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 历史卷 201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 历史卷 2010
  • 吴小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162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833页
  • 主题词:基础教育-中国-2010-年鉴;历史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 历史卷 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家视野1

2009年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回顾1

2009年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回顾8

2009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综述——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中心18

2009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31

2009年中国现代史研究综述59

2009年世界古代史学术综述89

2009年世界近代史学科研究综述102

开拓·创新·发展——2009年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综述123

2009年中国大陆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述评138

政策文件171

北京市17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17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治理利用培训机构选拔学生干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行为的意见17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17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安排教学授课时间的通知180

上海市18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9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18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9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18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192

2009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195

天津市204

关于蓝印户口学生在我市入学就读及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通知204

重庆市20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通知20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2009年普通高中“联招”招生计划的通知206

安徽省208

关于编报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208

关于开展2009年春季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209

关于印发安徽省2009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211

关于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13

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219

福建省223

关于印发2009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223

福建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227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发行管理工作的通知229

甘肃省232

关于印发甘肃省2009年秋季普通高中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232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232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通知237

广东省241

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41

贵州省247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配套资源及幼儿园(学前班)教学用书选用征订管理的通知247

省教育厅省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248

省教育厅关于全省统一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250

海南省251

中共海南省教育工委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251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秋季海南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259

河北省261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09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261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工作的通知264

河南省265

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65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意见(试行)270

黑龙江省273

9月新学期黑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273

湖北省275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275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281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288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模块修习评价指导意见(试行)291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93

吉林省311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09年工作要点311

关于2009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313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工作的意见319

关于调整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和有关学科考试形式的通知321

江苏省322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322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微调我省2008年高考方案的通知324

江西省326

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326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327

青海省331

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意见331

山东省33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334

山西省335

关于切实做好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通知335

四川省336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336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339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材选用有关工作的通知341

浙江省343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343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浙江省2009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344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344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全面清理违规教材的通知345

内蒙古自治区346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移民”整治工作的通知346

西藏自治区349

2009~2010学年度教育基本数据公告3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50

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实施方案350

概况与摘要355

历史课程研究355

概况355

摘要355

“过程”目标化,值得三思355

试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施355

关于过程目标的一点思考356

中学历史学科能力问题研究述略356

历史新课程“过程”目标初探356

上海“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研讨会”纪要357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磨难教育探析357

浅论“过程与方法”357

历史教学与读书358

“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与落实的基本原则358

高中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358

多样化“过程”推进,多维度思维培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关于“过程与方法”之初探358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三个误区359

课改前后高中历史课程民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比较359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设计之我见——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一观点为例359

材料选用“既重要又有趣”的实践性思考——读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有感359

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以纪连海老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的教学为例360

课程观对教科书的影响——美国历史教科书“西进运动”赏析360

教师的“过程”目标哪去了——关于历史课“教”的“过程”目标360

关于“过程”目标的思考与尝试361

关于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度”的把握361

历史新课程“过程”目标再探361

新课程应当提倡教学设计362

中学历史课程“史学方法目标”初探362

历史学科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调查报告——保定市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现状分析363

新课标高中历史专题史体系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363

将课堂还给学生——浅谈历史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运用363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中的运用363

对“过程即目标”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364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框架的基本设想364

体验性:“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核心364

论新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365

新课改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365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365

利用史迹遗存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以〈勿忘“九一八”〉为例366

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史料分析的实践——以人教版必修1“学思之窗”为例366

如何评价改革历史课程所需要的精神366

从课例看历史认知意义的建构过程367

由“记忆历史”到“理解历史”——关于历史课标课程本体特征的研究367

历史课堂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浅论367

新课程行动的三个着力点——兼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368

在新课程中推进情境化教学的尝试——从理论把握和实践性知识说开去368

利用史迹遗存开展教学活动的尝试368

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368

对历史新课程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369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369

