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Fedora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完全学习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Fedora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完全学习手册
  • 丰士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5762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Fedora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完全学习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 01 安装与操作篇2

Chapter 01 简介与安装2

1.1 历史版本与新版本功能介绍2

1.1.1 历史简介2

1.1.2 版本新增功能4

1.1.3 RHCE认证考试6

1.2 安装前的准备6

1.3 Fedora 12 DVD光盘安装介绍10

1.3.1 安装过程10

1.3.2 第一次启动15

1.3.3 登录画面16

Chapter 02 系统登录与操作18

2.1 本地登录操作18

2.1.1 图形界面登录18

2.1.2 文字界面登录19

2.2 远程登录操作20

2.2.1 telnet使用说明20

2.2.2 PuTTY使用说明21

2.2.3 vi使用说明23

2.3 Live CD使用说明32

2.3.1 光盘开机32

2.3.2 桌面功能一览34

Part 02 系统管理篇38

Chapter 03 开关机与进程通信38

3.1 开机过程38

3.1.1 MBR与磁盘分区38

3.1.2 开机管理程序39

3.1.3 run level42

3.1.4 过程解析42

3.2 关机与重新启动45

3.2.1 关闭系统45

3.2.2 重新启动46

3.3 进程与信号47

3.3.1 进程与子进程47

3.3.2 信号48

3.4 进程通信48

3.5 本章命令介绍49

Chapter 04 文件系统架构63

4.1 硬盘与文件系统63

4.1.1 ext2、ext3和ext464

4.1.2 /etc/fstab65

4.1.3 硬盘的使用步骤68

4.2 文件与目录结构74

4.2.1 文件名称与种类74

4.2.2 FHS与系统目录77

4.3 特殊的文件系统83

4.3.1 虚拟内存——Swap83

4.3.2 /proc目录85

4.3.3 内存文件系统103

4.4 本章命令介绍105

Chapter 05 用户与权限140

5.1 用户与组140

5.1.1 root用户与系统用户140

5.1.2 用户账号管理140

5.1.3 相关配置文件144

5.1.4 配额限制146

5.2 权限与属性150

5.2.1 一般权限管理150

5.2.2 属性管理153

5.3 本章命令介绍154

Chapter 06 软件包管理167

6.1 RPM与YUM的管理与升级167

6.1.1 RPM167

6.1.2 YUM173

6.2 原始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安装177

6.2.1 原始文件的安装177

6.2.2 二进制文件的安装178

6.3 本章命令介绍179

Chapter 07 日志管理与计划任务181

7.1 日期、时间与时区181

7.2 记录与后台182

7.2.1 日志文件的管理183

7.2.2 后台设置186

7.3 本章命令介绍187

Chapter 08 内核与内核的编译192

8.1 编译过程192

8.1.1 RPM升级192

8.1.2 通过原始文件升级内核194

8.2 内核选项196

8.3 本章命令介绍204

Part 03 网络与安全篇210

Chapter 09 网络与相关设置210

9.1 相关名词解释210

9.1.1 IP地址210

9.1.2 Subnet mask214

9.1.3 Network与Broadcasting214

9.2 上网设置217

9.2.1 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与网关217

9.2.2 设置DNS Client220

9.2.3 NetworkManager与network服务221

9.2.4 网络设置范例221

9.3 在图形界面下设置网络224

9.4 本章命令介绍226

Chapter 10 网络安全管理239

10.1 常见的入侵方式239

10.1.1 非技术性入侵239

10.1.2 入侵媒介与种类240

10.1.3 程序的漏洞241

10.1.4 阻断式攻击241

10.1.5 资源的耗尽243

10.2 简易数据包过滤程序246

