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根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1158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篇 周秦文学批评史7
第一章 绪言7
一 文学界说7
二 文学批评界说9
三 文学与文学批评15
四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16
五 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18
六 文学批评与时代意识21
七 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家23
八 文学批评与文学体类25
九 史家的责任27
十 历史的隐藏29
十一 材料的搜求30
十二 选叙的标准31
十三 解释的方法36
十四 编著的体例38
第二章 诗说41
一 诗人的意见41
二 古诗的编辑43
三 春秋士大夫的赋诗44
四 孔子的诗说45
五 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48
六 荀子所谓“诗言志”50
七 墨子的用诗51
八 诗与乐51
第三章 “文”与“文学”54
一 古经中的辞令论54
二 最广义的文学55
三 孔子及孔门诸子所谓“文”与“文学”及“文章”56
四 孟子所谓“养气”与“知言”59
五 荀子的立言论准60
六 《易传》对于文学的点点滴滴63
七 墨子的“三表法”及其重质的文学观66
八 晚出谈辨墨家的论辨文方法68
九 老子的反对“美言”与提倡“正言若反”73
十 庄子书中的艺术创造论、写作方法论及书文糟粕论74
十一 韩非的反对文学及《解老》篇的重质轻文80
第二篇 两汉文学批评史85
第一章 诗的崇高与汩没85
一 诗的崇高85
二 诗的汩没87
三 卫宏《毛诗序》89
四 郑玄《诗谱序》94
第二章 “文”与“文章”及其批评98
一 文学文的兴起98
二 所谓“文”99
三 所谓“文章”102
四 扬雄的意见104
五 王符荀悦的意见106
第三章 对于辞赋及辞赋作家的评论109
一 辞人的意见109
二 刘安司马迁的批评110
三 司马相如的“赋心”与扬雄的“赋神”114
四 《汉书·艺文志》的辞赋分类115
五 “爱美”“尚用”的冲突与融合117
六 讽谏说119
七 讽谏说的作用及价值122
八 讽谏说下的作家批评124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学批评127
一 王充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127
二 王充的精神及其背景128
三 王充所最崇拜的桓谭131
四 “尚文”与“尚用”133
五 “作”与“述”137
六 “实诚”与“虚妄”140
七 “言文一致”与“文无古今”142
第三篇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149
第一章 文学概念149
一 文学含义的净化149
二 文学概念的转变151
三 文学价值的提举153
四 社会学术的因素157
五 葛洪的反古与提倡博富艰深的文学161
六 萧统的摈除子史与提倡翰藻的文学163
七 裴子野《雕虫论》166
八 萧纲的鼓吹“郑邦”文学167
九 徐陵的编辑“丽人”艳歌169
十 萧绎的兼重华实170
第二章 文笔之辨173
一 文笔分别历史173
二 文笔分别三说175
三 辞笔之分178
四 诗笔之分179
第三章 文体类181
一 文体二义181
二 魏晋以前的文体论184
三 桓范的各体文学方法论187
四 傅玄的“七”论及连珠论189
五 陆机的十分法191
六 挚虞《文章流别志论》192
七 李充《翰林论》195
八 左思及皇甫谧的赋论197
九 颜延之所谓“咏歌之书”与“褒贬之书”199
十 萧统《文选》的分类201
十一 旧题任昉《文章缘起》203
第四章 音律说(上)206
一 音律说的前驱——文气说206
二 文气与音律的关系208
三 范晔的自然音律说209
四 四声的发明210
五 音律在文学上的功用212
六 甄琛沈约的讨论四声214
七 陆厥沈约的讨论音律215
八 一般的音律研究218
九 刘善经《四声指归》221
第五章 音律说(下)224
一 沈约八病说蠡测224
二 《文镜秘府论》所列文二十八病227
三 王斌的病犯说230
四 刘滔的病犯说231
五 沈氏的病犯说233
六 刘善经的病犯说234
七 元兢的病犯说235
八 崔融的病犯说237
九 佚名的《文笔式》——《文笔十病得失》239
第六章 创作论242
一 自庄子至曹丕的天才说242
二 陆机的文学方法论与文学应感说243
