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097435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总论3
第一章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概述3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3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分类3
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5
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相互关系10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任务与范畴12
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12
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12
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意义与作用14
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范畴15
五、城市基础设施要采用新技术15
六、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将突出四个重点16
一、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总工作程序17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17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17
二、城市各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18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35
一、城市供电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35
二、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37
三、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38
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39
五、城市给水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41
六、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42
七、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43
八、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44
九、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内容深度44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基础资料45
一、自然环境资料45
二、城市现状与规划资料46
三、城市专业工程资料47
第一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总论57
第一节 概述57
一、道路交通规划的定义57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程序57
第二篇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57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58
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59
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发展59
一、道路交通规划的发展简史59
二、现代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62
三、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63
第三节 交通系统的构成64
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64
二、城市其它交通系统68
三、区域公路交通系统69
第一节 概述72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特性72
第二节 交通流分布的概率统计特性73
一、交通流与泊松分布73
二、交通流的间隔74
三、交通流速度数据的处理76
第三节 车速、交通量及其与交通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79
一、车速79
二、交通量80
三、交通量、车速与交通密度的关系81
第四节 通行能力83
一、概述83
二、路段通行能力83
三、交叉口通行能力85
四、服务水平87
一、概述89
第五节 交通事故特性89
二、交通事故特点90
三、交通事故与道路设计、经营的关系91
第六节 停车特性92
一、概述92
二、停车基本特征参数的参考值93
第三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95
第一节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地形95
一、结合地形规划道路平面路线95
二、结合地形规划道路横断面99
第二节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104
一、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104
二、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规划原则108
一、车行道宽度的确定109
第二节 城市环境宏观规划109
第三节 确定城市道路各部分的宽度109
二、人行道宽度的确定114
三、绿带及分车岛等宽度的确定116
四、道路总宽度的确定117
五、城市道路的改建119
第四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21
一、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121
二、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规划125
二、停车场规划126
第一节 停车场126
一、停车场的类型126
第四章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规划126
三、停车场设计127
第二节 自行车停车场130
一、自行车停车场的种类130
二、自行车的停放方式及占用面积130
三、自行车停车场规划设计131
二、道路照度标准132
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132
一、道路照明要求132
三、灯光源133
四、路灯的平面布置134
五、常用路灯纵横向布置135
第四节 公共加油站136
一、城市公共加油站布置的一般要求137
二、城市道路上加油站的布置形式138
三、加油站的主要设备139
四、加油站的选址141
五、加油站的油罐与管线设计143
第五节 公共交通停靠站146
一、停靠站的间距147
二、停靠站设点问题147
三、停靠站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148
第五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评价149
第一节 评价在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149
第二节 道路交通系统评价的组成与工作流程150
一、道路交通系统评价的组成150
二、综合评价工作流程151
三、确定评介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原则153
第三节 道路交通网络技术性能评价154
一、概述154
二、城市交通网络总体性能评价154
三、公路网技术性能评价162
第四节 道路交通网络经济效益评价164
一、经济评价的原则164
二、经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165
三、经济评价中的费用与效益计算166
三、城市环境管理168
四、经济评价指标171
五、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172
第五节 道路交通系统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73
一、概述173
二、生活环境的影响174
三、生态环境的影响177
第六节 道路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179
一、价值分析法179
二、单纯矩阵法180
三、层次分析法183
一、城市环境非生态化和远离大自然188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188
第一节 城市环境特性188
二、城市开发规模及活动量超过了环境容量的极限189
三、多种类型污染源和众多有害物质、能量的并存与交叉189
第二节 城市交通噪音及防治对策190