历史课堂:提高学生记忆效能感的策略与途径369

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两种方法370

有效历史课堂:基于系统整合的教学设计37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追求370

教师的“过程”目标哪去了 关于历史课“教”的“过程”目标371

“过程与方法”的测量分析371

史由“证”来“过程”目标实施之我见371

从“全球史观”看教科书间专题设置和内容组织的异同——以人教、岳麓2007版必修1为例37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372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372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373

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37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37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373

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374

如何理解课程事件及其对课程改革的意义——从微观层面反思课程改革374

超越的悖论——再谈如何看待“过程”及374

“三维目标”374

历史教材研究375

古今中外 多种现象 一个原因375

如何理解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和影响375

如何理解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中的作用376

如何理解北京政府的“宽松的经济政策”376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又称“电气革命”?377

察举制下能“征召”吗?377

“二十一条”中提到的汉冶萍公司是什么公司377

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是三人小组成员之一378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37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迅速战败的原因379

地租非赋税379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379

科举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380

值得注意的一年之差380

如何理解明末清初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381

如何理解阿尔萨斯-洛林问题381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381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382

宋代“不抑兼并”为何是中国封建土地政策的根本性转折382

明末清初西学何以能东渐382

这道题该选什么?383

“十六国”学习中常见的几个误区383

《荷马史诗》与亚历山大东征383

工业革命前英国是如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由人民版《历史》必修2的一道课后习题引发的讨论384

对贵州改土归流的误解384

隋炀帝与隋唐扬州文化385

浅析中国市民阶层385

我国唐朝册封和册命的区别386

洋务运动与中国的物质生活的近代化386

资产阶级何时最终确立对世界的统治386

关于“西域都护”的几点说明387

历史必修教材易错知识点辨析387

历史必修1中的重要概念388

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体制”388

三省六部制从何而来?388

也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389

如何理解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89

古罗马人的政治天赋390

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与三民主义390

历法中“闰”“大、小月”之释疑390

魏晋南北朝士族的形成391

唐代后期的藩镇是如何产生的391

怎么理解这里的“恢复”两字391

《西洋史》与人教版教科书的女性素材之比较392

科学史: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桥梁392

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史料分析的实践——以人教版必修1“学思之窗”为例393

多维视野中的罗斯福新政393

例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394

关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理解与认识394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图册》:编制设计与教学使用394

理解“资本原始积累”应注意的两个问题395

关于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理解与思考395

也谈加尔文的先定论396

中学历史岳麓版与原人教版教材的比较及运用——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396

小标题,大文章——谈谈发挥《历史与社会》课小标题的作用397

在课改环境中如何使用历史教材397

拓展阅读材料 挖掘课程内涵397

提炼历史情感素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华东师大版历史新教材为例398

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字辅助材料的运用——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为例398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教学399

浅谈历史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99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材处理399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质量保障机制刍议400

利用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几点认识400

历史插图点睛之用400

历史教材体系史论结合管窥401

历史教科书转型刍议401

历史上重大改革之比较及认识401

解读历史地图 挖掘隐形知识——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为例402

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科书问题”402

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的几点商榷402

关于文化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谈起403

教材整合:历史有效教学探索403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选用及其作用403

对新课程改革下教材使用的认识404

对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几点质疑404

高中历史教材中美育素材挖掘之管见404

“精”用图片,让历史课堂“活起来”405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历史教材之比较——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是我们的良师益友405

历史课标和岳麓版教材的缺陷及对策405

历史与社会教材灵活使用方法探讨406

论历史教材中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406

略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图表的作用406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的文字失范问题407

把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给学生407

初中历史新教材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407

从新史学的视角看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408

对《历史与社会》新问题的探讨408

高中历史(人民版)新课改教材与教学的一点思考408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第一409

历史教材中世界古代史题材回归的现实意义409

浅谈新课程下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缺失409

巧用历史新教材410

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思考410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学习思考”指瑕410

试论革命根据地的教材建设及其现实启示410

探究课标历史教材走进高中历史课改411

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和谐美411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改革回顾411

