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伦理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伦理学教程
  • 李永峰,潘欣语,张永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317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环境伦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伦理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与当代人类生境系统1

1.1.1 环境系统1

1.1.2 人类生境系统及其特征13

1.1.3 熵16

1.2 环境伦理学23

1.2.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23

1.2.2 环境伦理学的任务和方法24

1.2.3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意义25

1.3 环境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5

1.3.1 环境道德的产生25

1.3.2 环境道德与环境伦理学26

1.3.3 环境伦理学产生27

第2章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28

2.1 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8

2.1.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28

2.1.1 环境伦理学的特点29

2.1.3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29

2.2 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基础30

2.2.1 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生态学基础以及现实要求31

2.2.2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超越的环境伦理观32

2.3 环境伦理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33

2.3.1 环境伦理学与伦理学的联系与差异33

2.3.2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科学的联系与区别33

2.3.3 环境伦理学与生态学的联系与差异34

2.3.4 环境伦理学与社会学的联系和差异34

2.4 学习环境伦理学的意义35

第3章 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37

3.1 环境道德的起源和发展37

3.1.1 环境道德的概念37

3.1.2 古代环境道德的萌芽与发展37

3.1.3 古代西方自然哲学家及宗教经典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38

3.1.4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自然环境观39

3.1.5 近、现代环境道德观念的发展和变化40

3.1.6 当代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41

3.2 环境伦理思想的产生44

3.3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46

3.4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47

3.4.1 道家的生态智慧47

3.4.2 儒家的环境伦理意识48

3.4.3 佛学“尊重生命”的博爱意识48

第4章 西方环境伦理学主要流派50

4.1 人类中心主义50

4.1.1 人类中心主义及其传统形态50

4.1.2 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的生态危机52

4.1.3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53

4.1.4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56

4.1.5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58

4.2 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58

4.2.1 动物解放论59

4.2.2 强势动物权利论61

4.2.3 弱势动物权利论63

4.2.4 认真对待动物保护伦理64

4.3 生物中心主义65

4.3.1 敬畏生命65

4.3.2 尊重大自然67

4.4 生态中心主义72

4.4.1 大地伦理学72

4.4.2 自然价值论74

4.4.3 深层生态学:生物圈平等主义与自我实现论76

第5章 自然的价值及权利81

5.1 自然价值的含义性质及其发展81

5.1.1 自然价值的含义81

5.1.2 自然价值的性质82

5.1.3 自然价值的进化发展90

5.2 自然价值的结构与评价94

5.2.1 自然价值的结构概述94

5.2.2 自然价值的评价94

5.2.3 自然价值评价模型96

5.3 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特征100

5.3.1 自然内在价值的论证100

5.3.2 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论证100

5.4 自然权利的含义及发展105

5.4.1 自然的权利的含义105

5.4.2 自然权利的发展106

5.5 自然权利的类型109

5.5.1 人类的自然权利109

5.5.2 生物的三大基本权利110

第6章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14

6.1 全面公平原则114

6.1.1 公正与平等在法学上的意义114

6.1.2 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114

6.1.3 人类内部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117

6.2 综合效率原则120

6.2.1 经济效率120

6.2.2 生态效率120

6.2.3 伦理效率121

6.3 互动和谐原则121

6.3.1 经济和谐122

6.3.2 生态和谐122

6.3.3 社会和谐122

6.4 协同进化原则123

6.4.1 协同进化的概念123

6.4.2 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方法论124

6.4.3 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原则125

第7章 环境道德的本质及主要规范129

7.1 环境道德本质结构129

7.2 环境道德的功能131

7.3 环境道德的原则131

7.3.1 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概念131

7.3.2 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客观依据132

7.3.3 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133

7.3.4 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原则134

第8章 环境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137

8.1 现代环境教育137

8.1.1 现代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137

8.1.2 现代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138

8.2 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139

8.2.1 环境道德规范的概念139

8.2.2 环境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41

8.3 环境道德教育143

8.3.1 环境道德教育的含义143

8.3.2 环境道德教育的特点144

8.3.3 环境道德教育的方法145

8.4 环境道德教育在中国的发展146

第9章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148

9.1 环境道德与人类生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48

9.2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150

9.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影响153

第10章 环境政策、经济与环境伦理157

10.1 环境经济观中的伦理学157

10.1.1 环境伦理观的产生157

10.1.2 环境经济观158

10.2 市场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159

10.2.1 市场经济伦理159

10.2.2 代际资源配置中伦理问题160

10.2.3 代内环境问题与市场经济伦理161

10.3 自由市场与环境保护162

10.3.1 环境保护主义与自由市场162

10.3.2 环境保护主义与私有财产权163

10.3.3 走向稳态经济163

10.4 企业环境伦理165

10.4.1 企业环境伦理的原则165

10.4.2 企业环境伦理道德的规范166

第11章 管理决策中的环境伦理167

11.1 环境管理与环境伦理167

11.1.1 环境管理的伦理问题167

11.1.2 伦理的制度化169

11.2 决策中的环境伦理169

11.2.1 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170

11.2.2 政府决策与环境伦理171

11.3 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伦理174

11.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74

11.3.2 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伦理176

第12章 环境伦理学与人口177

12.1 东西方的人口环境伦理观177

12.1.1 东方人口环境伦理观177

12.1.2 西方人口环境伦理观179

12.1.3 人口生产的环境伦理学意义180

12.2 土地利用与环境伦理180

12.2.1 贫困与土地利用181

12.2.2 人口与经济发展181

12.3 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182

12.3.1 人类生活方式的伦理标准183

12.3.2 人类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185

12.4 人口问题的控制对策187

12.4.1 三大控制对策187

12.4.2 生育伦理观的转变188

第13章 环境伦理与科学技术190

13.1 科学技术与环境变化190

13.1.1 科学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190

13.1.2 负荷价值的技术应用对环境的破坏191

13.1.3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变迁192

13.2 科学技术与人类中心主义193

13.2.1 科学发展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193

13.2.2 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194

13.3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195

13.3.1 新世纪科技观的生态转向197

13.3.2 当代工程伦理提出的环境道德新要求197

第14章 环境意识与平等观199

14.1 环境意识199

14.1.1 环境意识的概念199

14.1.2 环境意识的培养199

14.1.3 提高全球环境意识201

14.2 平等观202

14.2.1 天赋价值与环境公正202

14.2.2 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203

14.3 人类内部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206

14.3.1 代际和代内平等206

14.3.2 总体评价207

第15章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制209

15.1 决策中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建设209

15.1.1 决策中的环境伦理209

15.1.2 目前我国环境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210

15.1.3 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210

15.2 环境立法211

15.2.1 环境立法的目的211

15.2.2 关于环境权的论述212

15.2.3 中国的环境法体系212

15.2.4 我国环境法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3

15.2.5 国际环境法213

15.3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214

15.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14

15.3.2 一般环境法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215

15.3.3 专门法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215

参考文献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