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发展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型发展理论
  • 厉以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同心出版社
  • ISBN:780593214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市场经济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发展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转型发展: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1

第一节 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局限性1

一、传统发展经济学较少涉及转型发展问题1

前言页1

二、有必要加强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研究3

第二节 用转型发展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8

一、判断现阶段中国经济形势的依据8

二、不平衡增长是转型发展的经济规律10

三、实现转型发展的艰巨性12

一、两条改革主线争论的过程18

第二章 产权改革比价格改革更重要18

第一节 两项改革主线之争18

二、价格改革不触动计划经济体制的20

三、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改革既是实的、又是渐进式的改24

第二节 产权改革与企业体制创新26

一、企业体制创新的必要26

二、产权改革的含义29

三、新企业体制的基本形式;股份制32

一、非国有小企业的活力35

第三节 论职工持股制35

二、国有小企业走向职工持股制37

三、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的可行性39

四、职工持股制实行过程中的难点41

五、职工持股会43

六、通过银行贷款来实行职工持股制44

第四节 关于“劳动股权”的讨论46

一、“劳动股权”的含义46

二、“劳动股权制”遇到的困难48

一、国家控股制的作用50

第五节 国家控股制度50

二、国家控股公司的模式53

三、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55

四、国有法人股与国控法人股57

五、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59

六、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61

第六节 论“国有民营”与租赁制63

一、对“国有民营”的分析63

二、租赁制的局限性66

第七节 改革与管理的关系68

一、企业内部管理代替不了产权改革68

二、提高国有企业素质的关键71

第三章 失业问题比通货膨胀问题更令人担心74

第一节 严权改革与就业的关系74

一、转型发展时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74

二、改革思路与发展战略76

三、中国改革经济学的两个学派78

四、产权改革、就业优先与“小政府、大市场”79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消除是一个校长的过程82

一、紧缩治理不了通货膨胀82

二、对转型发展时期通货膨胀的“顺势疗法”84

三、论“软着陆”86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力88

一、社会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忍受都有一定的限度88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力90

三、失业的社会承受力93

一、企业破产中的难题96

第四节 企业破产与再就业问题96

二、应当慎重对待企业破产问题100

三、“妇女回厨房”的设计是不可行的102

第五节 解决中长则就业问题的途径105

一、关于效率与就业的矛盾105

二、中等城市在缓解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107

第四章 经济增长分析比货币流量分析更有用112

第一节 经济增长分析较适宜于研究中国经济112

一、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分析对象的特殊性112

二、货币流量分析的局限性115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率的分析118

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分析118

二、对经济增长率的分析120

三、从统计数子的可靠程度看体制分析与经济增长分析结123

第三节 货币流量分析方法不足以分析转型发125

一、对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的分析125

二、对社会集团消费膨胀的分析128

三、对资源价格合理化的分析130

一、治标与治本133

第一节 调节需求应与调节供给并重133

第五章 转型发展与宏观经济调节133

二、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应逐渐转向供给136

三、论外汇平准基金138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节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41

一、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141

二、关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43

三、关于政府给企业的补贴145

四、关于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147

五、行业协会的功能149

第三节 技术政策是宏观调节的组成部分151

一、政府的任务在于帮助解决技术创新的困难152

二、技术政策与市场滞销问题的缓解155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158

四、使综合商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160

五、关于提高出口商品质量问题162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节与国有资产存量的管理165

一、关于“理顺产权关系”165

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167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应适应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169

四、培育中国自己的“兼并大户”174

第五节 有关宏观经济调节的几个待澄清的问题176

一、政府调节不是万能的176

二、蓄财于民,民富国富178

三、“包沫经济”还是“经济的泡沫”180

第一节 社会协调的意义与难度181

四、政府要不要干预“暴利行为”183

第六章 转型发展与社会协调186

一、对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186

二、充分认识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188

三、“小时工资购买力”及其提高的途径193

第二节 转型发展时期企业职工的地位与作用198

一、对劳动力市场的正确认识198

二、职工在公司中的地位200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工会的作用202

四、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204

五、贯彻《劳动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206

一、近年来地区收入差别扩大的原因209

第三节 地区发展的协调209

二、关于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相似性211

三、落后地区潜力的发挥依赖于投资的增加213

四、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目标只能逐步实现216

第四节 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社会协调的必由之路219

一、让农民成为农产品的营销商219

二、对农村的金融支持222

三、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224

四、土地使用权证券化的探讨228

五、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230

第五节 转型发展时期的利益集团问题233

一、利益集团问题的提出233

二、关于新老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235

第七章 转型发展与观念更新238

第一节 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观念转变问题238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238

二、论“市场无良心”240

三、论“市场无头脑”242

一、产权改革所涉及的观念转变问题246

第二节 与产权改革有关的观念更新246

二、关于“靓女先嫁”的讨论248

三、关于企业“安乐死”的讨论251

四、如何看待乡镇企业的“准国营”现象?253

五、如何看待私营企业的发展?255

第三节 与经营管理有关的观念更新260

一、对“抓住机遇”的理解260

二、论消费观念的变化262

三、要重视商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265

四、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267

五、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70

第四节 与就业及人才培养有关的观念更新272

一、关于熟练劳动力的闲置272

二、民工外出与观念更新275

三、关于“用工成本”问题277

四、论“庸才沉淀”现象279

五、论私立学校282

六、关于“房子就是人才”的议论284

七、人才培养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287

转型发展中的廉政建设——代结束语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