10.2.1 TCP wrapper246

10.2.2 XINETD248

10.3 iptables256

10.3.1 iptables的安装258

10.3.2 范例258

10.3.3 功能说明265

10.4 带宽管理271

Chapter 11 系统安全管理274

11.1 权限与资源管理274

11.1.1 特殊权限管理274

11.1.2 系统资源配置文件275

11.1.3 设置范例及配置文件的简单介绍277

11.2 主机前的登录操作278

11.2.1 使用单人模式278

11.2.2 使用光盘救援模式282

11.2.3 主机前的管理285

11.3 SELinux安全设置286

11.3.1 历史与简介286

11.3.2 设置与相关命令288

11.3.3 范例介绍299

11.3.4 SELinux命令介绍300

Chapter 12 构建防火墙303

12.1 无效的防火墙303

12.2 基本概念与架构304

12.2.1 定义与架构网络拓扑304

12.2.2 防火墙的定位306

12.3 防火墙的功能与设置307

12.3.1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过滤(Filtering)307

12.3.2 防火端的基本功能——伪装(IP Masquerade)308

12.3.3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转向(Redirection)308

Part 04 服务器篇312

Chapter 13 服务与服务器312

13.1 简介与比较312

13.1.1 服务与服务器简介312

13.1.2 常用的服务列表313

13.1.3 常用的服务器列表317

13.2 架构介绍318

13.2.1 RPM安装架构318

13.2.2 Source安装架构320

13.3 启动与停止324

13.3.1 RPM安装软件包的启动与停止324

13.3.2 Source安装的启动与停止326

13.3.3 对应程序的管理326

Chapter 14 远程管理与联机328

14.1 telnet服务器328

14.1.1 安装telnet328

14.1.2 telnet应用范例330

14.1.3 telnet命令说明332

14.2 SSH服务器333

14.2.1 OpenSSH概述333

14.2.2 OpenSSH范例334

14.2.3 OpenSSH命令说明336

14.3 webmin管理337

14.3.1 安装337

14.3.2 简介339

14.4 VNC远程桌面控制344

Chapter 15 联网的管理和控制346

15.1 NAT346

15.1.1 NAT设置346

15.1.2 NAT应用范例347

15.2 Proxy代理服务器350

15.2.1 概述350

15.2.2 安装351

15.2.3 Proxy管理范例352

15.3 NAT与Proxy的整合356

15.4 DHCP服务器357

15.4.1 安装358

15.4.2 DHCP应用范例359

15.4.3 相关说明361

15.5 VPN服务器363

15.5.1 安装363

15.5.2 设置363

15.5.3 启动364

Chapter 16 域名服务器——BIND365

16.1 域名注册366

16.2 安装与注意事项369

16.3 应用范例369

16.4 配置文件说明378

Chapter 17 网站服务器——Apache384

17.1 简介与设置384

17.1.1 简介384

17.1.2 文件配置384

17.2 应用范例385

17.3 配置文件与命令介绍396

17.3.1 配置文件介绍396

17.3.2 本章命令说明401

Chapter 18 邮件服务器403

18.1 Sendmail403

18.1.1 一般应用范例403

18.1.2 高级应用范例411

18.1.3 配置文件说明416

18.2 Postfix421

18.2.1 简介与安装422

18.2.2 范例说明423

18.3 本章命令介绍432

Chapter 19 收信服务与邮件客户端438

19.1 邮件服务器——dovecot438

19.1.1 安装dovecot439

19.1.2 dovecot应用范例439

19.2 邮件客户端设置440

19.2.1 Alpine440

19.2.2 Outlook Express445

19.2.3 Outlook456

19.3 OpenWebMail461

Chapter 20 文件传输服务473

20.1 FTP服务器——VSFTP473

20.1.1 概述473

20.1.2 应用范例474

20.1.3 配置文件说明483

20.1.4 FTP数字代码的含义489

20.2 网上邻居——Samba490

20.2.1 概述490

20.2.2 命令说明491

20.2.3 配置文件说明492

20.2.4 应用范例497

20.3 网络文件系统——NFS505

20.3.1 安装505