一、交通噪声监测191
二、交通噪声预测195
三、城市交通噪声防治对策204
第三节 城市交通对大气污染及防治对策206
一、汽车尾气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206
二、道路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12
三、控制汽车排放物和道路尘污染的基本对策215
第四节 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律文件216
一、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环境标准简介217
二、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221
三、环境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222
第五节 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225
一、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需要估量225
二、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的社会——经济效果举例226
第七章 城市桥梁的规划228
第一节 城市桥梁规划228
一、城市桥梁分类和基本要求228
二、城市桥梁选址与平面布置232
三、高架桥234
第二节 城市隧道规划235
一、隧道的分类和基本要求235
二、隧道出入口的布置236
第八章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37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原理237
第一节 概述237
一、一般战略理论237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任务238
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239
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40
五、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程序和框图242
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测243
一、背景形势分析243
二、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预测244
第四节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预测246
一、城市远期客货需求总量预测246
二、远期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宏观预测249
三、交通工具发展预测255
四、简化的四个阶段预测256
五、城市交通流主流向预测258
六、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需求宏观预测258
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260
第五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与对策260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261
三、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战略264
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67
第三篇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289
第一章 概述289
第一节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任务与内容289
一、供电规划常用术语289
二、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要求、任务和内容290
三、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原则292
第二节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步骤与所需的基础资料292
一、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步骤292
二、城市供电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292
三、城市供电规划经济分析293
二、城市电力负荷计算中的几个名词概念294
一、电力负荷预测的内容294
第一节 城市电力负荷预测的内容与计算方法294
第二章 城市供电负荷预测与计算294
三、电力负荷预测计算方法295
四、城市供电规划各阶段电力负荷预测303
第三章 城市供电电源工程规划308
第一节 城市供电电源种类与特点308
一、城市发电厂308
二、变电所310
一、城市供电电源规划原则311
二、城市供电电源选址311
第二节 城市供电电源规划311
三、城市供电电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4
第四章 城市供电网络与城市电力线路规划323
第一节 城市供电网络规划323
一、城市电力网络等级与结构方式323
二、城市送电网规划325
三、城市配电网规划326
四、城市变配电设施规划327
第二节 城市电力线路规划328
一、高压电力线路规划328
二、城市送配电线路敷设329
三、城市电力线路安全保护332
四、架空电力线路与其他设施交叉跨越336
第五章 城市变配电规划341
第一节 城市变配电分类341
一、按在城市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341
二、按变电所一次电压分类341
三、按变电所用途分类342
四、按变电所结构形式分类342
第二节 城市变电所规划342
一、变电所布局342
二、城市变电所选址原则344
三、变电所结构型式的选择345
四、变电所的布置345
二、点线平衡法351
一、电网发展的一般规律351
第一节 城市供电平面布置图351
第六章 城市电网发展与电力网的敷设351
三、城市供电平面布置图352
第二节 城市电网发展与农村电气化354
一、负荷密度与负荷分布图354
三、高负荷密度与城市电厂358
二、城市环网358
四、农村用电的发展359
第三节 城市中的高压线路走廊362
一、高压线对安全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362
二、高压线走廊的确定363
第四节 电力网的敷设365
一、架空电力网365
二、电缆电力网366
附: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PP)369
第四篇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389
第一章 概述389
第一节 城市燃气的分类与质量389
一、按不同气源分类389
二、按输送燃气的压力等级分类391
三、城市燃气的质量要求391
一、燃气组分的换算392
第二节 城市燃气的组成及基本性质392
二、分子量394
三、气体常数395
四、重力密度、比容和相对比重395
五、粘度398
六、热值400
七、华白指数401
八、着火温度及爆炸极限402
九、我国常用燃气的组分和特性405
第三节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407
一、编制城市燃气规划的原则和任务407
二、编制城市燃气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407
三、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408
四、城市燃气供应系统411
一、供气的一般原则413
第一节 用户对城市燃气的需求413
第二章 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413
二、城市燃气年用量的计算415
三、燃气计算用量的确定419
第二节 不同燃料的折算422
一、燃气体积换算422
二、其它燃料的折算422
一、不均匀系数计算法424
第三节 建筑燃气管道的小时计算用量424
二、同时工作系数法427
第三章 城市燃气气源工程规划429
第一节 城市燃气气源选择429
一、我国城市燃气气源概况429
二、城市燃气气源430
三、气源的选择445
第二节 城市燃气气源工程规划449
一、气源工程的规划布局449
二、城市燃气气源厂(站)的选址462
第三节 城市燃气气源工程的环境保护463
一、燃气的净化463
二、气源厂(站)的环境保护465
第四章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规划470
第一节 城市燃气管网系统规划470
一、城市燃气系统规划的准则470
二、城市燃气管道的分类470
第二节 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分类471
一、城市燃气管网压力分级471
二、城市然气管网系统与特性473
三、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选择479
第三节 城市燃气管网的布置479
一、城市燃气管网布置依据与原则480
二、郊区输气管线布置481
三、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距离481
一、城市燃气管网的敷设489
第四节 城市燃气管网的敷设与管材489
二、管材492
一、城市燃气管道的水力计算493
