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的世界 卷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想的世界 卷2
  • 方卫平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明天出版社
  • ISBN:75332508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儿童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的世界 卷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探索3

童年:儿童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3

从发生认识论看儿童文学的特殊性13

儿童文学本体观的倾斜及其重建22

儿童文学:在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34

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37

论儿童审美心理建构对儿童文学文本构成形态的影响40

经典 经典意识46

略论儿童文学的深度及其实现方式55

略谈儿童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59

简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62

恐怖美学及其艺术策略68

略谈开展儿童文学的创作心理研究74

幼儿文学:可能的艺术空间——当代外国幼儿文学给我们的启示76

一些故事,一些思考84

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88

确立少儿散文的评论意识和理论话语96

批评的挣扎98

中学生:一种阅读现实的报告101

不安分的少年读者113

闲暇生活与中学生审美发展116

早慧的年代——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建设回眸之一125

批评纵横125

回归正途——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建设回眸之二135

1949-1989浙江儿童文学研究概述145

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现状的初步考察151

商业浪潮冲击下的文化绿洲162

近年儿童文学研究观感166

在儿童文学学术海洋里荡桨而驶——谈蒋风的儿童文学研究169

批评的品格——序周晓《少年小说论评》176

我们思想舞台上的优雅舞者182

青春的出场188

幼儿文学的理论自觉——评《幼儿文学ABC》195

读曹文轩的《论“成长小说”》199

在阅读与诠释之间203

评论《电脑多媒体时代中童话创作的延展与变貌》206

儿童文学本体建构与90年代创作走势——与友人班马对话208

儿童文学接受之维223

第一章 导论:走向接受之维223

一 20世纪:读者的复活223

二 历史一瞥229

三 面向当代理论现实的思考233

一 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243

第二章 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对话243

二 创作的预设249

三 儿童接受动机初探254

四 对话姿态259

第三章 文学能力及其结构265

一 有准备的读者265

二 文学能力与智力结构269

三 文学能力的三个层面273

四 “语言—符号”能力的重要性279

第四章 文学能力的动态建构287

一 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287

二 生理机制的发展与生理能量的作用289

三 心理机制与语言能力的发展292

四 文化造型297

五 文学经验的累积301

六 文学能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建构305

第五章 文本及其存在方式311

一 文本的两种传播形式311

二 文本的立体结构:语音、语象、意味314

三 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性319

四 文本价值的多元化322

一 接受:文本的再建327

第六章 文本与接受327

二 接受水平的三位级差329

三 下位接受与上位接受334

四 接受偏离与背叛337

第七章 接受的现实分化343

一 儿童读者文学能力的差异及其分化343

二 年龄变量345

三 性别差异349

四 智力因素353

五 其他变量所导致的接受分化356

一 “场”概念的引入361

第八章 接受与社会文化场361

二 家庭与学校363

三 同辈群体和青少年亚文化368

四 当代艺术文化场371

第九章 接受与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实践381

一 当代儿童文学的接受疑难381

二 寻求新的视野融合384

三 探索性作品所表达的接受观念387

四 结束语:走向新的接受时代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