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检验医学 本科检验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检验医学 本科检验技术
  • 郑铁生,倪培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4742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检验医学 本科检验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检验医学的概念1

一、临床检验医学的性质1

二、临床检验医学的作用1

第二节 临床检验医学的任务2

第三节 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2

第四节 本书主要内容与使用方法3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3

二、本书的使用方法3

第二章 检验与临床的相关概念和诊断思路5

第一节 临床检验项目5

一、常规检验项目5

二、特殊检验项目6

三、急诊检验项目6

四、床旁检验项目6

第二节 生物参考区间7

一、生物参考区间的概念与法定计量单位7

二、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8

三、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9

第三节 医学决定水平10

一、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10

二、临床检验项目常用医学决定水平10

三、临界值确定11

第四节 危急值及其报告制度11

一、危急值的概念12

二、危急值项目的选择及其界限的确定12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12

第五节 生物学变异与分析前变异13

一、生物学变异13

二、分析前变异14

三、生物学变异和分析前变异的关系15

第六节 医学检验诊断学思维16

一、医学检验诊断学思维方法16

二、合理选用检验项目16

三、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室检查结果17

第三章 临床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评价与应用19

第一节 诊断性能评价19

一、临床性能评价指标19

二、临床性能评价的方法20

三、诊断性能评价的系统评价22

四、诊断性能评价的结果判断23

第二节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26

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概念与作用26

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绘制与分析步骤26

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优点与局限性29

四、meta分析30

第三节 临床检验项目在疾病风险评估与预防中的应用31

一、疾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的意义和特点32

二、疾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的方法和步骤33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预防存在的局限性35

第四章 红细胞疾病检验36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的概论36

一、红细胞疾病的分类36

二、贫血的诊断37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检验39

一、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39

二、缺铁性贫血检验4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2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检验42

一、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42

二、巨幼细胞贫血检验42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检验44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44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检验44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与鉴别诊断45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检验46

一、溶血性贫血概论46

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7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48

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50

五、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51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检验53

一、慢性炎症性贫血53

二、慢性肾病性贫血53

三、骨髓浸润导致的贫血54

第五章 白细胞疾病检验55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检验55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5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7

第二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增殖性肿瘤检验60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0

二、骨髓增殖性肿瘤61

第三节 成熟淋巴细胞恶性肿瘤检验64

一、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65

二、浆细胞恶性肿瘤67

三、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恶性肿瘤68

四、霍奇金淋巴瘤68

第四节 非恶性白细胞疾病检验69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症69

二、类白血病反应69

三、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69

四、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69

五、噬血细胞综合征70

六、脾功能亢进70

七、类脂质沉积病70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检验7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检验流程71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72

第六章 出血性疾病检验74

第一节 血栓的形成机制74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74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75

三、血液凝固机制75

四、抗凝血系统77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77

第二节 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检验78

一、血管性血友病78

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80

第三节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检验81

一、过敏性紫癜81

二、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82

三、维生素K缺乏症84

四、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85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6

第四节 易栓症检验88

一、易栓症的发病机制88

二、易栓症检验89

三、易栓症检验诊断思路90

第七章 糖尿病检验92

第一节 糖尿病概论92

一、高血糖症与糖尿病92

二、糖尿病代谢异常94

三、糖尿病检验指标95

第二节 糖尿病检验诊断与治疗监测99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99

二、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及定期监测100

第三节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检验101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02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02

第四节 低血糖症检验103

一、低血糖症分类103

二、低血糖症相关检验104

第八章 血脂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检验106

第一节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106

一、血脂和脂蛋白代谢106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108

第二节 血脂和脂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109

一、血脂检验109

二、血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检验110

三、血浆脂代谢相关酶检验112

第三节 血脂相关疾病检验113

一、高脂血症113

二、低脂血症113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指南和健康状态评估114

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指南114

二、健康状态评估116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验119

第一节 高血压检验119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119

二、高血压检验120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检验121

一、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21

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123

三、冠心病的检验123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验124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124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125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检验12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检验129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与标志物129

二、心力衰竭检验130

第五节 其他心血管疾病检验131

一、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131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132

三、病毒性心肌炎133

第十章 肝胆疾病检验135

第一节 临床常用肝脏疾病检测指标135

一、肝功能指标135

二、肝纤维化指标139

三、肝炎病毒相关检验指标140

第二节 不同肝病病程检验141

一、急性肝炎141

二、慢性肝病141

三、重症肝炎14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检验142

一、常见病毒性肝炎143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144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145