第五节 城市燃气管网计算493
二、城市燃气的附加压头和局部阻力计算495
三、低压管网计算压力降的确定498
四、城市燃气管道的压降与分配501
第五章 城市燃气输配设施布置503
第一节 调压室的布置503
一、调压室的位置选择503
二、调压室的经济指标504
第二节 输气压送相关设备的布置505
一、压送设备505
二、压缩机房506
第三节 城市燃气储存相关设备布置507
一、储气设备的主要作用507
二、储气方式508
三、城市燃气管网调峰509
四、储气容积的计算509
五、储气罐几何容积的计算511
第四节 储配站布置511
一、储气罐512
二、储配站518
第六章 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525
第一节 管道输送525
一、管道敷设方式525
二、居民用气定额527
一、液化石油气的供气对象527
二、管道计算与选泵527
第二节 液化石油气的供应527
三、储配站528
四、供应站529
五、气化站529
六、液化石油气混气站530
第一节 我国城市供热发展概况533
一、我国城市供热的发展历史和前景533
第五篇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规划533
第一章 概述533
二、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方向534
第二节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535
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原则535
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535
第二章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负荷的预测与计算540
第一节 城市供热负荷类型540
一、根据热负荷性质分类540
二、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分类540
第二节 城市供热负荷预测与计算541
一、民用热负荷541
二、工业热负荷543
三、供热总负荷的确定545
一、热源的种类与特点550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种类与热源选择550
第三章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工程规划550
二、热源选择的方式553
第二节 城市集中供热热电厂规划555
一、热电厂规划建设的原则555
二、热电厂厂址的选择556
三、小型热电厂占地面积和典型布置简图557
四、热电厂的用水量562
五、热电厂的耗煤量563
六、热电厂排灰渣量565
第二节 锅炉房的布局565
一、锅炉类型和锅炉房布局565
二、蒸汽锅炉供热系统573
三、热水锅炉供热系统575
四、锅炉房位置的选择和用地面积580
一、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形式582
第四章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规划582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形式与选择582
二、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选择583
第二节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布置584
一、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布置原则584
二、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585
三、城市集中供热的疏放水和放气602
四、坡度的设置605
五、附件布置606
第五章 城市集中供热热力站与制冷站设置608
第一节 热力站608
一、热力站的作用与类型608
二、热力站的设置608
第二节 制冷站609
附:城市热力网设计规划(CJJ34-90)610
一、城市通信的特点643
二、城市通信的分类643
第一节 城市通信工程的特点和分类643
第一章 概述643
第六篇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643
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644
一、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原则644
第二节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644
第二章 城市通信需求量预测与计算648
第一节 城市邮政需求量预测648
一、发展态势延伸预测法648
二、单因子相关系数预测法648
第二节 城市电话需求量预测649
三、综合因子相关系数预测法649
一、简易相关预测法650
二、国际上推荐的预测公式650
三、社会需求调查法650
四、单耗指标套算法651
第三节 城市移动通信系统容量预测651
二、移动电话普及率法652
一、移动电话占市话百分比法652
第三章 城市通信设施规划653
第一节 城市邮政局所规划653
二、邮件处理中心及邮政枢纽的设置与规模653
一、城市邮政局所的等级标准与设置原则663
一、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668
二、城市电话局所分区原则与方法668
第二节 城市电话局、所规划668
三、城市电话局址勘定670
四、城市电话局所选址原则676
第三节 城市电信局、站规划677
一、电信局楼规划677
二、城市电话网络组织结构及组网方案678
三、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和基站设置原则及布局681
四、因特网/多媒体通信网站点设置686
五、城市电信光接点布局686
六、城市电信建筑的规划设计要求688
第四节 城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690
一、省级电视中心建设标准690
二、省辖市级广播、电视中心建设标准690
第一节 城市通信网路的构成692
一、电缆路由的选择原则692
第四章 城市通信网路规划692
二、电缆路由不宜选择的地段693
三、电缆容量的选用693
四、电缆建筑方式的选择697
五、电缆配线方式701
六、电缆接续设备的设置702
第二节 电缆管道的规划705
一、常用管材的种类和特点705
二、管孔孔径的确定705
三、管孔数的计算709
四、管道平面设计710
五、管道的埋深715
六、管道的坡度716
第三节 直埋电缆与隧道电缆及水底电缆716
一、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716
二、直埋电缆的标志设置718
三、隧道电缆720
四、水底电缆722
第四节 城市无线电通信规划723
一、移动电话网规划723
二、无线寻呼系统规划731
三、微波通信规划733
第七篇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737
第一章 概述737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及用户对水的要求737
一、我国现状水环境与水资源概况737
二、用户用水类型及其对给水的要求738
三、城市水资源量740
三、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742
第二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743
二、城市给水工程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成果744
一、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成果744
三、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成果745
第三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工作原则与步骤746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工作原则746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工作步骤747
第四节 给水工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748
第二章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749
第一节 城市用水量标准749
一、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749
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750
三、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752
四、市政用水量标准753
五、消防用水量标准754
六、农村生活饮用水量标准755
第二节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756
七、未预见用水756
一、城市总体规划用水量的预测756
二、城市详细规划用水量预测与计算779
第三章 城市给水水源工程规划782
第一节 城市水源选择782
一、城市水源的种类与特点782
二、城市水源选择785
第二节 城市水源保护788
一、水体功能划分与水源水质标准788
二、水源保护措施791
三、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792
