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
  • 相丽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293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1.3研究目的7

1.1.4研究的可行性7

1.2国内外研究动态8

1.2.1文献检索8

1.2.2文献综述9

1.2.3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20

1.3本书解决的科学问题21

1.3.1疑难问题21

1.3.2具体问题23

1.4研究内容24

1.5研究思路与方法25

1.5.1研究思路25

1.5.2研究方法25

1.6创新点27

第2章 知识竞争力的概念框架28

2.1知识28

2.1.1工业社会以前知识的内涵:作为经验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28

2.1.2工业社会知识的内涵:系统化的科学与技术知识30

2.1.3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涵:作为生产力要素和资源的知识31

2.2竞争力32

2.2.1定义32

2.2.2竞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关系35

2.2.3知识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的区别36

2.3区域竞争力37

2.3.1区域37

2.3.2区域竞争力38

2.3.3国家(国际)竞争力、区域(次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系40

2.4区域知识竞争力41

2.4.1国际竞争力报告对知识竞争力概念的修正42

2.4.2我国学者对“知识竞争力”概念的理解44

2.5本章小结45

第3章 区域知识竞争力的理论基础46

3.1经济学理论基础46

3.1.1区域经济学46

3.1.2集群优势理论52

3.1.3新经济增长理论54

3.2管理学理论基础58

3.2.1竞争优势理论58

3.2.2核心竞争力理论62

3.2.3竞合理论62

3.2.4创新理论63

第4章 区域知识竞争力的理论框架68

4.1知识社会的竞争力命题与假设验证68

4.1.1问题的来源68

4.1.2命题69

4.1.3基本假设69

4.1.4假设验证69

4.1.5结论78

4.2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构成要素78

4.2.1基于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知识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79

4.2.2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知识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89

4.3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指标体系100

4.3.1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100

4.3.2指标体系102

4.4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模型114

4.4.1国外区域竞争力模型分析114

4.4.2国内区域竞争力模型分析125

4.4.3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模型的构建130

4.5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评价方法132

4.5.1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132

4.5.2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评价方法133

4.6本章小结137

第5章 区域知识竞争力的实证研究138

5.1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知识竞争力指数排名138

5.1.1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知识竞争力指数总排名(2006—2007年度)138

5.1.2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知识竞争力指数六大关键要素排名138

5.1.3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知识竞争力指数单项(四级指标)排名138

5.2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1

5.2.1北京市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1

5.2.2上海市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2

5.2.3广东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3

5.2.4江苏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4

5.2.5浙江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5

5.2.6山东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6

5.2.7辽宁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7

5.2.8天津市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8

5.2.9湖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49

5.2.10陕西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0

5.2.11四川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1

5.2.12福建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2

5.2.13安徽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3

5.2.14湖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4

5.2.15河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5

5.2.16内蒙古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6

5.2.17河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7

5.2.18重庆市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8

5.2.19山西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59

5.2.20江西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0

5.2.21吉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1

5.2.22黑龙江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2

5.2.23海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3

5.2.24云南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4

5.2.25贵州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5

5.2.26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6

5.2.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7

5.2.28甘肃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8

5.2.29西藏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9

5.2.30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70

5.2.31青海省知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71

5.3本章小结172

第6章 结论、策略与展望174

6.1主要结论174

6.1.1知识社会的竞争力命题174

6.1.2知识生产率的测度与提升174

6.1.3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增长模型174

6.1.4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指数排名的意义与应用价值175

6.2提升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策略175

6.2.1构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体系175

6.2.2完善区域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机制177

6.2.3加强区域知识产权管理179

6.2.4加快跨区域研发合作180

6.2.5健全金融资本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182

6.2.6加快中西部地区知识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我国知识产业的全面发展184

6.3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187

6.3.1研究的局限性187

6.3.2未来展望187

附表1188

附表2259

附表3264

参考文献270

致谢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