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兵著 著
- 出版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ISBN:986000838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晚唐五代科举制度演变与书院教育的萌芽9
一、引言9
二、科举制度与重诗赋风尚10
(一)重明经——儒家经典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10
(二)进士科日重——学习文学成为士人的选择11
三、读书山林与进士及第13
四、讲学应举与书院教育的萌芽22
五、结论30
二、北宋前期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31
一、引言31
二、科举改革——士人阶层重新形成与扩大32
三、官学发展滞后——士无求学之所36
四、书院勃兴——教化应举之士42
五、官学替代机构——书院与官学功能重合50
六、结论56
三、北宋中晚期文教改革和书院转型57
一、引言57
二、庆历改革与书院发展57
(一)范仲淹改革——以科举促进官学发展58
(二)官学的发展迫使书院转型60
三、学校科举合流与书院发展65
(一)王安石变法——养士与取士相结合的初步尝试66
(二)蔡京执政——养士与取士完全统一于官学68
(三)两次改革对北宋中后期书院发展的影响70
四、新儒学教育与书院转型75
(一)文化话语权与政治话语权的分离75
(二)讲学书院以对抗政治话语权78
五、结论86
四、南宋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88
一、引言88
二、南宋科举恢复与官学发展89
(一)科举社会的形成——士人数量急增89
(二)南宋初期官府无力兴学92
(三)议和之后朝廷兴学93
三、新儒学的传播与书院发展97
(一)频繁禁学与书院发展97
(二)「嘉定更化」与书院发展103
(三)理宗之后——书院职能再次与官学趋向一致106
四、以德业为举业的基础——书院大师的科举观112
(一)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112
(二)学习儒家经典——德业与举业并重117
(三)以科举观为指导——改革科举制度120
(四)批评科举的真正动因不是科举腐败125
(五)南宋进士与书院发展128
(六)南宋末期——书院的科举教学134
五、结论136
五、元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138
一、引言138
二、书院教育与程朱之学的传播138
(一)讲学书院——宣讲程朱之学139
(二)依托书院——程朱之学北传142
三、书院与科举制度的恢复154
(一)书院——恢复科举的主导力量155
(二)书院讲学者——程朱之学科举化的推动力量158
四、官学化——书院为科举服务成为必然161
(一)官学化——为科举服务的具体表现162
(二)书院教学科举化的理论基础——《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169
五、结论178
六、明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179
一、引言179
二、明初:科举必由学校——书院沉寂179
三、明中后期:书院发展的契机——培养科举人才186
(一)科举弊端逐渐显露187
(二)各级官学的科举教学功能式微188
(三)书院发展的动力——培养科举人才192
四、讲会书院——讲学与举业非分二事205
(一)王湛之学以书院为研习、传播基地206
(二)王学信奉者的科举观——讲学与举业统一209
五、结论219
七、清代考课式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221
一、引言221
二、书院取代官学成为科举教育的主要机构222
(一)笼络与压制并用——跻身科甲成为士人无可奈何的必然选择222
(二)读书应考风尚的强化——官学人数急剧增加225
(三)考课为主要职能——官学形同虚设228
(四)教授科举之学——书院发展的必要性230
三、创建或修复书院——以科举为目标234
(一)官立书院——奉行科举教学旨意235
(二)理学书院——科举之学和程朱之学的统一244
(三)民办书院的创立或修复——培养子弟读书应举250
四、书院完善学规与章程——以科举为指向253
(一)延聘山长——科甲出身为基本条件253
(二)书院山长的科举观——应试与育才的统一258
(三)甄别考试——选拔应举生徒267
(四)书院经费——为生徒应举提供保障274
(五)书院教学——以八股文写作为核心283
(六)自学指导——为生徒读书应试服务285
(七)书院考课——科举考试的预演291
(八)考课场所——书院科举的物化象征296
(九)祭祀与风水——书院科举的精神强化300
五、结论304
八、清代汉学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305
一、引言305
二、十九世纪之前汉学书院教育与科举306
(一)汉学书院山长的条件——学术造诣?科甲出身307
(二)汉学家执掌书院——发展学术?提高科举及第率?314
(三)书院汉学教育与八股文写作320
(四)汉学书院的科举教学326
三、汉学专门书院教育与科举331
(一)诂经精舍、学海堂的反科举倾向331
(二)诂经精舍、学海堂的教学效果——汉学家和科举人才并蒂齐芳337
四、道光以后汉学书院教育与科举342
(一)科举出身的地方官吏和学者扩大了汉学专门书院的影响342
(二)汉学书院兼课科举之学348
(三)考课式书院与汉学书院区别的模糊353
五、结论356
九、清末书院改制与科举革废关系研究358
一、引言358
二、「淫心斁力于帖括」——书院必要性丧失358
(一)声音微弱——清代中叶以前消极不赞同书院科举359
(二)众矢之的——十九世纪末书院科举361
三、变通书院与改革科举363
四、科举停罢和书院改制374
五、结论385
十、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87
一、引言387
二、北宋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87
三、南宋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90
四、元代江西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93
五、明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95
六、清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的相关性分析399
七、结论404
结束语405
主要征引文献409
名词索引418
书院索引432
人名索引442
后记454
热门推荐
- 1706652.html
- 3857795.html
- 126529.html
- 2553799.html
- 601559.html
- 2456942.html
- 3562770.html
- 32664.html
- 1376533.html
- 1131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1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3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8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3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