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法导论
  • (德)迪特尔·施瓦布(Dieter Schwab)著;郑冲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19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8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829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德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当代德国法学名著总序第十六版序言第十五版序言翻译凡例德中文缩略语对照表有关著作第一编 民法基础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与功能3

第一节 概念3

第二节 民法案例4

第三节 法律规范作为裁判标准6

第四节 关于法律适用:归摄和法律发现10

第五节 合同法15

第六节 要点综述17

第二章 法律渊源19

第一节 概述19

第二节 民法和德国统一24

第三节 德国民法与欧洲私法25

第四节 《民法典》的抽象性28

第五节 立法技术概论32

第六节 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37

第三章 民法与政治制度41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41

第二节 民事法典的长盛不衰43

第三节 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民法45

第四节 民法在20世纪的发展52

第五节 民法与《基本法》58

第四章 民法与公法64

第一节 私法与公法的区别64

第二节 私法与公法的关系67

第五章 法律发现方法71

第一节 适用法律和构建规范71

一、问题之所在71

二、对制定法的解释72

三、不确定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74

四、类推和反推75

五、法官造法的方法学基础77

第二节 客观性问题79

第二编 人第一章 自由与平等、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85

第一节 自由与平等85

第二节 权利能力88

第三节 母腹中的胎儿89

第四节 权利能力的终止92

第二章 团体和其他组织作为具有权利能力的人97

第一节 引言97

第二节 法人的含义100

第三节 法人产生的前提和法人的类型102

一、民事合伙105

第四节 合伙与无权利能力社团105

二、无权利能力社团108

第五节 部分权利能力112

第六节 综述113

第七节 社团自治和权力控制114

第三章 行为能力、法律行为能力专述118

第一节 自然人118

一、行为能力与法律行为能力概述118

二、未成年人120

(一)无法律行为能力人120

(二)限制法律行为能力人121

三、成年人121

(一)无法律行为能力121

(二)法定照管制度124

四、法定代理、父母法定代理专述125

第二节 法人——以有权利能力社团为例126

第三编 义务和权利的结构与实现第一章 权利133

第二章 义务及其与权利的关系135

第三章 绝对权与相对权138

第四章 形成权143

第五章 请求权(债权)146

第一节 结构146

第二节 内容147

第三节 履行方式150

第四节 权利实现手段151

一、禁止使用私力、例外情况151

二、民事诉讼152

第五节 请求权规范的结构、抗辩事由与抗辩权158

第六节 数个请求权并存164

第七节 强制执行:执行名义167

第八节 责任问题168

一、责任概念和责任限制168

二、强制执行中的债权人竞合171

第六章 对行使权利的限制174

第一节 问题概述174

第二节 权利滥用177

第三节 消灭时效和权利失效181

一、消灭时效181

二、权利失效182

第四编 对权利和利益的一般性保护第一章 概述187

第一节 概念189

第二章 因侵权行为所生的请求权189

第二节 侵权行为责任的前提190

第三节 第823条第1款的请求权前提195

一、侵权行为结构、违法性专述195

二、过错:故意与过失198

三、过失专述199

四、过错能力(责任)202

第三章 受第823条第1款保护的人格权205

第一节 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区别205

第二节 法律中所称的人格权207

第三节 一般人格权209

第四章 第823条第1款所保护的财产权220

