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411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411工程
  • 李纯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216425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411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本体论概述3

一、西方哲学和本体论3

(一)哲学源于热爱智慧3

(二)从智慧滑向知识5

(三)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8

二、关于“本体论”这个译名10

(一)词源学的考察10

(二)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12

三、定义14

(一)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的定义14

(二)“百科全书”中最新的定义16

四、基本特征18

五、划清两条界线20

(一)划清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界线20

(二)划清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界线22

第二章 本体论的语言25

一、“是”是本体论的核心范畴25

二、前人对“是”在西方哲学中地位的认识27

(一)分析哲学:廓清“是”的意义以清除本体论27

(二)汉学家:明白了“是”是西方特有的哲学概念31

(三)中国学者登堂入室33

三、本体论范畴“是”的意义36

(一)两种不同的意义36

(二)“是”的逻辑规定性38

(三)“是”与“所是”40

四、从日常语言到本体论语言41

五、西方语言的特征与本体论的关系44

(一)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44

(二)西方表音文字的形式化特征45

(三)从其动名词形式到本体论概念的“是”48

第三章 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道54

一、哲学形态的比较是比较哲学的适当视角54

(一)哲学形态比较的意义与方法54

(二)对象56

二、一体与两离61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61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体性63

(三)中西哲学特征的两种不同概括65

三、哲学的目标、语言与途径67

(一)境界与真理67

(二)名与概念70

(三)形而上学的差异76

四、中西哲学的交流82

(一)黑格尔论中国哲学82

(二)西方哲学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86

五、本体论的终结92

(一)世界观和方法论92

(二)本体论与科学93

(三)本体论以后的哲学9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100

一、问题的提出100

二、批判黑格尔就是批判本体论101

三、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106

(一)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106

(二)扭转一个颠倒的世界110

(三)吸取合理的内核112

(四)揭穿“哲学语言的秘密”114

四、《反杜林论》——一个批判本体论的实例119

五、哲学的革命性变革124

六、驳所谓“马克思主义本体论”127

下篇135

第五章 本体论的源起(上)——柏拉图前期理念论的困难135

一、苏格拉底的智慧135

(一)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谈起135

(二)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137

二、柏拉图的知识141

(一)理念论的提出141

(二)理念的存在方式与理念的特性146

(三)理念的假设性152

三、前期理念论的困难157

(一)问题的提出157

(二)一个重要的问题:理念间如何结合158

(三)关于理念的种类160

(四)关于事物分有理念的种种困难163

第六章 本体论的源起(下)——关于柏拉图理念的结合、分离及通种的理论173

一、理念的分离和结合173

(一)问题的性质和结构173

(二)八组讨论的概况176

(三)领略最初的本体论179

二、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191

(一)柏拉图的新理念论191

(二)本体论的初步形态196

三、通种论200

(一)问题的缘起200

(二)关于“不是”202

(三)关于“是”204

(四)“完满的‘是”’205

(五)“通种论”大意207

四、结论211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与本体论215

一、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217

(一)问题的取向217

(二)关于理念与事物同名的问题219

(三)“关于理念存在的那些证明方法都是不可信的”220

(四)能被参与的是本体,而不是理念223

(五)理念论不能成为关于事物的原理224

二、对柏拉图的数的理论的批判225

(一)理念不是数学的数226

(二)数不是万物的原因或原理229

(三)数学对象的“是”的方式231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宗旨及其对本体论的贡献234

(一)“本原”与哲学方向235

(二)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观236

(三)“是”和“本体”的多种意义239

(四)逻辑242

四、结论244

第八章 本体论与基督教神学249

一、神学和本体论的前期磨合249

(一)信仰和论证249

(二)上帝与Being251

(三)本体论倾向的神学254

二、本体论的成熟258

(一)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流传258

(二)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60

(三)“是”之分为“本质”和“存在”263

(四)托马斯·阿奎那对本体论的概括264

第九章 本体论和认识论269

一、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笛卡尔270

(一)寻求第一原理270

(二)所谓“我思故我在”271

(三)笛卡尔的“大事业”274

二、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休谟277

(一)哲学277

(二)“idea”的历史280

(三)休谟的观念说282

(四)知识285

(五)因果性问题287

三、结论289

第十章 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292

一、康德所知的本体论292

(一)本体论——“纯粹概念的推论”292

(二)回到柏拉图的理念294

(三)本体论与形而上学296

二、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根源297

(一)从人的认识能力谈起297

(二)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禀性300

(三)从有条件限制到无条件限制302

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304

(一)形而上学是不可缺少的304

(二)形而上学中的“先验幻相”306

四、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308

(一)一个完全与经验隔断的领域308

(二)““是’显然不是一个实在的宾语”311

(三)离开“存在”并不妨碍设想“是”312

(四)分析命题不提供新知识313

(五)事物的存在应由经验得到证明315

五、康德批判本体论的启示316

第十一章 本体论最后的辉煌——黑格尔的《逻辑学》320

一、黑格尔的本体论概述320

二、逻辑的王国324

(一)事先的思想训练324

(二)黑格尔的逻辑概念327

(三)逻辑学——绝对理念的体系330

三、建立本体论的根据332

(一)区分哲学思想与日常思想333

(二)跨进超验的领域335

四、概念的辩证法338

(一)本体论与辩证法338

(二)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概念的否定性340

(三)过渡、反思、发展342

五、本体论的历史命运345

第十二章 萌发中的哲学新形态——作为一个例证的海德格尔哲学351

一、更新中的西方哲学351

二、挑战第一哲学354

(一)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354

(二)基本本体论的要点是“基本”356

(三)基本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差别的分析362

(四)“解析本体论历史的任务”367

三、追寻天道371

(一)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371

(二)“语言是“是’自身既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375

(三)技与道377

附录 论巴门尼德哲学384

跋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