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杀虫植物与植物性杀虫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杀虫植物与植物性杀虫剂
  • 徐汉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87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植物性杀虫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杀虫植物与植物性杀虫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源光活化杀虫毒素1

1.1 概述1

1.2 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类型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2

1.2.1 呋喃香豆素类3

1.2.1.1 化合物的结构3

1.2.1.2 分布4

1.2.2 多炔类和噻吩类4

1.2.2.1 天然化合物结构类型4

1.2.2.2 合成化合物结构类型6

1.2.2.3 分布8

1.2.2.4 多炔类和噻吩类的多重作用机制9

1.2.3 生物碱类10

1.2.3.1 呋喃喹啉类生物碱10

1.2.3.2 哈尔满类生物碱10

1.2.4 扩展醌类11

1.2.5 其他的光活化毒素11

1.2.5.1 苯并呋喃和苯并吡喃11

1.2.5.5 呫吨染料12

1.2.5.4 脱镁叶绿酸甲基酯类12

1.2.5.2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12

1.2.5.3 Lachnanthocarpone12

1.3 植物光活化毒素的光化学性质及其生物学效应13

1.3.1 光化学的基本理论13

1.3.1.1 单线态与三线态13

1.3.1.2 光敏化合物的光化学基本过程13

1.3.1.3 光氧化的机理14

1.3.2 植物光活化毒素的生物效应15

1.3.2.1 毒杀机理15

1.3.2.2 光活化毒素对昆虫的毒性效应16

1.3.3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26

1.3.3.1 α-T不同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26

1.3.3.2 噻吩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27

1.4 昆虫对光活化毒素的适应28

1.4.1 体征和结构上的适应28

1.4.3 代谢与排泄29

1.4.2 行为的适应29

1.4.4.1 激发态猝灭剂30

1.4.4 抗氧化剂作用30

1.4.4.2 1O2猝灭剂31

1.4.4.3 自由基抑制剂31

1.5 实验方法31

1.5.1 多炔类和噻吩类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31

1.5.1.1 提取方法31

1.5.1.2 胡萝卜中的多炔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31

1.5.1.3 常用的检测方法33

1.5.2 呋喃香豆素的检测(HPLC分析)33

1.5.3 光活化毒力测定34

1.6 展望34

参考文献35

2.1.1 生物碱的定义40

2.1.2 生物碱在植物体的积累和储藏40

2.1 概述40

第二章 杀虫生物碱40

2.1.3 杀虫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布41

2.1.4 生物碱与昆虫的关系41

2.1.5 研究杀虫生物碱的成就与意义42

2.2 杀虫生物碱的分类与杀虫活性43

2.2.1 吡咯啶(pyrrolidine)类生物碱43

2.2.2 托品烷(tropane)类生物碱44

2.2.3 哌啶(piperidine)类生物碱45

2.2.4 吡啶(pyridine)类生物碱46

2.2.5 喹啉联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47

2.2.6 喹啉(quinoline)类生物碱49

2.2.6.1 奎宁(quinine)碱类生物碱49

2.2.6.2 呋喃喹啉(furoquinoline)类生物碱49

2.2.6.3 喹啉酮(quinolone)类生物碱49

2.2.6.4 喹唑酮(quinazoline)类生物碱50

2.2.6.5 其他50

2.2.7 吲哚(indole)类生物碱50

2.2.7.2 蛇根草生物碱51

2.2.7.3 长春花生物碱52

2.2.7.5 毒扁豆碱53

2.2.7.6 其他吲哚生物碱53

2.2.7.4 马钱子碱类生物碱53

2.2.8 异喹啉(isoquinoline)类生物碱54

2.2.8.1 苄基异喹啉(benzyl isoquinolline)类生物碱54

2.2.8.2 萘基异喹啉类生物碱55

2.2.8.3 小檗碱和药根碱55

2.2.8.4 原鸦片碱类生物碱56

2.2.8.5 α-萘菲啶(α-naphthaphenanthridine)类生物碱56

2.2.8.7 刺桐属生物碱57

2.2.9 甲基黄嘌呤(methylxanthine)类生物碱57

2.2.8.6 吗啡类生物碱57

2.2.11 二萜类生物碱(diterpenoid alkaloids)58

2.2.11.1 C19-二萜类生物碱58

2.2.10 苄基苯乙胺(benzylphene thylamine)类生物碱58

2.2.12 甾体类生物碱(steroidal alkaloids)59

2.2.12.1 甾类生物碱59

2.2.11.2 C20-二萜类生物碱59

2.2.12.2 异甾类生物碱60

2.3 烟碱及含有烟碱的植物60

2.3.1 烟碱(nicotine,尼古丁)的理化性质61

2.3.2 含烟碱的植物61

2.3.3 烟碱及其类似物的杀虫作用62