小议中学历史教材编写412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其合理利用412

新世纪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以国标本、上海本、港台本为中心的分析412

中小学教科书引进的现状及策略分析413

遵循三原则整合历史新教材413

历史教学实践414

概况414

摘要415

“爱国壮举警后人”——邓世昌评价辩论课片段415

“布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415

“面面”俱到不如“一点”突破——从《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的“新尝试”所想到的416

“谁会安葬戊戌六君子”——由图片引发的疑思与对话416

“图说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417

“文艺复兴”教学中不应忽视自然科学417

“乡土资源”:连接历史知识与学生经验的金桥418

“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418

“虚拟情境”应遵从历史认识规律418

“学案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419

“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虚拟故事中“虚”与“实”的思考札记4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从《圣雄甘地》一课的设计与实施说开去420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之史料思考420

《商鞅变法》的教学设计——以故事(细节)、材料和问题为思路421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42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4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以张謇及大生企业为例421

把握历史内容的联系,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模式422

把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422

帮助学生抵达“历史现场”的路径——以释“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马克思主义”之疑为例422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实录与分析423

比较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中的应用423

比较中美历史教师对《美国内战》一课处理的异同423

捕捉课堂“星火”,“燎原”学生思维424

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以《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片断为例424

藏族中学历史教学的细节教育浅谈425

池墨飞云见精神——从“中国书法艺术”课例看生活化教学425

初探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426

初中八年级(下)第9课“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426

初中低年级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426

初中九年级(上)《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以故事、材料和问题为思路427

初中历史教学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实践与思考427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寻427

初中历史快乐教学初探428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428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实现有效互动的教学实践与研究428

初中文化史教学应凸显人文精神意蕴429

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429

从课例看历史认知意义的建构过程430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教学设计430

从兴趣到理性的回归——岳麓版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备课笔记430

从一个案例看历史“神入”的教学策略431

从一课两讲看穗港教学风格的异同431

从预设与生成角度谈历史教学设计431

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432

对《商鞅变法》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432

对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思考433

对中学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433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433

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实效性的几点看法434

多样化“过程”推进,多维度思维培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关于“过程与方法”之初探434

方寸之图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例说“标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435

感受细节魅力感触研究乐趣——读《〈商鞅变法〉的教学设计》后感435

高二年级历史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436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36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PBL教学的实践与思考436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尝试——浅谈《鸦片战争》一节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437

高中历史课堂材料教学的思考与探索437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本可以精彩万分437

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典型活动形式探析438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438

高中选修课人物评说“秦始皇”的教学设计——以故事、材料和问题“神入”历史人物为思路439

给学生真实的历史:关于认知冲突问题的处理——以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为例439

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从张元先生讲隋唐史说起440

关于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440

关于中学历史学科人文性教学的思考441

基于多元智能的学生自主学习——我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44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442

基于理论引导的实践与思考——从“共同撰写我们学习历史的历史”说起442

基于历史知识讲授的技能和思维训练——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442

基于中学历史教育实践的认识与思考——也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43

减负增效: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443

减少历史课堂垃圾时间444

将“追问”进行到底!444

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445

教学情境创设:我是雅典人445

近代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与策略446

精彩之中有败笔446

开放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447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教科书的标题——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为例447

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美国的一节历史课谈起448

历史“四步教学法”初探448

历史不容戏说,历史课岂能“戏教”——兼谈《秦王扫六合》课件中的一些问题448

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449

历史教学不可运用“人造史料”449

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方法初探450

历史教学的底线能是艺术真实吗?450

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451

历史教学应当杜绝主观臆断451

历史教学怎样培养科学精神452

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规范性思考452

历史教学中的观点新探453

历史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初探453

历史教育:放宽课堂教学的视界——从阅读、听课看“大历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453

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制约因素探析454

历史课堂:“移情”体验教学的互动与反思——以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为例454

历史课堂:提高学生记忆效能感的策略与途径454

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455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构建455

