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 知识与社会的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善根著(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826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社会法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 知识与社会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思路1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内在的视角转向外在的视角1
二、知识社会学的脉络及其对法学知识的研究3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知识与社会的视角6
第二节 研究方法8
一、基本方法:知识社会学的方法9
二、操作方法:文献分析法10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框架11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11
二、研究框架18
第二章 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呈现23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西方到中国23
一、法律社会学经典时代的状况24
二、西方法律社会学现时代的发展30
三、东亚法律社会学进展36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本体理论40
一、学派中的法律社会学41
二、法律社会学中的法43
三、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7
第三节 突破还是重新解读:法律社会学方法论问题49
一、法律社会学方法与法律社会学50
二、中国学者对法律社会学方法的诠释52
三、突破还是重新解读54
第三章 法律社会学研究者与知识生产57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确定57
一、研究共同体的社会学价值58
二、非内在的视角与法律社会学共同体59
三、角色认同与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确定60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基本结构63
一、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年龄结构63
二、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专业训练与研究旨趣67
三、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外部结构70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之外的知识贡献者73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发起者73
二、法律社会学的其他贡献者76
第四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社会角色77
一、专业团体的社会角色与反思性78
二、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反思性80
三、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社会角色83
第四章 法律社会学场域与知识生产89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基本界定89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实质判断90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形式判断92
三、具体操作方法94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96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的轨迹96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机制的业余性101
三、法律社会学二元性的失衡105
第三节 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选定与翻译109
一、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翻译109
二、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选定114
三、法律社会学的翻译市场、制度与知识贡献117
第五章 法律社会学教育与学科训练122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的教育模式122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与学科教育123
二、学科体制与法律社会学教育124
三、培养模式与学科训练125
第二节 作为学科训练的法律社会学教材128
一、关注法律社会学教材128
二、法律社会学教材的发展129
三、法律社会学教材的体例结构135
四、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畴138
五、法律社会学教材的社会意涵141
第六章 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逻辑——80年代的法律社会学144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的学科规训144
一、法律社会学学科性质145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路径与方法148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150
一、法律社会学的功能定位150
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与问题意识152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155
一、知识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的兴起155
二、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发展159
三、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建构161
第七章 “国家与社会”二元框架下的知识逻辑——90年代的法律社会学165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规训的延续165
一、知识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的发展166
二、学科规训的强化168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171
一、法律现代化理论的反思171
二、市民社会理论及其逻辑174
三、本土资源理论及其逻辑176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179
一、法律社会学的知识表达179
二、国家制度——政治合法性转向法律合法性182
三、民间法——社会合法性转向政治合法性185
第八章 多元整合下的知识逻辑——2000年后的法律社会学188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规训的进展188
一、新总结——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反思189
二、新迹象——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科规训192
三、新开端——寻找知识的建构之路195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198
一、社会层面:市民社会向乡土社会的转移198
二、国家层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202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205
一、学术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205
二、法律社会学逻辑下的国家法与民间法208
三、知识陈述的社会实质210
第九章 法律社会学范式:中国的可能贡献213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在社会转型中变迁213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规训的变迁214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的变迁215
三、研究主题与问题意识的变迁216
四、社会意涵的变迁218
五、知识功能与研究者角色的变迁219
第二节 建构中国法律社会学范式的几个难题220
一、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发展:西方化还是本土化221
二、法律社会学的学科制度:制度化还是非制度化222
三、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国家法还是民间法223
四、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立场:支持法治还是反对法治224
五、法律社会学的精神基础:法律权威来源于国家还是社会225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6
热门推荐
- 303486.html
- 409514.html
- 2831219.html
- 1859624.html
- 1625143.html
- 2600448.html
- 2278750.html
- 2118028.html
- 3063110.html
- 1997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5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1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0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0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1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3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5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2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