2.3.3.1 烟碱的旋光性与杀虫作用的关系62

2.3.3.3 烟草生物碱的杀虫作用63

2.3.3.4 烟碱的杀虫谱63

2.3.3.2 烟碱溶液的pH与杀虫作用的关系63

2.3.4 烟碱的杀虫作用机制64

2.3.5 新型氯化烟酰杀虫剂——吡虫啉(imidacloprid)66

2.4 藜芦生物碱69

2.4.1 藜芦生物碱的结构69

2.4.2 藜芦的杀虫作用70

2.5 鱼尼丁71

2.5.1 鱼尼丁的杀虫成分和作用机制72

2.5.2 鱼尼丁的杀虫作用74

2.6 雷公藤生物碱74

2.6.1 雷公藤所含生物碱75

2.6.2 雷公藤的杀虫作用76

2.7 苦参生物碱77

2.7.1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78

2.7.2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79

2.8 异丁基酰胺81

2.8.1 黑胡椒83

2.8.1.1 黑胡椒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83

2.8.1.2 pipercide的杀虫作用机理84

2.8.1.3 pipercide的合成85

2.8.1.4 pipercide的结构改造及其改造物的杀虫活性86

2.8.2 澳洲蜜茱萸89

2.8.3 假荜拔91

2.9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92

2.9.1 总生物碱的提取92

2.9.2 生物碱的分离与纯化93

2.9.2.1 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行分离93

2.9.2.2 分馏94

2.9.2.3 利用生物碱及其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95

2.9.2.4 层析法96

2.9.3 几种常见生物碱的提取方法97

参考文献98

第三章 植物精油107

3.1 概述107

3.2 精油的提取与分离108

3.2.1 精油的提取108

3.2.2.1 分馏法109

3.2.2.2 化学法109

3.2.2 精油化学成分的分离109

3.3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生物活性110

3.3.1 植物精油对昆虫的引诱作用110

3.3.2 植物精油对昆虫的忌避、拒食与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11

3.3.3 精油对昆虫卵的毒杀作用114

3.3.4 精油对幼虫和成虫的毒杀作用115

3.3.5 植物精油作为储粮防护剂的研究119

3.3.6 精油的混用及其对有机合成农药的增效作用120

3.3.7 精油与有机合成杀虫剂混用增效的机理122

3.4 精油的化学成分与构效关系122

3.5 精油用于害虫防治的安全性评价125

3.6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6

3.7 精油植物的栽培与开发效益126

参考文献127

第四章 倍半萜和二萜134

4.1 概述134

4.2 倍半萜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34

4.3 杀虫植物中的倍半萜及其杀虫活性135

4.3.1 拒食、驱避和引诱活性135

4.3.2 杀卵及产卵忌避活性144

4.3.3 抑制昆虫生长发育145

4.3.4 毒杀活性146

4.3.5 杀软体动物146

4.3.6 典型倍半萜杀虫植物——苦皮藤147

4.3.6.1 苦皮藤生物学特征147

4.3.6.2 苦皮藤杀虫活性成分147

4.3.6.3 苦皮藤素的生物活性148

4.3.6.4 苦皮藤素的作用机制149

4.4 含二萜的杀虫植物及其生物活性150

4.4.1 拒食活性150

4.4.2 抑制昆虫生长发育151

4.4.3 典型的二萜杀虫植物——黄杜鹃152

4.4.3.1 黄杜鹃杀虫活性成分153

4.4.3.2 黄杜鹃的杀虫活性153

4.4.3.3 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155

参考文献156

第五章 柠檬素159

5.1 概述159

5.2 柠檬素的分类160

5.3 柠檬素的杀虫活性168

5.4 柠檬素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173

5.5 印楝175

5.5.1 印楝和印楝素的杀虫作用176

5.5.1.1 拒食和忌避作用176

5.5.1.2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78

5.5.1.3 毒杀作用181

5.5.2 印楝素与有机合成农药的联合作用182

5.5.3 印楝的生长栽培与综合利用185

5.6.1 川楝和川楝素的杀虫作用186

5.6.1.1 拒食和忌避作用186

5.6 川楝186

5.6.1.2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87

5.6.1.3 毒杀作用188

5.6.2 川楝素的混用188

5.6.3 含川楝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利用193

5.7.1 苦楝的杀虫活性194

5.7.1.1 拒食和忌避活性194

5.7 苦楝194

5.7.1.2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95

5.7.1.3 毒杀作用195

5.7.2 苦楝的杀虫活性成分196

5.7.3 苦楝物质与有机合成杀虫剂的混用196

5.7.4 苦楝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综合利用198

5.8 其他楝科植物的杀虫活性199

5.8.1 楝亚科〔Meliaceae(Meliodeae)〕199

5.9 柠檬素的作用机理200

