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层次交换网络体系结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钱华林,葛敬国,李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86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结构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层次交换网络体系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Internet面临的挑战1
1.1无序的网络体系结构2
1.2不确定的网络行为4
通信路径不确定4
通信流量不确定5
通信延迟不确定6
1.3局部故障全局化7
1.4无法实现的QoS8
1.5网络随时面临瘫痪的威胁9
1.6网络设备低效复杂昂贵11
速度瓶颈11
资源开销量指数增长12
设备复杂价格昂贵13
1.7网络可管理性差14
1.8对网络缺陷的修补15
标记交换16
服务质量18
流量工程19
域间路由协议19
波长交换20
1.9小结21
第2章 层次式体系结构22
2.1层次式树状结构的特点22
层次式树状结构适合海量知识的有序组织22
层次式树状结构适合于信息和知识的处理23
层次式树状结构适合于大系统的有效管理23
2.2传统电话网的层次结构24
2.3层次结构与非层次结构的关系24
2.4现有的网络都是层次式树状结构网络26
用户接入网络的结构27
专用骨干网络的结构28
ISP骨干网络的结构30
骨干网结构对信道利用率的影响34
网络的健壮性35
对称备份与不对称备份以及Trunk技术36
2.5理想的网络结构模型37
2.6 Internet应当向层次式树状结构转变38
2.7连接与无连接39
2.8层次结构网络的部署42
第3章 层次网络及其控制44
3.1树状结构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44
树状结构的缺点44
树状结构的改进方法44
3.2逻辑节点与逻辑信道46
逻辑节点及其内部结构46
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48
信道标识和信道控制的局部性49
3.3节点域配置49
交换机配置参数50
交换机配置表51
3.4数据包内部封装——域内转发封装53
3.5转发数据包的选路过程54
3.6配置表的生成与维护55
配置的生成56
配置中的动态信息56
第4章 物理信道分配57
4.1数据包的顺序58
4.2按流分配59
简单的随机数分配59
均衡负载的Hash聚类分配60
4.3均衡的统计特性64
第5章 层次网路地址结构65
5.1地址空间65
IPv6的16字节地址空间65
地址空间的管理和使用66
5.2 HSNET交换地址与IPv6及IPv4地址68
5.3 HSNET的地址结构68
IPv6地址结构69
ISP内部骨干网地址的层次化69
扇出因子和地址空间71
接口标识符地址空间72
5.4交换地址划分73
交换机级数73
逻辑节点的名称、地址及其端口73
层次空缺和网络扩展74
主机地址76
5.5对外连接的地址处理方法76
5.6几点说明77
RFC对IPv6地址结构的改变77
一个不同的层次地址结构概念78
第6章 地址空间的分离与融合80
6.1地址空间分离的意义与分离的原则80
6.2地址空间的边界81
6.3地址空间的分离与融合82
6.4内部信息包的终止方法85
6.5内部地址的表示及访问方法86
6.6内部包的使用例子89
例子一:隧道封装服务89
例子二:QoS资源管理服务90
例子三:网络管理服务91
第7章 内部控制包93
7.1内部控制包的分类94
7.2内部控制包的格式94
第8章 网络自愈98
8.1对网络自愈的要求98
8.2路由恢复广域网的自愈99
8.3 SDH的自愈100
8.4 RPR及其自愈101
8.5层次网络中的自愈102
层次网络的自愈方法103
自愈速度分析104
“询问-应答”方式的自愈性能105
失效信道的恢复106
自适应检测106
信道切换108
8.6 4种自愈方式的比较109
第9章 管理域、协议域及服务域111
9.1 ISP层次网的下游连接113
连接下游ISP层次网113
连接非层次用户接入网113
层次式交换机接入113
9.2 ISP层次网的上游连接114
9.3管理域116
9.4协议域116
协议域内部地址空间116
IPv4隧道117
协议域源地址检查117
QoS控制118
多播120
9.5服务域120
VPN120
服务域源地址检查121
第10章 短接通信122
10.1节点域之间的短接122
10.2短接的需求122
10.3节点域的短接方式123
10.4短接信道的控制与管理124
10.5短接通信遇到的问题126
短接通信问题之一:短接隧道126
短接通信问题之二:重复路径129
短接通信问题之三:循环回路130
短接通信问题之四:短接信道的延伸131
短接通信问题之五:短接的IPv4通信132