四、丙型病毒性肝炎148

五、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148

第四节 其他肝病检验150

一、酒精性肝病150

二、药物性肝病150

三、胆汁淤积性肝病151

第十一章 肾脏疾病检验152

第一节 肾脏疾病检验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52

一、肾功能检测指标分类152

二、肾功能检测指标的评估153

三、肾功能检测指标的选择154

四、肾功能检测指标应用154

第二节 肾小球肾炎检验15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55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56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检验157

一、肾病综合征诊断依据157

二、肾病综合征检验157

第四节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检验158

一、急性肾损伤158

二、慢性肾衰竭159

第五节 糖尿病肾病检验160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160

二、糖尿病肾病的检验161

三、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161

第六节 其他肾脏疾病检验161

一、小动脉性肾硬化症161

二、肾小管性酸中毒162

三、间质性肾炎163

第十二章 呼吸性疾病检验165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验165

一、慢阻肺诊断标准与临床严重度分级165

二、肺感染常见病原体检验166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检验168

一、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与检验169

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170

第三节 胸腔积液检验171

一、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和检验171

二、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173

第四节 呼吸衰竭检验174

一、呼吸衰竭分类及发病机制174

二、呼吸衰竭检验175

第五节 肺栓塞检验176

一、肺栓塞检验诊断与鉴别诊断176

二、肺栓塞的治疗监测178

第十三章 胃肠胰疾病检验180

第一节 胃部疾病检验180

一、消化性溃疡180

二、慢性胃炎182

第二节 肠道疾病检验183

一、溃疡性结肠炎183

二、腹泻184

三、肠结核185

第三节 胰腺炎检验186

一、急性胰腺炎186

二、胰腺炎严重程度判定的Ranson标准188

第十四章 内分泌疾病检验190

第一节 肾上腺疾病检验190

一、库欣综合征190

二、醛固酮增多症192

三、嗜铬细胞瘤193

四、Addison病195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检验196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196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7

三、非毒性甲状腺肿198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疾病检验199

一、垂体性侏儒症200

二、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201

三、催乳素瘤202

四、尿崩症202

第四节 性腺疾病检验204

一、性早熟204

二、青春期延迟及性幼稚205

三、卵巢功能紊乱206

四、睾丸功能紊乱207

第十五章 骨疾病检验209

第一节 骨疾病相关标志物检验209

一、骨形成标志物209

二、骨吸收标志物210

三、骨代谢相关激素211

四、骨矿物质212

第二节 佝偻病检验214

一、佝偻病的分类与临床特点214

二、佝偻病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15

三、佝偻病的检验诊断与鉴别诊断216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检验216

一、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与临床特点216

二、骨质疏松症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17

三、骨质疏松症的检验诊断与鉴别诊断218

第四节 骨软化症检验220

一、骨软化症的发病机制220

二、骨软化症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21

三、骨软化症的检验诊断与鉴别诊断221

第五节 骨与关节感染检验221

一、骨与关节感染常见微生物221

二、骨与关节感染疾病及特征222

三、骨与关节感染的疾病检验223

第六节 其他代谢性骨病检验224

一、成骨不全224

二、肾性骨病224

三、变形性骨炎225

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27

第一节 超敏反应的分型与发生机制227

一、超敏反应的定义与分型227

二、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27

第二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29

一、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29

二、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0

第三节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2

一、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2

二、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2

第四节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3

一、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3

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4

第五节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4

一、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4

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检验234

第十七章 移植排斥反应检验236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36

一、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236

二、受者免疫细胞对移植物HLA分子的识别238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39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39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239

二、急性排斥反应240

三、慢性排斥反应240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40

第三节 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检验240

一、受者血清中预存的HLA抗体241

二、HLA分型242

三、交叉配型242

第四节 常见组织器官移植及HLA配型原则243

一、肾脏移植243

二、肝脏移植243

三、肺移植244

四、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244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244

第五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策略245

一、供者选择及移植物和受者预处理245

二、常用免疫抑制剂245

三、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245

四、移植后免疫检验246

第十八章 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检验249

第一节 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249

一、合理用血249

二、成分输血250

第二节 输血不良反应检验253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54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254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255

四、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256

五、细菌性输血反应256

六、其他输血相关性损伤与疾病257

第三节 输血传播疾病检验258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59

二、病毒性肝炎259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260

四、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260

五、梅毒261

六、弓形虫病261

第十九章 风湿性疾病检验263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检验263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263

二、类风湿关节炎检验264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检验指标的应用与评价265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验266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266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验268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检验指标的应用与评价269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检验270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270