第三节 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对策793
一、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对策793
二、城市水资源规划应注意的问题796
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形式799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799
第一节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799
第四章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799
三、城市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803
四、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806
一、地下水取水构筑物807
第二节 取水工程设施规划807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810
三、取水构筑物用地指标813
第三节 城市给水处理设施规划814
一、原水水质特点与供水水质标准814
二、给水处理方法概述818
三、常规净水构筑物822
四、自来水厂规划设计828
第四节 城市分质供水规划833
一、城市分质供水概况834
二、饮用水分质供应835
三、城市分质供水规划836
第一节 管网布置838
一、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838
第五章 城市给水工程管网规划838
二、管网的布置形式840
三、管网定线841
第二节 输入管定线842
一、输水方式和构筑物形式842
二、输水管线路选择844
三、输水管定线原则及布置要求844
第三节 城市给水管网的敷设方法846
二、不同地形条件的敷设方法846
一、不同地质条件的敷设方法846
三、城市给水管网埋设深度847
四、水压试验848
第八篇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853
第一章 概述853
第一节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与基础资料853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853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基础资料855
一、城市排水系统法制选择857
第二节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857
二、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原则859
三、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860
第一节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组成862
一、污水的分类862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组成和布置862
二、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组成863
第二节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866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866
二、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要素869
第三章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873
第一节 城市污水管道系统规划873
一、城市污水量的预测和计算873
二、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878
三、城市污水管道敷设882
四、污水管道水力计算885
第二节 城市雨水管渠与排洪沟系统规划893
一、雨水管渠的布置894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896
三、雨水管渠的设计902
四、排洪沟904
第三节 压力式和真空式排水系统910
一、压力式排水系统911
二、真空式排水系统912
三、压力式和真空式排水系统的适应条件912
一、常用排水管渠的断面形式与排水管渠的材料913
第四节 排水管渠材料及附属构筑物913
二、排水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917
第四章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利用与污水处理厂规划933
第一节 城市污水性质与污水水质标准933
一、城市污水的污染指标933
二、城市污水的性质937
三、水体的污染与自净938
四、污水的水质标准939
五、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分类947
第二节 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949
一、城市污水处理方法949
二、城市污水处理程度954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利用955
四、污水的综合治理与利用958
第三节 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962
一、污水处理方案选择962
二、城市污水厂的规划设计968
第四节 工业废水排除处理972
一、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混合排放处理972
二、工业废水的独立排放处理973
第五节 城市垃圾的清扫与处理973
第九篇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977
第一章 概述977
第一节 灾害的概念与分类977
一、灾害的概念977
二、灾害的分类978
第二节 灾害的特性979
一、灾害的普遍性与恒久性979
二、灾害的多样性与差异性981
三、灾害的全球性与区域性982
四、灾害的随机性与可预测性982
五、灾害后果的双重性983
第三节 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985
一、大陆与海洋的灾害差异985
二、北半球与南半球的灾害差异986
三、不同气候带的灾害差异986
四、城市和乡村的灾害差异986
五、世界七大洲的灾害差异986
第四节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990
一、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原则990
二、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991
一、城市防灾措施993
第五节 城市防灾体系993
二、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994
三、城市的综合防灾996
第二章 城市消防工程规划1000
第一节 城市消防工程规划概论1000
一、城市火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1000
二、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1000
第二节 消防站规划1001
一、消防站规划的内容1001
二、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原则1002
三、消防站设置的位置1003
第三节 城市消防给水规划1004
一、城市消防给水存在的主要问题1004
二、城市给水规划的参考数据1005
第四节 城市居住区消防规划1009
一、城市居住区基本特点1009
二、城市居住小区在消防规划上存在的问题1010
三、居住小区消防规划内容1012
一、城市防洪工程规划的内容1016
第三章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1016
第一节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概论1016
三、编制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所需的资料1017
二、城市防洪工程规划的设计原则1017
一、城市总体防洪标准1018
二、各部门现行的防洪标准1018
第二节 城市防洪标准1018
第三节 城市防洪措施1030
一、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1030
二、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1030
第四节 城市防洪工程布局1031
一、洪水计算1031
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1038
一、地震产生原因及地震烈度1046
第一节 概述1046
第四章 城市抗震工程规划1046
二、地震造成的破坏现象1052
三、城市抗震设防区划1052
四、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资料1054
第二节 城市抗震标准1055
一、通用标准1055
二、专用标准1056
第三节 城市抗震对策与措施1056
一、城市抗震对策1056
二、城市抗震常规措施1060
第四节 城市抗震设施布局1064
一、避震场所布局1064
二、疏散道路技术规定1069