10.6短接通信的规则小结132
短接通信的连接规则133
短接通信的转发算法133
10.7短接信道的配置134
直接短接节点域的配置135
间接短接节点域的配置136
短接信道对节点域管理的影响136
10.8短接信道的失效处理137
10.9短接信道设计举例137
第11章 IPv4的封装与交换140
11.1 IPv6基本报头140
11.2 IPv4封装报头141
11.3 HSNET地址映射142
11.4隧道配置服务器及其缓冲143
11.5隧道配置服务器的配备144
IPv4隧道配置服务器的设置方案145
针对短接信道的v4隧道封装149
11.6隧道信息交换与DNS及BGP4路径向量交换的比较150
11.7地址映射算法152
11.8封装包的交换与解封装过程152
11.9隧道的逻辑端口与物理端口153
11.10关于MTU的讨论153
第12章 节点域参数配置154
12.1交换机出厂号154
12.2参数种类154
标识参数154
基本参数157
附加参数159
12.3配置方法159
获得交换机的出厂号159
配置交换机名字和标识159
生成交换机本地端口表160
配置节点域地址参数160
配置交换机特殊端口161
节点域综合端口表163
服务器位置表167
节点域外部端口表169
交换机内部转发表169
固定端口交换机的处理171
12.4配置过程小结171
第13章 内部服务管理173
13.1内部服务管理的概念与术语174
13.2内部服务体系结构175
13.3内部服务管理框架的概念数据结构177
服务地址177
服务进程表178
全局服务位置表179
ICMP报文179
13.4内部服务管理框架功能180
内部服务注册功能180
服务进程管理功能180
主/备份服务进程切换功能181
服务进程间的信息同步181
内部服务访问过程182
节点域对内部服务消息包处理流程182
13.5内部服务管理框架的应用183
第14章 网络管理184
14.1层次网络管理总体结构184
14.2管理功能的划分186
14.3管理代理与信息收集方式187
14.4节点域管理187
14.5全网管理188
14.6内部数据包种类189
第15章 网络安全191
15.1网络安全问题概述191
15.2 HSNET的安全性能193
IP源地址定位193
阻断用户对网络设备的访问194
隐藏服务器195
防止网络截听195
VPN及其安全196
第16章 QoS控制197
16.1 Internet的QoS研究现状197
集成服务与资源预留198
区分服务198
多协议标记交换与流量工程200
相对区分服务201
16.2面向连接的通信与资源预留201
16.3资源预留过程203
RSVP的资源预留过程203
HSNET的资源预留过程205
16.4虚拟专线与确保服务207
虚拟专线服务207
确保服务212
16.5资源管理217
信道的管理层次218
信道资源的管理方法218
QoS信令与内部服务框架220
QoS信令的传递过程220
资源隐藏、漂移与软状态223
多播资源预留224
16.6 QoS信令的安全性225
16.7关于QoS参数的讨论226
第17章 多宿连接229
17.1传统路由网络的多宿连接230
多宿连接的目标和问题230
IPv4的多宿连接231
IPv6的多宿连接235
17.2 HSNET的多宿连接环境237
目标和问题237
失效环节237
多宿连接的种类237
多宿连接的工作方式238
17.3 HSNET多宿控制239
IPv6用户主机的多宿控制239
IPv6出口路由器的多宿控制242
IPv4出口路由器的多宿控制243
HSNET骨干网的多宿控制245
17.4比较与小结249
第18章 向层次网络过渡251
18.1过渡特性251
可划分的两层结构251
网络的独立自治性252
HSNET的透明性253
网络协议的可置换性254
18.2 HSNET的部署254
ISP骨干网与用户网之间的接口和协议254
ISP骨干网的分步部署257
18.3与其他ISP的互连257
与传统路由结构网络的连接258
向上纵向扩展HSNET259
平等横向扩展HSNET262
HSNET向全局扩展263
动态自适应前缀263
18.4向HSNET过渡的动力263
18.5 HSNET验证平台与试点部署264
英文索引268
参考文献271
热门推荐
- 3051579.html
- 1981299.html
- 1675340.html
- 2939315.html
- 2662356.html
- 120725.html
- 2838723.html
- 2600052.html
- 1439063.html
- 3870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1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5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8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1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