三 葛洪的天才与方法并重说247
四 颜延年及其他雕章琢句的学说248
五 萧子显的变化说249
第七章 鉴赏论251
一 魏晋以前的鉴赏论251
二 曹丕所言鉴赏之蔽与曹植所言鉴赏之难252
三 葛洪的鉴赏论254
第八章 论文专家之刘勰258
一 刘勰以前的文学批评家258
二 作《文心雕龙》的动机262
三 几个主要的文学观265
四 文体论271
五 创作论279
六 文学与时代292
七 批评及其原理294
第九章 论诗专家之锺嵘298
一 作《诗品》的时代及动机298
二 文学上的自然主义299
三 诗之理论的起源与历史的起源302
四 诗的滋味304
五 诗人的品第及流派305
第十章 北朝的文学论309
一 北朝的风土习性309
二 苏绰及魏收邢劭的尊古崇理文学观311
三 颜之推的地位及其兼采古今的文学论312
四 文人轻薄的指摘313
五 各体文学的缓急316
六 创作与评论318
第十一章 佛经翻译论320
一 翻译之难320
二 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说322
三 鸠摩罗什的“嚼饭”妙喻324
四 慧远的折中说326
五 僧睿的研究译字327
六 僧祐的讨论汉梵异同329
七 彦琮的八备说331
八 玄奘的五种不翻说333
九 道宣的批评历代译经334
十 赞宁的六例说336
第四篇 隋唐文学批评史343
第一章 诗的对偶及作法(上)343
一 对偶说的兴起343
二 对偶及其他格律说的史料345
三 古人同出的十一种对347
四 上官仪的六种对及八种对354
五 元兢的六种对357
六 崔融的三种对361
七 皎然的八种对363
八 总不对与首尾不对365
第二章 诗的对偶及作法(下)368
一 元兢的调声三术368
二 佚名的调声术370
三 元兢《古今诗人秀句》372
四 李峤《评诗格》375
五 王昌龄《诗格》一——《十七势》376
六 王昌龄《诗格》二——格律论381
七 王昌龄《诗格》三——今本《诗格》及《诗中密旨》384
八 皎然《诗议》387
九 皎然《诗式》390
十 佚名的诗文作法396
第三章 诗与社会及政治399
一 陈子昂的提倡风雅诗399
二 李白的提倡古风401
三 杜甫的兼取古律及倡导社会诗404
四 元结的反对声律与提倡规讽诗409
五 三位选家的意见411
六 杨绾贾至梁肃及权德舆等的诗教论416
七 刘?的先德后艺说与尚衡的文章三等说422
第四章 元稹白居易的社会诗论424
一 原因与动机424
二 “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428
三 历代诗的优劣432
四 乐府论435
五 通俗与次韵439
六 触忌与转变443
七 自我批评与自选诗集450
第五章 史学家的文论及史传文的批评454
一 唐初史学之盛454
二 文学为政治工具说455
三 艳丽之毒457
四 折中的文学论459
五 天才与学力461
六 文学史观463
七 史与文467
八 史传文的批评469
九 刘知幾的意见473
第六章 早期的古文论481
一 古文的兴起481
二 李谔王通的攻击六朝文482
三 唐初四杰的反对淫巧文486
四 陈子昂与卢藏用的提出载道说490
五 萧颖士李华的宗经尚简说492
六 两个胡人——独孤及元结——的意见496
七 梁肃的提出文气与李观的重视文辞499
八 古文理论家之柳冕的文论502
九 权德舆的二尚二有说506
十 吕温独孤郁等的天文说及人文说508
第七章 韩柳及以后的古文论514
一 韩愈的贡献514
二 道与文的关系517
三 古文方法519
四 “不平则鸣”与“文穷益工”522
五 柳宗元的地位及其所言道之二病524
六 学文的步骤与作文的态度526
七 “得之难”及“知之难”528
八 诗与文531
九 刘禹锡的诗文分论532
十 时人的见解与李翱的批评533
十一 裴度对李翱重文说的抗议538
十二 皇甫湜孙樵的怪奇主义541
十三 沈亚之的改创主义545
十四 李德裕的自然灵气说546
热门推荐
- 2971555.html
- 260024.html
- 2145529.html
- 2511376.html
- 2090858.html
- 3805451.html
- 240851.html
- 1222256.html
- 2966950.html
- 495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8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4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5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1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