三、抗震设施布局与技术规定1071
一、自然灾害及减灾工作基本情况1074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074
二、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1078
三、减灾工作的重要行动1080
附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1082
一、总则1082
三、抗震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1083
二、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程序1083
第十篇 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1087
第一章 概述1087
第一节 城市环境规划的概念1087
一、城市环境规划的含义与目的1087
二、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1088
三、城市环境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088
四、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结构1089
一、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1090
三、城市水流分析1091
二、城市能流分析1091
四、城市环境污染总量宏观控制1092
第三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详细规划1094
一、城市环境现状与评价1094
二、城市环境功能区划1097
第四节 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099
一、城市大气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100
二、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1101
三、规划方案的制定、评价与决策1102
四、规划方案的分解1104
五、城市大气污染整治措施1104
第五节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107
一、城市水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107
二、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设计1108
三、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1109
四、城市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1110
第六节 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1115
一、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及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1116
三、确定规划目标1117
四、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1117
二、城市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17
第七节 城市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120
一、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趋势分析1120
二、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措施1120
第八节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总体分析1122
一、自然降雨对城市城面水的污染1122
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对水体的污染1122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1122
四、固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123
五、水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1123
六、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1123
第一节 预测概述1124
一、环境预测的基本原理1124
第二章 城市环境规划中预测方法1124
二、环境预测方法分类1125
三、常用分类法1125
第二节 专家预测法1126
一、专家预测法的种类1126
二、专家调查预测法的原则1127
三、专家调查预测法的方法步骤1127
四、专家调查预测法的优缺点1129
第三节 约束外推预测法1129
一、时间序列预测法1129
二、移(滑)动平均预测法1131
第四节 回归分析预测法1132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1133
二、回归的基本概念1134
三、直线回归预测方法1135
四、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1138
五、非线性回归预测方法1139
第五节 城市大气污染的预测1140
一、源强变化预测1140
二、大气环境污染预测1143
第六节 水资源及水环境污染预测1145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146
二、水系污染的源强变化预测1147
三、污染物排放量预测1149
四、水环境污染预测1151
第七节 城市固体废物预测1158
一、固体废物总量预测1158
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1158
三、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159
四、城市垃圾产生量及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159
一、交通噪声预测1160
第八节 城市噪声污染预测1160
二、环境噪声预测1161
第三章 城市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1162
第一节 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1162
一、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1162
二、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具体方法1163
第二节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1164
一、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1164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165
三、其他有关城市环境管理制度1165
第三节 城市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1166
一、城市环境规划实施的管理组织与工作程序1166
二、城市环境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措施1167
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1170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概念1183
第一节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的概念与意义1183
二、管线工程综合的意义1183
第一章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规划1183
第十一篇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1183
第二节 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内类与技术术语1184
一、管线工程的分类及内容1184
二、管线工程技术术语1186
第三节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的目的与作用1187
第四节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187
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1187
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1188
第五节 工程管线的敷设1188
一、敷设管线工程的原则1188
二、城市管线工程交叉点标高1194
三、工业企业中给、排水管的间距1195
四、架空敷设管线工程1197
第六节 管线工程综合的编制方法1199
一、示意综合的编制1199
二、初步设计综合的编制1200
第二章 城市用地的竖向规划1207
第一节 概述1207
一、山区、丘陵地的竖向设计1207
二、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1209
三、竖向设计前所需要的资料1210