第一节 概述220

第二节 所有权:概念224

第三节 所有权客体:物225

一、概述225

二、动产226

三、土地231

第四节 对所有权的侵害234

第五节 其他物权236

第六节 占有239

一、概述239

二、间接占有241

三、占有辅助人242

四、法人的占有243

五、占有是否可以作为绝对权243

第七节 建立和运营工商企业权246

第一节 概述: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252

第五章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与范围252

第二节 对财产损害的赔偿254

第三节 对非财产损害的赔偿、抚慰金257

第四节 对侵害一般人格权的抚慰金260

第六章 后果排除请求权和停止侵害请求权264

第一节 请求权基础和意义264

第二节 适用范围的扩展266

第三节 与侵权法的关系268

第四节 后果排除请求权专述272

第五节 停止侵害请求权专述275

第七章 因危险责任所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276

第八章 因不当得利所生的请求权285

第一节 法律行为意义上的行为自由293

第五编 法律行为第一章 导论293

第二节 基本概念: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合同294

第三节 单方法律行为296

第四节 私法自治的性质和限制298

第二章 义务行为和处分行为302

第一节 义务行为302

一、概念302

二、买卖、互易、赠与303

三、使用租赁、用益租赁、借用304

四、借贷306

五、以为他人做出行为为内容的合同307

六、合伙合同311

七、类型自由、混合合同312

九、义务行为作为债务关系的基础314

八、义务和履行314

第二节 处分行为317

一、概念317

二、处分的类型319

三、类型强制320

四、让与作为出让的常规类型321

五、动产的所有权转移323

六、土地的所有权转移324

七、从无权利人处取得325

(一)动产325

(二)土地和土地权利328

第三节 处分的抽象性329

第四节 处分标的的特定性332

第五节 处分标的的确定性334

第三章 意思表示和订立合同335

第一节 合同335

第二节 意思表示的概念337

第三节 意思表示与准法律行为之间的界限341

第四节 表示行为专述344

第五节 以沉默作为表示346

第六节 未经要求而做出给付专述348

第七节 对“默示表示”的法律规定353

第八节 无表示而产生表示效力的其他情况355

第九节 特别形式规定362

一、法定形式规定362

(一)概述362

(二)书面形式364

(三)电子形式365

(四)文本形式367

(五)公开认证368

(六)由公证人作成公证书和法庭和解议定书368

(七)其他形式369

(八)违反法定形式规定的后果369

二、任意性形式规定371

第十节 意思表示的做出和到达373

一、无需受领的表示373

二、需受领的表示373

(一)问题之所在373

(二)在场人之间的无载体表示374

(三)在场人之间的有载体表示374

(四)非在场人之间的有载体表示375

(五)非在场人之间的无载体表示376

(六)在到达之前撤回377

三、到达的具体问题377

(一)遵守期限377

(二)受领传达人378

(三)现代通信技术378

(四)到达因受领人领域内的原因而落空380

四、做出表示之后死亡和无法律行为能力381

第十一节 订立合同382

一、要约与承诺382

二、承诺表示的生效383

(一)原则383

(二)第151条规定的无需受领的承诺表示384

(一)要约的拘束387

(三)第152条规定的无需受领的表示387

三、合同要约对于要约人的拘束力387

(二)拘束的消灭388

(三)迟到的承诺390

(四)要约人死亡和无法律行为能力——第153条390

四、请求开始合同谈判391

第十二节 特别说明:缔约强制394

第四章 意思表示的内容与合同、合意落空399

第一节 意思表示的内容399

一、客观的表示价值399

二、具体观点402

三、错误标示无妨405

第二节 秘密保留、虚假行为、戏谑表示406

二、基本规定:显性不合意(第154条)408

第三节 合意落空408

一、原则408

三、对隐性不合意的特别规定(第155条)411

第四节 由法律制度规定的合同内容413

一、以法律做出规定413

二、法官的合同构造414

第五章 法律行为拘束的解除418

第一节 概述418

第二节 撤销概述421

一、撤销的基本类型421

二、撤销的实施423

第三节 撤销理由:第119条第1款和第120条规定的错误425

一、概述425

二、内容错误(第119条第1款第1种情况)426