20.3.2 命令与配置文件506

20.3.3 应用范例507

Chapter 01 简介与安装2

范例1:邮件服务器8

范例2:NAT服务器9

Chapter 02 系统登录与操作18

范例1:新增一个文件first26

范例2:使用vi编辑文件first27

Chapter 04 文件系统架构63

范例1:将路径名称格式的/etc/fstab转为UUID格式67

范例2:将新增一个硬盘分成ext2和ext3两个文件系统69

范例3:将范例2中/dev/sda6的文件系统由ext2改为ext373

范例4:降低系统对文件系统的保留比率73

范例5:新增一个内存文件系统103

Chapter 05 用户与权限140

范例1:新增一个一般用户peter(简单命令)142

范例2:新增一个一般用户peter(完整命令)142

范例3:新增一个与root相同权限的用户miffy142

范例4:将用户roger在根目录的容量上限设为30000KB147

范例5:将范例4的设置应用到用户scfeng149

范例6:提供一个给一般用户查询/etc/shadow的程序151

Chapter 07 日志管理与计划任务181

范例1:logrotate手册中的范例185

范例2:Fedora中的配置文件/etc/logrotate.conf186

范例3:新增一个后台186

范例4:新增后台设置187

Chapter 09 网络与相关设置210

范例1:确定网络地址的范围1214

范例2:确定网络地址的范围2216

范例3:确定网络地址的范围3216

范例4:在一个网卡上设置DHCP221

范例5:在一个网卡上设置一个网络地址并进行对应的网络设置221

范例6:在两个网卡上设置两个网络地址并进行对应的网络设置222

范例7:在一个网卡上设置两个网络地址并进行对应的网络设置223

Chapter 10 网络安全管理239

范例1:案例一 内贼难防239

范例2:案例二 假冒客服人员239

范例3:案例三 交接时期239

范例4:案例四 密码猜测240

范例5:案例五 密码破解240

范例6:仅允许IP为10.1.1.1,10.1.1.2的计算机telnet与ftp247

范例7:仅允许10.1.1.1~10.1.1.255的计算机telnet247

范例8:仅允许IP为10.1.1.1的计算机telnet并向所有计算机提供SMTP(Sendmail)服务248

范例9:开启telnet的服务250

范例10:开启pop3的服务250

范例11:另开一个telnet的服务,取名为telnet2,并使用port 1234提供服务251

范例12:向特定IP提供服务251

范例13:增加对系统资源的限制252

范例14:限制可提供telnet服务的总数为5,并限制同时联机数253

范例15:新增一个port为10000的HTTP服务并重新导向到http://www.google.com253

范例16:仅提供SMTP与HTTP的服务并对其他port的数据包均不回应258

范例17:拒绝本机联机到特定的计算机或特定的服务259

范例18:让特定ICMP数据包通过259

范例19:限制每秒数据包的数量261

范例20:将特定的packet header(flag)丢弃261

范例21:开启并限制NAT的功能262

范例22:限制内部的计算机通过本机联机到特定的地址或服务262

范例23:将特定的服务转给内部特定的计算机262

范例24:记录设置263

范例25:一个参考性的范例263

范例26:特定IP的带宽限制272

范例27:统一的带宽限制272

范例28:不同端口的带宽限制273

范例29:不同地址的带宽限制273

Chapter 11 系统安全管理274

范例1:除了用户peter与root外,不允许任何人在本机登录277

范例2:除了本机以及domain name为.test.com结尾的地址外,不允许拥有特殊权限的群组wheel登录277

范例3:不允许某些用户登录277

范例4:FTP服务器299

范例5:Apache服务器300

范例6:Samba服务器300

Chapter 13 服务与服务器312

范例1:利用原始文件安装Apache321

范例2:利用原始文件安装Apache后的文件分布323

范例3:启动RPM安装的vsftpd324

范例4:停止RPM安装的iptables325

Chapter 14 远程管理与联机328

范例1:开启telnet服务330

范例2:另开一个telnet服务330

范例3:限制联机的来源331

范例4:限制可提供telnet服务的总数为5,并限制同时联机数332

范例5:建立一台SSH Server334

范例6:将sshd服务的port由22改为2345335

范例7:重新产生公开联机的密钥335

Chapter 15 联网的管理和控制346

范例1:让NAT在开机时自动生效347

范例2:两个网卡的NAT架设348

范例3:一个网卡的NAT架设349

范例4:限制内部的计算机通过本机联机到特定的地址或服务349

范例5:在NAT Server上限制用户端10.1.1.2不得浏览140.1.1.3这个地址的网页350