二、强直性脊柱炎检验270

三、强直性脊柱炎检验指标的应用与评价271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检验272

一、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分类诊断标准272

二、干燥综合征检验273

三、干燥综合征检验的作用与评价273

第五节 血管炎检验274

一、血管炎的分类与发病机制274

二、血管炎检验275

三、血管炎检验指标在诊断中的作用277

第二十章 感染性疾病检验279

第一节 发热检验279

一、发热性疾病的分类279

二、不明原因发热280

第二节 感染性腹泻检验281

一、细菌性痢疾281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281

第三节 生殖泌尿道感染检验282

一、尿路感染282

二、盆腔炎283

三、性传播疾病283

第四节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检验285

一、浅表型皮肤感染285

二、溃疡和结节285

三、窦道感染286

四、烧伤感染286

五、手术部位感染287

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检验诊断流程288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检验288

一、医院获得性肺炎288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289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290

第六节 人兽共患疾病检验291

一、布鲁菌病291

二、其他人兽共患疾病291

第七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验293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机制与病理293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验293

第二十一章 寄生虫病检验295

第一节 原虫病检验295

一、疟疾295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病295

三、隐孢子虫病296

四、弓形虫病297

五、利什曼病297

第二节 蠕虫病检验298

一、华支睾吸虫病298

二、蛔虫病299

三、鞭虫病299

四、蛲虫病300

五、钩虫病300

六、丝虫病300

第二十二章 神经精神疾病检验303

第一节 神经精神疾病检验指标303

一、脑脊液蛋白质类指标303

二、脑脊液酶类及其他指标30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验305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类与诊断流程305

二、脑膜炎和脑炎的鉴别检验305

第三节 常见神经精神疾病检验308

一、帕金森病308

二、精神分裂症308

三、阿尔茨海默病309

四、癫痫309

五、重症肌无力310

六、多发性硬化症310

第四节 脑栓塞与脑出血检验311

一、脑栓塞311

二、脑出血312

第二十三章 妊娠疾病检验314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妊娠检验314

一、妊娠早期314

二、自然流产315

三、异位妊娠316

四、早产316

第二节 妊娠特有疾病检验317

一、妊娠期高血压317

二、妊娠期肝脏疾病317

三、妊娠期肾脏疾病319

四、妊娠期糖尿病320

第三节 不孕不育症检验320

一、女性不孕症320

二、男性不育症322

三、免疫性不孕不育症323

四、其他不孕不育症检验324

第四节 胎儿健康状况评价324

一、胎儿健康状况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24

二、胎儿健康状况评价324

第五节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325

一、产前筛查325

二、产前诊断327

第二十四章 遗传性疾病检验329

第一节 染色体疾病检验329

一、Down综合征329

二、18-三体综合征331

三、13-三体综合征331

第二节 遗传性代谢病检验332

一、苯丙酮尿症332

二、半乳糖血症334

三、肝豆状核变性335

第三节 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检验336

一、地中海贫血336

二、镰状细胞贫血338

三、血友病339

第四节 其他遗传性疾病检验341

一、遗传性耳聋341

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342

三、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342

第二十五章 肿瘤检验345

第一节 肿瘤的发生345

一、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345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346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347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347

二、理想肿瘤标志物的特点与应用原则349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检验351

一、肺癌351

二、消化系统肿瘤353

三、生殖性腺系统相关肿瘤355

四、其他肿瘤357

第二十六章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检验360

第一节 体外敏感性检验常用抗菌药物360

一、抗需氧菌药物360

二、抗厌氧菌药物361

三、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361

四、抗真菌药物362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检验363

一、开展药敏检验的目的与指征363

二、临床常规药敏检验364

第三节 细菌耐药检验365

一、常见细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365

二、细菌耐药检验367

第二十七章 毒物所致疾病检验370

第一节 毒物所致常见疾病370

一、临床常见中毒的类型370

二、临床急性中毒374

第二节 临床常见中毒检验375

一、一氧化碳中毒375

二、氰化物中毒376

三、乙醇中毒377

四、农药中毒378

五、药物中毒379

六、毒性金属中毒380

七、蛇毒中毒381

八、毒品中毒382

第二十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385

第一节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与药效关系385

一、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386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386

第二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依据387

一、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87

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有效性388

第三节 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390

一、心脏病治疗药物390

二、癫痫病治疗药物392

三、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药物393

四、恶性肿瘤治疗药物394

五、其他疾病治疗药物395

参考文献398

附录401

附录1 临床检验医学参考区间401

附录2 常用检验指标的医学决定水平和危急值报告项目402

附录3 常规项目的生物学变异40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