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财政学
  • 王骐骥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1714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财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财政与财政学1

第一节 财政与政府活动1

一 财政一般概念与内涵1

二 公共需要与政府活动范围4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7

一 财政的产生7

二 财政的历史发展8

第三节 财政学的创建11

一 我国古代精辟的财政思想11

二 资本主义财政学的创始13

三 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建立18

第四节 财政学研究对象和方法24

一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24

二 财政学研究方法25

一 我国国情的特征29

第一节 我国财政赖以建立的基础29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特征与体系29

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1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基本特征39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39

二 以市场机制为运行基础39

三 财政矛盾具有人民内部性40

四 强制性无偿性具有新内容41

五 财政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43

六 财政资金具有紧缺性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财政体系48

一 国家预算49

二 预算外资金49

三 国有企业财务52

四 国家信用53

一 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55

第一节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55

第三章 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55

二 财政分配与交换的关系57

三 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58

第二节 财政分配与社会三项基金的形成59

一 财政分配与社会总产品59

二 财政分配与国民收入分配61

第三节 财政分配与其他诸分配的关系64

一 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关系64

二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65

三 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关系66

四 财政分配与企业财务分配的关系67

第四章 财政的职能69

第一节 财政职能与职能内容69

一 财政职能界说69

二 财政职能的内容70

一 国家实现职能与资金正常需要71

第二节 满足国家对财力需要的职能71

二 先维持后提高与资金正常需要73

三 提高经济效益与满足公共需要74

第三节 调节经济的职能75

一 资源合理配置75

二 收入公平分配77

三 经济稳定增长79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81

一 财政经济职能评估标准81

二 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统一82

第五章 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与质量84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念与形式84

一 财政收入概念84

二 财政收入形式85

二 财政收入经济结构分析87

第二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87

一 财政收入结构的内涵87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真实性91

一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91

二 财政收入的质95

第六章 税收概论97

第一节 税收及其性质97

一 税收概念与税收本质97

二 税收产生与税收性质98

三 税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00

四 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102

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104

一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104

二 税制结构与税收分类108

第三节 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112

二 经济原则113

一 财政原则113

三 公平原则114

四 行政原则115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115

一 税收负担115

二 税负转嫁与归宿118

第七章 我国税制和主要税种123

第一节 我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123

一 利改税以前税制的建立和发展123

二 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125

第二节 我国现行主要税种126

一 流转税系126

二 所得税系136

三 财产税系144

四 资源税系146

五 行为和目的税系150

第三节 我国税制的改革和完善155

一 关于主体税种选择和税制模式156

二 改革商品课税157

三 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的改革158

第八章 国际税收160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起源和含义160

一 国际税收的起源160

二 国际税收的概念161

第二节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重复课税162

一 税收管辖权162

二 国际重复征税163

第三节 双重征税减除与税收饶让164

一 双重征税减除164

二 税收饶让166

一 国际避税、逃税和避税区的概念168

第四节 国际避税、逃税与避税区168

二 减少跨国所得征税的手段169

三 防止逃税、避税的措施171

第五节 国际税收协定173

一 国际税收协定概念和两个范本173

二 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174

第九章 国有资产与利润分配177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177

一 利润分配制度及其研究意义177

二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沿革178

三 利润分配制度在改革中完善181

第二节 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182

一 以承包制承包上交利润183

二 以租赁制承包上交租金188

三 以股份制按股分红189

一 分配制度改革中提出税利分流191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税利分流191

二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3

三 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利润分配196

第十章 国家信用200

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产生、特点及作用200

一 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00

二 国家信用的特点202

三 社会主义国家信用的必要性203

四 国家信用的作用205

第二节 公债207

一 公债概念及种类207

二 公债的发行与流通209

三 公债负担与数量界限211

四 公债的偿还215

五 改革和完善公债制度217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和效益220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220

一 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划分220

二 按支出的性质和作用分类222

三 按政府运用资金对经济影响分类223

四 按支出执行国家不同职能分类224

五 按支出资金使用的部门分类2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形式225

一 财政拨款225

二 财政贷款225

三 财政补贴226

第三节 财政支出原则230

一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辩证统一230

二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231

第四节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232

一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233

二 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234

第五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236

一 财政支出效益内涵236

二 成本效益分析法237

三 评估财政支出效益的其他方法240

四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途径241

第十二章 积累性支出243

第一节 积累性支出的内涵243

一 固定资产再生产支出243

二 流动资金和国家储备的支出246

第二节 第一次产业的投资249

一 需要政府投资第一次产业的原因249

二 传统体制下对第一次产业的投资250

三 改革以来对第一次产业的投资252

四 现阶段农业增长主要靠资金投入255

一 第二次产业投资主体不同的意义257

第三节 第二次产业的投资257

二 政府对第二次产业投资的重点260

第四节 第三次产业的投资261

一 第三次产业及其划分261

二 我国第三次产业发展滞后与投资不足263

三 增加投资发展第三次产业的个例267

第十三章 社会消费支出272

第一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272

一 文教科学卫生费支出的意义272

二 文教科学卫生费支出的内容274

三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性质与资金来源275

四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276

第二节 行政和国防费支出279

一 行政与国防费支出内容和性质279

二 行政与国防费支出的趋势和管理280

一 历史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282

第三节 社会保障支出282

二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类型283

三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284

四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285

五 社会保障的作用288

第十四章 财政收支规律与财政主要矛盾291

第一节 财政分配过程291

一 财政分配过程含义291

二 财政分配分为两个过程的原因292

三 研究财政分配过程的意义294

第二节 财政收支的运动规律295

一 财政支出呈扩张趋势296

二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298

三 财政调节经济职能呈增强趋势301

四 预算有灵活执行和一个时期平衡趋势303

一 收支矛盾是财政的主要矛盾304

第三节 财政分配的主要矛盾304

二 财政矛盾解决有赖收支平衡307

三 联系收支规律实现财政平衡309

第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314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和类型314

一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314

二 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315

三 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316

四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317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选择和演变319

一 财政管理体制选择的依据319

二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320

第三节 “分级包干”体制的性质和矛盾327

一 “分级包干”体制的性质327

二 “分级包干”的矛盾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30

一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333

第四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333

二 分税制模式的构造334

三 分税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335

第十六章 国家预算337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念及分类337

一 国家预算概念337

二 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338

三 国家预算的分类和组织形式341

第二节 预算工作程序343

一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344

二 国家预算的执行346

三 国家决算的编制和审批348

第三节 复式预算及其在我国的实行349

一 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的比较349

二 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原因352

三 实行复式预算的条件354

一 国民经济需要调节356

第十七章 财政对国民经济的调节356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节及其指导理论356

二 宏观调控的指导理论358

第二节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59

一 财政调控的特殊功能359

二 我国财政调控的特殊原因361

第三节 财政调控体系与调控条件364

一 财政调控体系364

二 财政调控的条件367

第四节 调节经济协调运行369

一 国家预算调节总量关系369

二 国债调节总量关系371

三 税收调节总量关系372

第五节 财政调节经济发展374

一 经济发展的内涵374

二 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