范例6:在NAT Server上限制所有的client不得使用外面的邮件服务器(不包含网页上的邮件收发)350

范例7:在NAT Server上限制10.1.1.3之外的client不得使用ICQ350

范例8:简易的Proxy服务器与用户端操作352

范例9:增加对使用时间的控制354

范例10:不得浏览网站www.google.com354

范例11:不得下载mp3与pif文件355

范例12:两台Proxy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355

范例13:增加对网页浏览的控制——整合NAT356

范例14:架设一般的DHCP服务器359

范例15:使用DHCP定出固定的IP地址361

Chapter 16 域名服务器——BIND365

范例1:设置一个虚拟的DNS Server,仅提供本机查询369

范例2:提供外部计算机的查询371

范例3:增加一个域名happy.com373

范例4:邮件地址名称的设置374

范例5:设置另一台备用邮件服务器375

范例6:分散流量的设置376

Chapter 17 网站服务器——Apache384

范例1:第一次启动并更换首页385

范例2:防火墙的设置386

范例3:错误导向设置386

范例4:浏览首页下的目录387

范例5:让每个用户自定义网页388

范例6:换个port提供服务390

范例7:身份验证——提供用户名称和密码的输入390

范例8:虚拟主机:单一计算机拥有多个网址393

范例9:重新导向394

范例10:分散流量395

范例11:建立网站流量分析395

Chapter 18 邮件服务器403

范例1:允许10.1.1.1~10.1.1.255的计算机通过A发送E-mail403

范例2:在不可RELAY的地址向本机的用户提供发信服务404

范例3:让用户拥有自己的E-mail地址405

范例4:简化用户的E-mail地址406

范例5:设置备用邮件服务器406

范例6:来源过滤设置407

范例7:增加一个全体员工的账号407

范例8:将某位用户信件转送至他处408

范例9:将所有用户的信件都转送他处409

范例10:将信件复制一份410

范例11:根据特殊条件传送邮件到不同的主机411

范例12:将不同网域的信件转送到不同主机上412

范例13:建立fail over的机制413

范例14:不同网域间的转寄414

范例15:允许10.1.1.1~10.1.1.255的计算机通过A发送E-mail423

范例16:在不可RELAY的地址向本机用户提供发信的服务423

范例17:让用户拥有自己的E-mail地址424

范例18:简化E-mail地址425

范例19:来源过滤设置425

范例20:增加一个全体员工的账号426

范例21:将信件放入缓存区427

范例22:将某位用户的信件转送至他处428

范例23:将所有用户的信件都转送他处429

范例24:将信件复制一份430

范例25:过滤邮件的内容1——删除含有特定标题(header)的信件431

范例26:过滤邮件的内容2——删除特定内容(body)的信件以及清除邮件特定内容431

范例27:限制邮件与信箱的大小432

Chapter 19 收信服务与邮件客户端438

范例1:设置POP3与IMAP服务器439

范例2:使用Alpine收信442

范例3:使用Alpine寄信443

Chapter 20 文件传输服务473

范例1:启动VSFTP服务并修改防火墙设置474

范例2:允许本机用户上传或下载文件475

范例3:解决目录乱码问题475

范例4:解决文件时间错误问题475

范例5:不允许本机用户上传或下载文件476

范例6:更换port提供服务:将默认的port 21更换为2121476

范例7:特定用户peter,john不得更换目录477

范例8:允许匿名登录者anonymous上传文件477

范例9:禁止anonymous登录478

范例10:设置欢迎信息478

范例11:改变根目录479

范例12:以独立的process来运行每一个联机479

范例13:限制传输文件的速度479

范例14:针对不同的用户限制不同的速度480

范例15:构建一个防火墙下的FTP Server 1480

范例16:构建一个防火墙下的FTP Server 2480

范例17:构建一个防火墙下的FTP Server 3482

范例18:将VSFTPD与TCP_wrapper进行结合482

范例19:将VSFTPD并入XINETD483

范例20:从Windows系统登录Linux主机497

范例21:增加一个所有用户都可以写入的公用目录499

范例22:针对特定群组用户的设置500

范例23:在Windows系统的主机(主机名称是HM-DSKTOP)上开启资源共享,并使用Linux图形界面去读取文件501

范例24:在Windows系统的主机上开启资源共享,并使用Linux文本界面去读取文件503

范例25:设置WINS Server504

范例26:分享文件系统507

范例27:赋予文件系统读/写权限509

范例28:开机自动挂载目录5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