历史课堂生成需谨慎456

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观察和思考456

历史课堂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浅论456

历史课堂中的“过度”现象探析457

历史漫画的教育价值与运用原则457

历史人物因“魂”而精彩——以人教版选修4《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为例458

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458

历史新课标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459

历史遗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459

历史与多学科的整合——《璀璨的文学艺术》听课有感459

历史怎么讲——《中国史纲》的实践及启示460

利用历史“巧合”激活学生思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教学说开去460

利用史迹遗存开展教学活动的尝试461

例说“文化史”内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461

例说讲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462

例说历史课堂教学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462

例说如何把握历史课堂提问的“度”——从提问策略看教学的有效性463

例说虚拟故事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一课为例463

论历史教学中合理创设历史情境464

美国史料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464

民族地区中学历史实施分层教学初探464

目标引导:让历史有迹可循——以人教版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为例465

帕帕迪是希腊公民吗——对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465

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465

浅论在历史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466

浅谈《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一课中几个概念的教学方法466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端466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467

浅谈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度”467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对策467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熟悉化”现象及对策467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468

浅谈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468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468

浅谈中学历史导学式教学469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质疑、探索、创新”469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69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69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三个误区47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470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470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物教学471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地方史的教学471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471

浅议民主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472

浅议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472

浅议中学历史地图的探究式教学472

浅议中学历史情境教学472

情境教学与史论结合——探索中学历史教学新模式473

情境思考: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教学反思说开去473

让历史课趣意盎然——以人民版必修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为例474

让中学历史课堂“活动”起来——谈《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构思474

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实录474

如何使中学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475

三种很有魅力的中学历史活动课475

“神入”与体悟 把历史植入心灵476

生命情怀溢满心房——由电影《美丽人生》引发的教学反思与探索476

生态思维视角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477

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辛亥革命为例477

使用合作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477

试论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478

试论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478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神入”艺术的个性化问题478

试述历史虚拟情境教学的合理性——与郭秀平老师商榷479

试说历史教学中“假设”问题的类型及作用479

试析历史课堂小话剧教学的要求480

思想文化专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史”为例48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佛教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之运用481

谈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认识481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482

谈历史教学中学科知识的整合482

谈谈几种历史课堂教学方法482

谈图表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483

谈文艺类材料在历史课堂上的合理应用483

谈中学历史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的加强48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历史新课堂教学的启示484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为例484

提高历史教学课堂效率之我见485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初探485

提高农村中学历史活动课教学质量的做法485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486

透过历史了解人物,透过人物了解历史——从人教版选修4《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说开去486

挖掘教学内容价值,发挥历史教育特质——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为例486

文明史观与新课程教学487

问“课”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生活”来——以《以法律为准绳》例谈历史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策略487

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488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488

我们从困惑中走来——江苏省常熟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488

我们的历史该怎么教489

我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设计与实施489

现代中国的科技之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教学设计490

小情节与大历史的有机交融491

小说辅助历史教学的有益探索——以《辫子问题与近代变革》教学为例491

新课标下的历史情境教学的尝试492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492

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49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追求49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493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493

新课程视角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探讨494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494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494

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495

新课程行动的三个着力点——兼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495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496

新理念下的历史趣味教学496

新视角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运用“鲶鱼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96

新闻热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497

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专业成长497

洋务派“中体西用”与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关系探讨——以人教版必修3第14课教学说开去497

要重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材料的教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听课后的思考498

也谈教学中的“人造史料”问题498

也谈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499

也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主题化探索活动499

一次课堂开场白的几种设计499

以读促教升华教学500

用“教学立意”构建个性化历史课堂——我说“以意统教”教学设计与实施500

优化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501

由字说史:我讲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501

有创意也可能有争议——读《高中选修课人物评说“秦始皇”的教学设计》有感501

有效备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502

有效导入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由“你看到四大发明了吗”引发的思考与改进502

有效课堂:日常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例503

有效历史课堂:基于系统整合这一目的教学的教学设计503

《域外采风:英国“别样”历史课堂的启示——与英国迪克斯中学师生交流的感悟》504

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学设计与实施504

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学实录505

岳麓版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实录505

岳麓版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506

岳麓版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实录507

岳麓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课堂实录507

阅读与思考改变了课堂——从“拉斐尔为什么没有被烧死”说起508

再论历史课概念教学508

再谈一堂好课的标准——以香港李汉宗老师执教《宋代社会生活》为例509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509