四、竖向设计的步骤1210
五、竖向设计中的一些规定1211
第二节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阶段1213
一、总体规划阶段1213
二、详细规划阶段1213
第三节 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方法和步骤1213
一、高程箭头法1214
二、纵横断面法1214
三、设计等高线法1214
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1216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化地规划研究的对象1225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化概论1225
第十二篇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1225
第二节 我国近期城市园林绿化概况1227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1227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1227
三、1958~1965年阶段1228
四、1966~1976年阶段1228
五、1977年以后1229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229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1229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1230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要求1231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1232
一、城市园林和生态效益1232
二、城市园林和社会效益1233
三、城市园林和经济效益1234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原则1235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1235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布局的任务1236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1236
一、城市园林绿地分类1236
二、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及用地选择1242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布局应考虑的效果1254
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布局的形式1255
三、城市园林绿化与健康效果1255
二、城市园林绿化与安全效果1255
一、城市园林绿经与生产效果1255
一、环状花园城市布局1256
二、放射形公园花园路系统布局1256
三、网状林带系统布局1256
四、块状综合系统的布局1257
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1257
一、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1257
二、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1258
三、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确定1261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1268
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1272
一、树种选择原则1272
二、树种规划的方法1273
第八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1274
一、基础资料工作1274
二、文件编制工作1275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与技巧1277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1277
一、自然材料1277
二、加工材料1277
三、植物利用1277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和美1278
一、美的社会性1278
二、美的形象性1278
第三节 城市园林创作的传统特色和手法1279
四、美的对象性1279
三、美的感染性1279
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1280
二、景以境出,取势为主1280
三、巧于因借,粗在体宜1280
四、起结开合,多样统一1280
第四节 生境的创作1281
一、要切实保证运用好自然美1281
二、要慎重掌握运用好生活美1281
三、要正确处理好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关系1282
第五节 画境与意境的创作1282
一、总体的合理布局1282
二、静态景观布局1283
三、动态序列布局1284
四、画境创作中的造形1285
六、意境创作要赋予时代的内容1286
七、意境创作要进行必要的点题1286
五、意境创作的过程1286
第六节 城市园林山石的配置1287
一、山石的配置,要合乎情量1287
二、山的堆叠1287
三、点石成景的手法1290
第七节 水的处理1291
一、池面处理1291
二、池岸处理1291
三、水景的处理1291
第八节 植物的配置1292
一、要掌握好植物的性情1292
二、树木的配置1293
三、花卉的配置1294
一、要掌握好颜色的属性1295
二、色彩的三要素1295
第九节 色彩的掌握1295
四、草坪的设置1295
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1296
四、要掌握好色彩的性情1296
第四章 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化设计1298
第一节 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1298
一、卫生防护作用1298
三、美化市容1299
二、组织交通的作用1299
四、增收副产1300
五、战略防御作用1300
第二节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1300
一、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1300
二、街道绿化的种植设计1302
三、街道小游园的绿化设计1310
第三节 林荫道(花园式林荫道)设计1311
一、林荫道布置的几种类型1312
二、花园林荫道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313
四、步行街的绿化布置1315
三、滨河林荫道的设计1315
第四节 公路、铁路及高速干道的绿化设计1316
一、公路绿化1316
二、铁路绿化1317
三、高速干道的绿化1318
四、立体交叉的绿化1318
第五节 防护林带1319
一、防风林1319
二、卫生防护林1320
第六节 城市广场绿化设计1323
一、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1323
二、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1324
第七节 公园的绿化设计1326
一、综合性公园的绿化设计1327
二、森林公园1330
一、居住区的集中绿地1332
第八节 居民区绿经规划1332
二、宅旁绿地1333
三、居住区道路绿化1334
第九节 工厂区绿化规划1334
一、工厂区绿经的特点和原则1335
二、工厂区绿化的规划与设计1335
第十节 区院、学校与机关庭院绿化设计1338
一、医院绿化1338
三、机关庭院的绿化1339
二、学校绿化1339
第十三篇 城市能源工程规划1343
第一章 能源概论1343
第一节 能源概念与分类1343
一、能量及其分类1343
二、能源及其分类1346
第二节 能源评价与我国能源特点1348
一、能源评价1348
二、我国能源特点1349
第三节 我国的常规能源1353
一、煤炭1354
二、石油1354
三、天然气1355
四、水力1355
第四节 能源与经济发展1356
一、能源与社会1357
二、能源与经济1357
第五节 能源与环境1359
第六节 生态与能源1359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359
二、能源应用与环境污染1370
三、能源消耗与节能1377
一、计划1382
二、规划与能源规划1382
第二章 能源规划与系统工程1382
第一节 计划与规划1382
第二节 系统工程与数学模型1383
一、系统与系统工程1383
二、数学模型1384
第三节 关于能源系统工程的研究1384
第一节 能源需求预测的基本概述1386
一、预测的含义1386
第三章 能源需求预测1386
二、关于能源需求预测1387
第二节 人均能量消费法1389
第三节 弹性系数法1390
一、弹性系数的概念1390
二、平均增长速度法1391
三、相关法1392
第四节 技术分析法1393
第五节 部门分析法1395
一、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1395
二、计算实例1397
第六节 经济计量模型法1400
三、部门分析模型的评价1400
第四章 能源投入产出分析1403
