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对比范畴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对比范畴研究
  • 严丽明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978751922237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汉语-语义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对比范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题解1

1.1.1 范畴1

1.1.2 语言和人类认知的关系3

1.1.3 关于对比4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5

1.2.1 研究目的5

1.2.2 研究意义6

1.3 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9

1.4 语料来源10

2.对比范畴的研究概况12

2.1 共时研究12

2.1.1 汉语学界的研究12

2.1.2 外语学界的研究18

2.2 历时研究20

2.3 对比范畴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21

3.现代汉语对比范畴概说23

3.1 对比关系范畴的界定23

3.1.1 对比关系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的语义关联范畴23

3.1.2 几点说明25

3.2 对比关系的构成要素27

3.2.1 对比项27

3.2.2 对比项的构成33

3.3 对比关系的主要特征35

3.3.1 对比项语义内容的对等不兼容性36

3.3.2 对比项语义内容的区别性对立37

3.3.3 前后对比项语义关系的并行性41

3.3.4 对比对象所指的确指性和异指性45

3.3.5 对比项的结构性等立和对举46

3.4 对比关系语句的分类46

3.4.1 有标对比和无标对比47

3.4.2 对举性对比和非对举性对比49

3.4.3 线性对比和非线性对比50

3.4.4 显性对比和隐性对比51

3.4.5 一层对比和多层对比56

3.4.6 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57

3.5 对比关系的关联标记58

3.5.1 对比关系关联标记的分类58

3.5.2 标记产生的动因和途径65

3.5.3 标记与关系的交互作用66

3.6 对比关系范畴的表达功能66

3.6.1 完句功能66

3.6.2 语篇内聚功能69

3.6.3 对比预示功能69

3.7 小结71

4.对比范畴与相邻范畴的异同关系分析73

4.1 对比与比较73

4.1.1 比较范畴的界定73

4.1.2 比较范畴的主要特征75

4.1.3 对比范畴与比较范畴的非离散性关系77

4.1.4 对比与比较的区别78

4.2 对比与并列80

4.2.1 对比与并列的关系定位80

4.2.2 对比与并列的非离散性关系81

4.2.3 对比与并列的区别82

4.3 对比与转折89

4.3.1 转折关系的主要特点89

4.3.2 对比与转折的区别92

4.3.3 对比与转折的非离散性关系103

4.4 对比与焦点110

4.4.1 对比与对比焦点的联系与区别111

4.4.2 对比与话题焦点113

4.5 小结114

5.明清汉语对比关系范畴概说115

5.1 近代汉语和明清汉语116

5.2 语料来源和研究思路117

5.3 明清汉语对比关系语句的分类118

5.3.1 有标对比和无标对比118

5.3.2 对举性对比和非对举性对比121

5.3.3 线性对比和非线性对比122

5.3.4 显性对比和隐性对比123

5.3.5 一层对比和多层对比127

5.3.6 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128

5.4 明清汉语对比关联标记的分类129

5.4.1 单项标记和偶对标记129

5.4.2 情态性标记和非情态性标记132

5.4.3 越界致联标记和非越界致联标记134

5.5 对比关系范畴的嬗变135

5.6 小结138

6.“倒”的相关问题探讨140

6.1 “倒”的共时分析140

6.1.1 “倒”的越界致联功能140

6.1.2 常见“倒”字句的语义分析142

6.1.3 “倒”的语法意义161

6.2 “倒”的历时分析163

6.2.1 “倒”的客观语义阶段164

6.2.2 “倒”的主观化阶段165

6.2.3 “倒”的虚化链169

6.3 小结169

7.说“倒是”171

7.1 同形异构的“倒是”171

7.1.1 谓词性短语和加词性短语171

7.1.2 偏正式复合词与后附式派生词173

7.1.3 研究对象的界定175

7.2 “倒是”用法的共时分析178

7.2.1 “倒是”的越界致联功能178

7.2.2 常见“倒是”句的语义分析179

7.2.3 “倒是”的语法意义192

7.3 “倒是”的历时演变193

7.4 小结195

8.表示对比的连词“而”197

8.1 研究对象的界定197

8.1.1 主流视角下“而”的义项系统197

8.1.2 研究范围及问题的提出199

8.2 “而”的语法意义199

8.2.1 “转折说”的不足199

8.2.2 “而”的使用条件及其语法意义201

8.3 从转折关系语段特点看“而”的语法意义204

8.3.1 前后项的意义均衡性不同204

8.3.2 主要表达功能不同205

8.3.3 对前后项语义内容的对等不兼容性的要求不同207

8.3.4 直接关联项的数量不同209

8.4 语言象似性原则对语句中“而”所表意义的制约210

8.5 小结211

9.常用单项对比关联标记比较及跨类现象分析213

9.1 几个术语概念的界定213

9.1.1 预期和蕴涵213

9.1.2 预设215

9.1.3 推衍信息和直陈信息216

9.2 隐性对比关联标记的比较分析216

9.2.1 显性对比中各标记词语的句法及语义差异217

9.2.2 隐性对比中各标记词语的用法差异225

9.2.3 隐性对比中背景化信息的性质差异230

9.3 跨类形式中对比关联标记和转折关联标记的异同分析230

9.3.1 反预期对比标记与“但”类词的异同分析230

9.3.2 “偏(偏)”与“但”类词的异同分析232

9.3.3 “却”与“但”类词的异同分析234

9.4 小结239

参考文献240

后记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