在求变中激活心智——一个尝试走出困境的鲜活案例509

在新课程中推进情境化教学的尝试——从理论把握和实践性知识说开去510

在真实中感悟历史——谈史料教学在中学课堂上的运用510

造型艺术化的中学历史教学511

怎样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511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511

整合课程资源的方式和原则——以人民版《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为例511

质疑:培养学生创新历史思维能力的引子512

质疑与创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疑浅见512

中学历史“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513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探析513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法”初探513

中学历史教学导入方法新谈513

中学历史教学的感悟与反思514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514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简谈514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改革开放部分)515

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浅谈515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初探515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磨难教育探析515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尝试516

中学历史教学探微516

中学历史教学有关中日关系内容的教学体会517

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517

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517

中学历史教学中概念教学的运用518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析518

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艺术518

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史教学的几点思考519

中学历史开放式教学探究519

中学历史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索519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式与重构研究520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520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520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实践521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521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521

中学历史新课导入教学初探522

注重历史细节,深化教学改革522

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备课方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522

史料的选择和使用523

历史漫画的教育价值与运用原则523

“图说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523

历史遗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523

有效课堂:日常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例524

历史教学评价524

概况524

摘要525

中学历史学习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525

中学历史学习测量的基本理论问题526

中学历史学业成就测量及其编制(上)526

研究课标把握原则,有效评价引领教学——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实践与思考526

新材料新情境历史试题解答技巧527

中学历史学业成就测量及其编制(中)527

“美丽简单化”要不得——一道高考选择题引发的思考527

中学历史学业成就测量及其编制(下)528

怎一个难字了得——我看2009年全国文综卷1历史试题528

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评析及启示528

2009年浙江卷历史试题的亮点与瑕玷529

品味“川味题”,把握“新动向”——我说四川卷历史试题的地方特色529

2009年江苏卷历史试题的特点与不足529

2009年安徽卷历史试题评析530

这样的“婚姻”是自由的——从22题说江苏卷的变化与启示530

浙江卷选择题:回归理性,贴近学生——兼与全国卷Ⅰ比较530

历史高考:试题应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从2009年全国文综卷Ⅱ历史试题说起531

立足教材,高瞻远瞩——从浙江卷39题第(2)问说开去531

我看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7题531

“平等主义”还是“共和主义”——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1题简析532

由江苏卷第6题引发的思考532

江苏卷第15题“参考答案”值得商榷532

我看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533

形态稳,情境新,要求高,争议多——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评述533

品读试题,领悟精神——从全国文综卷Ⅱ历史主观题说开去533

鼎革出新,匠心独具——2009年广东历史试题评析及复习建议534

我说评阅广东历史卷第30题的体会与思考534

旧教材影子挥之不去,新教材导向令人愕然——2009年海南历史试题评析535

巧妙的构思,良好的导向——我说2009年四川卷历史试题535

2009年山东卷历史试题的特点535

对历史新课程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536

共和·民主:在阅读中深化理解与认识——由全国文综卷Ⅰ第21题引发的思考536

中学历史常用题型及其编制技术(上)536

关注微型“研究课题”,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从2009年江苏卷历史第22题说开去537

中学历史常用题型及其编制技术(中)537

“科学性”:高考命题的第一要义——从2009年辽宁文综卷35题说起537

学生出题,教师应严格把关537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简评538

从考生答题情况简析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选择题538

浅析200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中的几个问题538

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简评及其启示538

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典范——2009年安徽高考文综卷第35题“中日近代化题”简析539

2009年浙江省文综历史试题商榷539

2009年文综Ⅰ历史考题超纲之我见539

就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Ⅰ历史第19题与命题人商榷540

关注社会现实,提升学生素质——浅析2009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540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科学的试题命制为引导——对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命题的思考541

