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 曾骅,莫建备,徐之顺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23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8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长江三角洲-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机制与模式3

第一章 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3

第一节 “失”在何处:行政区经济的若干弊端3

第二节 “行”在何时:经济区经济的可行性分析5

第三节 “路”在何方:21世纪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9

第二章 区域经济—体化的历史过程与动力12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源:计划经济时代长三角内部的产业分工12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上海经济区时期15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时期18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三阶段22

第五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结构25

第三章 区域经济—体化的问题、过程与分析框架30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31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过程、话题和方法32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34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创新40

第一节 法制协调是区域协调的基础40

第二节 行政协调在区域协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44

第三节 市场协调是区域协调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49

第四节 平台协调是区域协调中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52

第五章 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模式55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55

第二节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抉择57

第三节 长三角“政府统筹、市场调节”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模式的基本内涵61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区域内流动与配置66

第一节 转型期体制缺陷: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障碍67

第二节 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制度环境的诉求70

第三节 满足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诉求的制度环境构建72

第七章 行业协会的区域合作发展77

第一节 长三角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7

第二节 长三角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84

第三节 加强长三角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88

第二编 产业结构优化与先进制业造发展101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浙江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101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分析101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产业布局现状108

第三节 商务成本变化对区域产业布局及结构的影响110

第四节 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位分析116

第五节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的思路120

第九章 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苏南地区为例125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阶段性特征125

第二节工业化初期要素、投资驱动苏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26

第三节 工业化中后期苏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128

第四节 科技创新引领苏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探索130

第五节 苏南探索对加快我国其他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意义133

第十章 外资与产业集群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6

第一节 国外FDI产业集群成功案例及启示137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FDI139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FDI集群评价144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创新机制与竞争机制152

第五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区际协调155

第十一章 长三角区域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165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概况166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高科技企业国际化基本特征分析174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高科技企业国际化存在问题与障碍分析177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的对策与措施183

第十二章 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博弈分析与对策191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界定192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状况及问题193

第三节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博弈分析204

第四节 发展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建议215

第十三章 绿色再制造产业的结构传导效应与区域互动机制223

第一节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223

第二节 绿色再制造——长三角制造业摆脱资源制约的手段224

第三节 构建长三角绿色再制造产业链的对策226

第三编 现代服务业的布局与发展231

第十四章 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与整合231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231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现状239

第三节 构建与整合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社会服务体系252

第十五章 软件产业的区域分工布局259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软件产业布局259

第二节 长三角软件产业现状261

第三节 现有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267

第四节 长三角软件产业分工布局的动态演进271

第十六章 区域旅游精品建设与世博会的联动机制274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旅游精品建设基本思路274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旅游精品建设与世博会联动机制与途径分析283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旅游精品建设与世博会联动对策建议288

第四节 发挥上海世博会后“黄金效应”的思考294

第十七章 浙江接轨上海世博会的发展对策299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会展产业与世博会的研究综述299

第二节 会展产业暨世博会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305

第三节 浙江省在接轨上海世博会过程中可以开展的相关工作311

第四节 浙江省接轨上海世博会需要开展的相关工作313

第十八章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全景图322

第一节 如何描绘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全景图322

第二节 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总体文化发展实力的全景式描绘326

第三节 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式勾画329

第四节 案例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细部刻画333

第五节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考察启示以及若干策略思考336

第十九章 城市带媒介集群的困境与对策338

第一节 中国媒介产业的现状考察:加大发展力度正当其时339

第二节 长三角媒介集群生成分析:有优势亦有困境341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带媒介产业集群的路径探析348

第二十章 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战略356

第一节 开发长三角休闲体育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57

第二节 盘点长三角休闲体育的存量资源359

第三节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362

第四节 构筑长三角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联盟365

第四编 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371

第二十一章 区域港口规划与协调发展371

第一节 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372

第二节 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的意义376

第三节 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380

第四节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的重点381

第二十二章 资源约束下的区域土地综合利用390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390

第二节 资源约束下的长三角区域土地利用主要问题研究394

第三节 资源约束下的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建议397

第二十三章 环境保护一体化视野下的地方立法问题403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一体化对地方立法提出的挑战403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现状405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的分歧与冲突408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协调路径409

第二十四章 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414

第一节 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414

第二节 建立跨行政区河流断面交接制度416

第三节 创建邻域水生态双向补偿制度417

第四节 完善流域生态功能区补偿制度419

第五节 推行有限水权交易制度421

第五编 城市发展与竞争力测评427

第二十五章 城镇密集地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化427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427

第二节 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概况429

第三节 长三角城镇密集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434

第二十六章 典型城市的品牌定位问题及对策444

第一节 城市品牌概述445

第二节 长三角八个典型城市定位的现状及问题447

第三节 长三角八个城市品牌定位的调查研究452

第四节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八个城市品牌定位的改进建议466

第二十七章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481

第一节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概况和内涵481

第二节 国内外现有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83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484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成489

第二十八章 区域城市群分布与测评496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布局496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层次与框架503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建议506

第六编 社会保障与新农村建设511

第二十九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与对策511

第一节 经济高增长背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真实状况511

第二节 高平均数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519

第三节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529

第四节 缩小高数字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533

第三十章 城镇老年消费问题与对策541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城镇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研究541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城镇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研究543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城镇老年保健品消费市场研究546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城镇居家养老模式探讨547

第三十一章 浙江住房保障均等化的财政保障体制与机制553

第一节 住房保障均等化的内涵553

第二节 住房保障均等化的目标555

第三节 浙江住房保障均等化现状557

第四节 住房保障非均等的原因分析561

第五节 住房保障均等化的路径选择564

第三十二章 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创新567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权利保障的新发展568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行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572

第三节 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574

第四节 完善新形势下长三角地区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的初步构想578

第三十三章 农民工消费方式的积极变化——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583

第一节 农民工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584

第二节 农民工消费方式积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586

第三节 推动农民工消费方式进一步转变589

第三十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行动计划594

第一节 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的现状595

第二节 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598

第三节 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评估599

第四节 推进长三角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601

第五节 转移长三角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行动思路设计605

第六节 以长三角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思路设计608

第七节 建设长三角现代农业的行动思路设计611

第八节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新农村建设联动的行动思路设计613

第七编 区域法规冲突与协调619

第三十五章 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冲突与协调——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619

第一节 法经济学理论对长三角区域立法冲突与协调的启示619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冲突现状621

第三节 长三角法规政策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628

第四节 长三角法规冲突的协调对策629

第三十六章 区域劳动人事、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冲突的现状及其协调632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劳动人事、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冲突的现状632

第二节 长三角地方法规政策差异冲突的评价654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劳动、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冲突的协调对策659

第三十七章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实践的调查思考662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特点662

第二节 对长三角地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规范分析663

第三节 长三角政府信息公开调查——以上海、杭州、宁波、苏州为例666

第三十八章 区域地方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671

第一节 法律成本、立法成本与立法效益的内涵671

第二节 影响长三角地方立法效益的因素分析673

第三节 提高长三角地方立法效益的对策6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