147
第5章 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149
5.1 建筑构件概述149
5.1.1 外墙149
5.1.2 屋顶150
5.1.3 分户墙150
5.1.4 地板150
5.1.5 门窗150
5.2 砌体热阻检测150
5.2.1 直接检测——热箱法151
5.2.2 直接检测——热流计法156
5.2.3 间接检测158
5.2.4 检测实例之一——直接检测160
5.2.5 检测实例之二——间接检测163
5.3 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测165
5.3.1 试样165
5.3.2 试验步骤168
5.3.3 试验结果评定168
5.4 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168
5.4.1 外窗保温性能级别168
5.4.2 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原理169
5.4.3 检测装置169
5.4.4 试件安装171
5.4.5 检测171
5.4.6 结果计算172
5.4.7 热损失标定172
5.4.8 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173
5.4.9 成套检测设备173
5.4.10 检测报告175
5.4.11 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175
5.4.12 建筑外门保温性能检测175
5.5 门窗三性检测175
5.5.1 建筑外门窗分级176
5.5.2 检测装置及试件176
5.5.3 检测方法178
5.6 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84
5.6.1 砌体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84
5.6.2 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报告188
5.6.3 门窗三性检测报告191
参考文献196
第6章 建筑物热工性能现场检测197
6.1 检测内容197
6.2 温度检测197
6.2.1 室内温度检测197
6.2.2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199
6.2.3 室外空气温度检测200
6.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200
6.3.1 检测方法201
6.3.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212
6.3.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实例213
6.3.4 判定方法223
6.3.5 结果评定223
6.3.6 检测报告223
6.4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228
6.4.1 检测方法228
6.4.2 检测仪器228
6.4.3 检测对象的确定228
6.4.4 检测条件228
6.4.5 检测步骤228
6.4.6 判定方法229
6.4.7 结果评定231
6.5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231
6.5.1 检测方法231
6.5.2 检测仪器231
6.5.3 检测对象的确定231
6.5.4 检测条件231
6.5.5 检测步骤232
6.5.6 判定方法232
6.5.7 结果评定232
6.6 窗户遮阳性能检测233
6.6.1 检测方法233
6.6.2 检测仪器233
6.6.3 检测对象的确定233
6.6.4 操作方法233
6.6.5 判定方法233
6.6.6 结果评定233
6.7 房间气密性检测234
6.7.1 检测方法234
6.7.2 检测仪器及所用物质234
6.7.3 检测对象的确定234
6.7.4 操作方法234
6.7.5 判定方法235
6.7.6 结果评定235
6.8 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检验236
6.8.1 检测方法236
6.8.2 检测仪器及装备236
6.8.3 检测对象的确定236
6.8.4 检测条件237
6.8.5 检测步骤237
6.8.6 判定方法238
6.8.7 结果评定239
6.9 采暖耗热量检测239
6.9.1 实时采暖耗热量239
6.9.2 建筑物采暖年耗热量240
6.10 空调耗冷量的检测241
6.10.1 检测方法241
6.10.2 检测对象的确定241
6.10.3 检测步骤241
6.10.4 计算条件241
6.10.5 判定方法241
6.10.6 结果评定241
6.11 外保温层现场检测方法241
6.11.1 外保温概述241
6.11.2 拉拔试验244
6.11.3 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钻芯检验245
参考文献248
第7章 采暖系统热工性能现场检测249
7.1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的检测249
7.1.1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的概念249
7.1.2 检测方法249
7.1.3 检测仪器249
7.1.4 检测对象的确定250
7.1.5 判定方法250
7.1.6 结果评定250
7.2 采暖系统补水率检验250
7.2.1 采暖系统补水率的概念250
7.2.2 检测方法251
7.2.3 检测仪器251
7.2.4 检测对象的确定251
7.2.5 判定方法251
7.2.6 结果评定252
7.3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热损失率)的检测252
7.3.1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概念252
7.3.2 检测方法与条件252
7.3.3 检测仪器252
7.3.4 检测对象的确定252
7.3.5 判定方法252
7.3.6 结果评定253
7.4 室外管网供水温降检测253
7.4.1 检测方法与检测条件253
7.4.2 检测仪表253
7.4.3 检测对象的确定253
7.4.4 判定方法253
7.4.5 结果评定254
7.5 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254
7.5.1 检测方法与检测条件254
7.5.2 检测仪表254
7.5.3 检测对象的确定254
7.5.4 结果计算254
7.5.5 判定方法255
7.5.6 结果评定255
7.6 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255
7.6.1 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255
7.6.2 检测对象的确定255
7.6.3 检测参数及使用的仪器256
7.6.4 判定方法256
7.6.5 结果评定258
7.7 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259
7.7.1 检测内容259
7.7.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259
7.7.3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261
7.7.4 采暖空调水系统其他检测内容262
7.8 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262
7.8.1 检测内容262
7.8.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262
参考文献265
第8章 小区建筑能耗检测266
8.1 小区采暖耗热量检测266
8.1.1 实时采暖耗热量266
8.1.2 小区年采暖耗热量267
8.2 小区实时采暖耗煤量检测267
8.2.1 检测方法267
8.2.2 检测仪器268
8.2.3 检测对象确定268
8.2.4 检测条件268
8.2.5 判定方法268
8.2.6 结果评定268
参考文献268
第9章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269
9.1 基本概念269
9.2 测评机构269
9.3 测评程序270
9.3.1 测评对象270
9.3.2 测评程序271
9.4 测评内容271
9.4.1 基本规定271
9.4.2 测评内容272
9.5 测评方法272
9.6 测评报告273
参考文献279
附录A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图280
附录B 室外计算参数282
附录C 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287
附录D 空气间层的热阻289
附录E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290
附录F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值291
附录G 围护结构层温度计算及冷凝计算292
附录H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计算296
附录I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297
附录J 能源换算表299
热门推荐
- 746185.html
- 3426889.html
- 2826972.html
- 588997.html
- 2471228.html
- 3882345.html
- 2727813.html
- 974989.html
- 3811550.html
- 2080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9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4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4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8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2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