反常的江苏高考历史卷及其应对策略541

“孤证不立”与“材料不充分”——高考历史广东卷2008年第4题、2009年第14题、第26题分析541

从高考评卷看考生答题541

正确认识“地方特色资源”类历史命题542

谈填空题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巧用542

通过“三面镜子”透视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542

从一道历史高考题看史料的爬梳剔抉543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第26题的启示543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史学理论解读543

历史训练不应舍弃填充题544

变与不变:初三历史复习中应对开卷考的有效对策——以近三年杭州市中考卷中几则材料阅读题为例544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可盲目追风544

也谈教学不能想当然545

浅议高三历史教学中教师授课的要领545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45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价及备考反思546

变革创新与稳定发展的统一——上海高考历史试题改革回顾546

改进历史试题讲评提高历史复习效率546

我们能从美国AP课程历史试题中学到什么——以材料写作题“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为例547

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及备考策略547

例解历史试题中的史政分析题547

研究命题趋势,导航2009年高考——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548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评析548

高考文综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探析549

2009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评析549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549

浅析2009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及其启示550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两个关注点550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特色述评551

高考历史试题走向551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给我们的启示551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兼谈教学对策551

2009年高考试题评析精选552

从历史试题谈2010年中考备考建议552

选择题之偏——标准的混茫553

游离有度又何妨——读《选择题之偏——知识的游离》有感553

选择题之偏——史观之得失(一)553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思考——以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与评卷方法的改进为考察对象554

历史教师亟需提高命题能力554

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与“问题”554

“两个原则”的理解——由一道考题答案想到的555

选择题之偏——史观之得失(二)555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五种关系555

是学生错了还是命题者的一厢情愿——2008年天津文综考试第23题的讨论556

对图片式选择题命题原则的思考——以一道原创试题为例556

选择题之偏——史观之得失(三)556

让试题考到“点子”上557

对历史高考命题的反思557

选择题之偏——史观之得失(四)557

山东文综卷明朝服饰选择题商榷558

高考历史广东卷能力考查研究558

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二)559

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21题质疑559

基础知识测验目标的操作与定位——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三)559

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三)560

史料缺陷与论从史出——以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27题为例560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20题评析560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561

单项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目标的理念与技术——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四)561

选择题之偏——答案的绑架(一)561

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四)562

“史料分析”目标单项选择题的有效控制——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五)562

选择题之偏——答案的绑架(二)562

2007~2009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2010年预测563

构想与事实的差距——对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25A的评阅介绍563

从高考试题反思教学中的史学观念563

单项选择题考查“研究方法”目标的尝试——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六)564

高考试题的知识点与信息量问题——就2009年安徽卷第36题与冯一下商榷564

新课程初中历史纸笔测试的命题思路564

“历史解释”目标单项选择题的有效控制——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七)565

盯住试题的关键词:谁、是谁565

从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9题看高中历史教学566

由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14题所想到的566

盯住试题的关键词:谁的(一)566

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567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从美国教师布置的作业谈起567

如何布置高中历史作业568

勿给学生“问题”以问题——浅谈中学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568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初探569

精选、精编、精练——浅谈历史作业的设计与训练569

新课标下如何布置与设计历史作业569

新课程视角下的历史作业570

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570

“促进学习”的历史课堂评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经验和启示570

谈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历史教学及评价571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571

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美国的一节历史课谈起571

新课改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572

初中讨论课中的表现性评价572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573

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规范性思考573

真实性评价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574

从近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谈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574

历史试题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574

初中历史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初探575

高中历史课堂观察的几点启示575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历史学习评价体系的思考575

开展即时性评价,促进社会课堂效率576

如何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评价576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途径的思考576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577

研究课标把握原则 有效评价引领教学——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实践与思考577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77

概况577

摘要579

“神入”历史——以历史照片为例579

“乡土资源”:连接历史知识与学生经验的金桥580

《历史与社会》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思考——以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为例581

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以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581

初中历史新课程法制意识教育资源的开发582

初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583

触摸家乡面貌 开发课程资源583

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了解身边的“历史”》教学例谈584

从乡土得文化,自生活得教育——谈谈乡土素材的挖掘和使用584

对花都区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尝试585

对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586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586

