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
  • 郭于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351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死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主题1

二 重死重丧而又避讳言死的民族11

三 探讨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角度19

第一章 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在世界现代文化科学中的探讨25

第一节 西方文化人类学对有关死亡的仪式与观念的研究26

一 人类死亡意识的前行轨迹--弗雷泽的文化进化主义27

二 生命的过渡与转换--根纳普的“通过仪礼”模式30

三 心理的抚慰与社会的整合--B.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34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者对生死观念、丧葬礼俗的关注和初步探索38

一 从一般生命科学和哲学角度对生死问题的关注39

二 传统学术与现代科学联袂的初步文化探索39

第二章 社会的系结与整合--传统丧葬仪礼的功能结构分析43

第一节 家国同构的礼治社会44

一 “差序格局”44

二 血缘基础46

三 礼治秩序47

第二节 专注于仪礼程式的表演48

一 古代丧葬仪礼的主要过程和阶段49

二 近现代北方农村流行的丧葬仪礼的主要程序和形式51

第三节 丧葬礼俗社会功能实现的途径53

一 丧事活动中亲属、家族、社会集团的集聚54

二 丧葬宴席与家族、社区关系的协调59

三 丧礼规模与家族实力的显示61

四 丧葬仪礼与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认和巩固63

五 丧葬仪礼与道德意识的传导灌输71

第三章 生命的续存与过渡--传统丧葬仪礼的意识结构分析77

第一节 观念信仰中两个世界的并存78

一 事死如事生与视死如生78

二 死者世界的构想与描绘82

第二节 两个世界的联系与沟通形式86

一 风水信仰--两界之间交感互渗的原理87

二 巫觋、阴阳--沟通两界的中间人91

三 定期的祭奠节日--两界交往的固定时间93

四 “社”--生死两界之间的通衢96

一 利生的仪式与禁忌99

第三节 生与死的周行过渡99

二 婚与丧、红与白的对应和相通101

三 生命周圈的完整与中断103

四 死亡习俗中“生”的象征105

第四章 “生生不已”的主题(上)--传统生命意识与原始思维方式113

第一节 生与死界限的模糊117

一 否认自然死亡的存在117

二 相信“死人活着”119

第二节 人生向自然物永恒性的认同121

一 天体122

二 植物123

三 动物124

第三节 一个消失了的死亡起源神话128

一 死亡起源神话的世界性母题128

二 一个中国死亡起源神话的重新读解130

第四节 人的生殖与土地的生养功能135

一 两种生产之间的感应与互渗135

二 土地神、生殖神与始祖神的同一性140

第一节 道教人生理想的核心旨趣与传统的生死观147

第五章 “生生不已”的主题(下)--传统丧葬文化与宗教、伦理观念147

一 老子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148

二 入于混沌、顺于自然而“逍遥游”的庄子150

三 以长生不死、现世快乐为宗旨的道教153

第二节 轮回转世、因果相袭的佛教信仰与传统的生死观160

一 佛教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161

二 务实求生的中国式佛教163

一 “天地之大德日生”--融宇宙、社会、人生于一体的生命哲学170

第三节 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礼乐之论170

二 融于家国群体之中而得不朽的生命172

三 功利主义的生死之论与丧祭之礼174

结束语181

一 传统的生死观与民族性184

二 新旧意识交织的转型时期191

附录一、关于晋西、陕北与民间丧葬仪礼的调查198

附录二、鄂西清江流域的“跳丧”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