三、表示行为上的错误(第119条第1款第2种情况)427

四、错误传达(第120条)429

五、综述:订立合同时的误会430

第四节 撤销理由:第119条第2款规定的性质错误431

第五节 特殊问题436

一、计算错误436

二、法律错误、法律后果错误440

第六节 撤销理由:第123条规定的撤销443

一、概述443

二、因恶意诈欺所致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前提444

三、由第三人进行诈欺447

一、问题之所在449

第七节 交易基础障碍449

二、前提451

三、法律后果455

四、几种重要的情况类型457

五、与其他法律手段的关系458

六、特别说明:第314条规定的预告终止权459

第六章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462

第一节 条件的概念462

第二节 条件的效力463

第三节 期限(第163条)465

第七章 应予谴责的法律行为466

第一节 概述466

第二节 违反禁止性法律的行为467

一、空白支票式规范:第134条和第135条467

二、特别规定优先468

三、第134条的适用问题469

第三节 违反善良风俗474

一、基本问题474

二、给付与对待给付的不相称、暴利478

三、其他限制自主决定的情形482

四、违反“性道德”487

(一)变迁中的“善良风俗”487

(二)向非婚伴侣所作的财产给与488

(三)有偿的性行为492

第四节 无效494

一、无效的概念和后果494

二、不当得利法上的后果496

三、对法律行为的认可和无效的补正498

四、部分无效499

五、对无效后果的限制501

(一)对无效的替代:只对将来生效的解除501

(二)效力保留式缩减503

六、法律行为的转换(第140条)504

第八章 无法律行为能力与限制法律行为能力506

第一节 概述506

第二节 限制法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507

一、原则(第107条、第131条第2款)507

二、只带来法律上的利益的法律行为508

三、经法定代理人允许的行为511

四、第112条和第113条规定的授权513

五、未经法定代理人允许的法律行为514

六、零用钱条款(第110条)516

七、未成年人的合同外责任519

八、要点综述520

第九章 为他人做出的行为522

第一节 概述522

一、归责方法522

二、法律行为意义上的行为的归责形式524

第二节 第164条及其后相关条款规定的代理的前提527

一、以他人的名义做出行为527

(一)原则527

(二)在他人名下或在假名之下做出行为529

(三)为事所关涉之人做出行为531

(四)代理人和传达人的区别534

(二)授权代理权:概述536

(一)代理权的种类536

二、代理权536

(三)关于授予授权代理权的具体问题538

(四)授权代理权的消灭540

(五)外部授予的或公告的授权代理权的“抽象性”542

(六)容忍授权代理权和表见授权代理权545

第三节 代理的排除547

第四节 代理的效力549

第五节 无代理权的代理551

一、初始状况551

二、对被代理人的后果552

(一)合同552

(二)单方法律行为554

三、对代理人的后果554

第六节 要点综述557

第一节 问题概述558

第十章 一般交易条件558

第二节 对一般交易条件的审查要点562

第三节 一般交易条件的概念564

第四节 一般交易条件的效力568

一、前提568

二、剔除意外条款570

第五节 特别约定优先571

第六节 对一般交易条件的解释573

第七节 对一般交易条件的内容审查574

一、全面审查和清晰度审查574

二、一般性审查标准576

三、具体的受禁止条款577

第八节 违反规定的后果578

四、审查顺序578

第九节 审查的扩展:消费者合同580

第十一章 以消费者保护为特征的合同法583

第一节 概述583

第二节 撤回权588

第六编 债务关系的实现过程第一章 总论593

第二章 履行596

第一节 给付义务的消灭596

第二节 给付行为与给付结果之间的区别596

第三节 由第三人给付和向第三人给付599

第四节 以所负担标的之外的其他标的给付599

第五节 以抵消给付600

第二节 第273条第1款规定的留置权603

第一节 概述603

第三章 债务人的拒绝给付权603

第三节 第320条规定的合同未受履行抗辩权605

第四章 债务关系中的妨害——概述609

第一节 产生妨害的状况609

第二节 义务的不同类型610

第三节 给付障碍的种类613

第四节 给付障碍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613

第五章 由债务人所致之给付延误616

第一节 延误与迟延616