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以纪连海老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的教学为例587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料的探索587

基于“行动研究”的历史校本教材编纂卖践与反思——以《福州乡土历史》的编纂为例588

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尝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的评价588

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589

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发和运用589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教科书的标题——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为例590

理解·创造:我对整合处理教材的一点看法591

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的选择原则591

历史老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研修新探592

历史漫画的教育价值与运用原则592

历史遗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593

历史遗存类课程资源的推介593

《历史与社会》教材灵活使用方法探讨594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渗透595

利用史迹遗存开展教学活动的尝试595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应该慎重——从“三大伟人”说开去596

例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596

论高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597

漫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597

农村初中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97

农村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探索598

普通高中乡土历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598

浅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599

浅谈历史课件在制作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原则599

浅谈农村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00

浅谈乡土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应用600

浅谈整合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601

浅析动态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601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感培养问题602

浅析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新课程历史教学——以安徽芜湖为例602

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论乡土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603

让历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法宝——历史插图604

让音乐走进历史课堂604

让中学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605

实物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605

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字辅助材料的运用——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为例606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606

谈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07

挖掘教育资源激发历史学习兴趣607

西部历史课程地方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08

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09

乡土历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讨——以粤北地区史料为例609

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610

小说辅助历史教学的有益探索——以《辫子问题与近代变革》教学为例611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乡土文物古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微611

新课程与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612

运用乡土历史手段提升历史教学质量612

整合课程资源的方式和原则——以人民版《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为例613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61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乡土文物古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微614

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尝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的评价614

学科动态614

概况615

会议与交流616

2009年湖北省历史教研员暨学会理事工作会616

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616

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6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617

江西省2009年历史中考研讨会617

2009年绍兴等五地市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618

北京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讨会618

江苏省历史教研工作会议619

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初中历史学科第二届年会619

穗港台三地历史教学研讨会620

重庆中学历史教学60年座谈会620

台湾“清华大学”张元教授来穗参与中学历史教学听课调研并作专题讲座620

浙江省嘉兴市历史学科基地工作会议621

东北三省中学历史教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年会621

昆明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团队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学习交流622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比赛622

浙江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分会2009换届年会暨高中历史学科建设研讨会622

江西省2009年中学历史教学新课程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623

广东省云浮市历史教学工作会623

合肥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624

2009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基本功比赛624

2009年福安市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年会625

2009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625

甘肃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625

重大课题626

江苏省常州市区教研室历史省级课题研讨会626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暨课题研究活动启动会626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评价研讨会暨广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研究》课题汇报会627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探究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汇报会628

《历史与社会》浙江省教学规划课题现场结题鉴定会628

湖北省巴东市巴东一中历史课题组召开省级课题研讨会628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十中历史学科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629

南平市教育学会重点教研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模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题会629

重庆市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会630

教师继续教育630

黑龙江省2009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630

2008~2009年下期成都市金牛区初中历史教师培训会631

重庆市中学历史名师成长经验交流会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研讨会631

浙江省松阳县在民族中学召开全县《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培训会631

四川省绵阳市举办历史教材(川教版)教师培训会631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会632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632

2009年山东省潍坊市暑期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会633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633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会634

北京市通州区高中历史新教师培训会634

2009年四川省省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会635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批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635

“国培计划”初中历史培训会636

中学名校、名师介绍637

名校介绍637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37

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639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641

浙江省义乌中学646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649

浙江省长兴中学655

浙江省温州二中658

浙江省舟山中学661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四中学66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66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67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6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第二中学67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68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第二中学68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69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三中学69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三中学69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四中学7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四中学705

名师介绍710

吴高泮710

戚青平711

李培明712

徐衍昌714

邢乐耘715

朱世光716

沈毅717

陈亚利718

朱能719

徐彪721

刘新宇724

迟习军725

许新梅727

刘意萍728

王馨729

范新亮730

著作、论文索引732

著作索引732

论文索引7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