第一节 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简单情况1403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404
一、投入产出表的基础表式1404
二、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1406
三、投入产出的基本数学模型1408
第三节 能源投入产出分析1410
一、分析能源结构1411
二、直接能耗分析与完全能耗分析1411
三、能源需求量预测1413
第四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1415
第二节 线性规划简介1417
一、线性规划的概念1417
第一节 决策问题的分类1417
第五章 能源系统的决策分析1417
二、地区能源供应线性规划模1419
第三节 多目标决策问题1423
一、怎样解多目标决策问题1423
二、能源供应系统中的多目标决策分析1425
第四节 可能—满意度的多目标决策方法1427
一、可能度、满意度及其合并的方法1427
二、应用可能度—满意度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某城市能源规划中各种投资方案进行评价1428
第五节 多层次权值分析决策方法简介1429
第六章 能源经济模型与计算机软件1433
第一节 能源经济模型的概念1433
第二节 世界能源经济模型简介1434
第三节 日本近畿地区的能源规划研究1437
第四节 大中城市能源经济系统模型1439
第五节 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能源数据库1440
一、计算机应用软件简介1440
二、能源数据库简介1441
一、概述1445
第七章 节能原理与技术1445
第一节 节能原理1445
二、节能原理1448
三、热平衡1451
四、设备的热平衡1460
五、锅炉各项热损失的确定1462
六、?平衡1465
第二节 节能技术1472
一、工业锅炉节能技术1472
二、风机与水泵节能技术1475
三、热管及热泵技术1484
四、余热利用1489
第三节 热电联产1495
一、热电厂机组的基本形式1496
二、供热机组热化发电率的确定1499
一、城市能源管理的目的和内容1502
第一节 概述1502
第八章 城市能源管理与实践1502
二、能源科学管理的特点1503
三、能源管理的重要性1504
四、能源管理与城市管理的关系1506
第二节 加强城市能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1506
一、树立能源管理应有的基本观点1506
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1508
三、健全能源管理制度1510
四、加强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1513
第三节 能源计量1515
一、能源计量在节约能源中的重要作用1515
二、城市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1516
三、城市能源计量器配备的对象和范围1516
四、能源计量管理1517
五、能源计量工作的监督检查1519
一、能耗定额管理的内容和作用1520
第四节 能耗定额管理1520
二、能耗定额的种类和统计范围1521
三、能耗定额的制订1523
四、能耗定额的执行和考核1524
第十四篇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1529
第一章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1529
第一篇 用地规划1529
第二篇 道路交通规划1545
第三篇 住宅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规划1551
第四篇 工程规划1560
第二章 相关法律法规15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57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57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579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1584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1586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15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1592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5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624
城市供水条例1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634
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6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6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658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678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168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691
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1696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7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715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7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7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7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污染环境防治法1750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759
城市绿化条例1764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1768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770
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775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1777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1781
第三章 相关标准规范1783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178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79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807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8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1831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85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863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1875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标准1884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89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898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1921
市政勘察规范(CJJ56-94)193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1947
第四章 相关数据及图例1956
水力计算图1956
我国若干城市暴雨强度公式1969
相关图例1984
热门推荐
- 942969.html
- 3604037.html
- 1455038.html
- 1329501.html
- 2787474.html
- 1358823.html
- 3073981.html
- 1557743.html
- 3601504.html
- 1922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2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5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3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