第二节 债务人迟延的前提617

一、概述617

二、经催告仍不为给付所致之迟延(第286条第1款)617

三、因在规定给付时间内未为给付所致之迟延619

五、因特殊原因所致之迟延(第286条第2款第4项)622

四、因拒绝给付所致之迟延(第286条第2款第3项)622

六、因在到期后30日内未为给付所致之迟延(第286条第3款)623

第三节 要求赔偿延误损害的请求权624

一、前提624

二、法律后果625

三、总括计算626

第四节 替代给付之损害赔偿请求权628

一、前提628

二、法律后果630

第五节 延误情况下对双务合同的解除631

一、解除规定的意义631

二、前提631

二、损害赔偿634

一、问题之所在634

第六节 部分延误634

三、法律后果634

三、解除合同636

第六章 给付不能638

第一节 概述638

第二节 给付不能的概念640

第三节 给付不能的基本效力:给付请求权消失642

第四节 双务合同上对待给付请求权的命运644

一、对待给付请求权的消灭644

二、对待给付请求权的维持645

三、因风险承担规定而产生的特别规定645

第五节 债权人的解除权(第326条第5款)647

一、概述648

第六节 替代给付之损害赔偿(第280条第1款和第3款并结合第283条)或嗣后不能时的支出赔偿(第284条)648

二、对所给前提的说明649

三、内容与范围650

四、部分给付不能650

五、替代损害赔偿的支出赔偿650

第七节 对于自始不能的替代给付之损害赔偿和支出赔偿651

一、概述651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前提652

第七章 给付不可合理期待654

第一节 概述654

第二节 第275条第2款第1句的抗辩权655

第三节 第275条第3款的抗辩权656

第四节 法律后果657

第一节 原则659

第八章 必须担责659

第二节 以合同做出的特别规定660

第三节 法律上的特别规定662

第四节 对第278条的特别说明663

第九章 债权人受领迟延666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666

第二节 前提667

第三节 后果668

第十章 瑕疵给付、物的买卖当中的瑕疵给付专述670

第一节 概念、概述670

第二节 买卖中的瑕疵给付671

一、原则671

二、权利瑕疵671

三、物的瑕疵672

第三节 买受人的权利概述677

第四节 对追加履行请求权(第437条第1项并结合第439条)的特别说明679

一、原则679

二、实施679

三、给付不能、抗辩权680

四、特定之债可否替代供货681

第五节 解除权(第437条第2项第1种情况并结合第440条、第323条或第326条第5款)682

第六节 减价权(第437条第2项第2种情况并结合第441条)683

第七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第437条第3项第1种情况)685

一、概述685

二、第437条第3项并结合第280条第1款的因瑕疵损害所生的请求权685

三、第437条第3项并结合第280条第1款的因瑕疵后续损害所生的请求权686

第八节 支出赔偿(第437条第3项第2种情况并结合第284条)687

五、第437条第3项并结合第311a条第2款的请求权687

四、第437条第3项并结合第280条第1款、第280条第2款和第286条的因延误损害所生的请求权687

第九节 对抗瑕疵权利的抗辩事由和抗辩权688

一、概述688

二、第442条规定的排除688

三、出卖质物——第445条689

四、消灭时效——第438条第1款至第3款689

五、解除合同和减价的时间上的界限——第438条第4款和第5款689

六、以合同排除责任——第444条690

第十一章 违反照顾义务691

第一节 原则691

第二节 义务的内容、情况类型692

第三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693

第四节 替代给付之损害赔偿695

第五节 解除双务合同(第324条)696

第十二章 无给付义务的照顾义务:缔约过失697

第一节 基本思想与法律发展697

第二节 法定情形698

第三节 第241条第2款规定的义务702

第四节 因违反义务所生的损害赔偿(第280条第1款)702

第五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范围703

第六节 第三人的和相对于第三人的照顾义务(第311条第3款)704

一、第311条第3款的意义704

二、第三人作为义务人705

三、第三人作为受保护的人707

本书所释《德国民法典》条文目录712

术语索引7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