5.9.1 物理机制200

5.8.2 桃花心木亚科(Swietenideae)200

5.9.2 生化机制201

5.9.2.1 对血淋巴的影响201

5.9.2.2 对昆虫消化系统的影响203

5.9.2.3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205

5.9.2.4 对遗传物质含量的影响206

5.9.2.5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206

5.9.2.6 阻碍神经冲动传导211

5.9.2.7 抑制解毒酶,破坏昆虫免疫系统213

5.9.2.8 影响昆虫内分泌系统214

5.9.2.9 作用于表皮215

5.10 柠檬素的模拟合成和前景展望217

参考文献218

6.2 植物源蜕皮激素228

6.1 概述228

6.2.1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分布228

第六章 植物源昆虫激素228

6.2.2 植物中蜕皮激素类似物的含量及变化236

6.2.3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种类237

6.2.4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提取和分离252

6.2.5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255

6.2.6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258

6.2.7 植物源蜕皮激素的开发利用261

6.3 植物源保幼激素262

6.3.1 种类及分布262

6.3.2 保幼激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检验和评价264

6.3.3 植物源保幼激素的开发利用268

参考文献269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276

7.1 概述276

7.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77

7.3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79

7.4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280

7.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81

7.6 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虫作用284

7.7 鱼藤酮及其类似物289

7.7.1 含有鱼藤酮的植物290

7.7.1.1 鱼藤属植物290

7.7.1.2 鸡血藤属植物291

7.7.1.3 灰叶属植物291

7.7.1.4 其他植物292

7.7.3 鱼藤酮及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93

7.7.3.1 鱼藤酮的物理性质293

7.7.2 鱼藤酮的提取293

7.7.3.2 鱼藤酮的主要化学性质294

7.7.3.3 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96

7.7.4 鱼藤酮对植物的影响297

7.7.5.1 鱼藤酮类化合物对鱼类的毒性298

7.7.5.2 鱼藤酮及其类似物对昆虫的活性和作用方式298

7.7.5 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方式298

7.7.5.3 鱼藤酮与一些药剂混用时的杀虫活性303

7.7.6 鱼藤酮的作用机制304

7.7.6.1 鱼藤酮对昆虫的作用机理304

7.7.7 鱼藤酮的应用展望306

7.7.7.1 鱼藤酮的使用306

7.7.6.2 鱼藤酮与其他药剂混用的作用机理306

7.7.7.2 鱼藤制剂307

7.7.7.3 鱼藤酮的应用前景308

参考文献309

第八章 番荔枝内酯317

8.1 概述317

8.2 番荔枝内酯的提取分离318

8.3 化学结构类型318

8.4 杀虫活性327

8.5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329

8.6 作用机制329

8.7 展望330

参考文献330

9.1 概述333

9.2 杀线虫植物333

第九章 植物性杀线虫剂333

9.3 植物所含杀线虫活性的化学成分339

参考文献341

10.2 植物源抗虫转基因植物345

10.1 概述345

10.2.1 从植物中分离的几类主要抗虫基因345

第十章 杀虫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345

10.2.2 植物源抗虫转基因植物的构建过程353

10.2.3 植物源抗虫基因的转入及表达策略356

10.2.4 抗虫转基因植物对昆虫毒理学的意义357

10.3 杀虫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358

10.3.1 常见的杀虫植物组织培养358

10.3.2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技术方法361

10.4 展望362

参考文献363

第十一章 植物性杀虫剂的登记367

11.1 概述367

11.2 田间药效试验资料368

11.3 产品化学370

11.4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373

参考文献373

附表1 含生物碱的杀虫植物374

附表2 印楝对害虫和螨类的拒食作用398

附表3 杀虫植物名录401

附表4 杀线虫植物名录492

致谢499

2.2.7.1 简单吲哚类生物碱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