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东水旱灾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东水旱灾害
  • 山东省水利厅水旱灾害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780621012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东水旱灾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1

第一章 山东省水旱灾害及其基本特征1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水旱灾害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旱灾害7

第三节 水旱灾害基本特征11

第二章 水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7

第一节 历史上重大水旱灾害造成的深重灾难1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水旱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18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水旱灾害的关系21

第三章 形成水旱灾害的环境因素22

第一节 气候与水文特点22

第二节 自然地理条件28

第三节 社会经济因素29

第四节 人类活动的影响30

第四章 人民与水旱灾害的斗争31

第一节 历史上山东人民与水旱灾害斗争情况3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防治水旱灾害的主要成就32

第三节 效益分析39

第四节 存在问题41

第二篇 洪水灾害44

第五章 内河洪水灾害44

第一节 历史上的洪水灾害4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洪水灾害48

第三节 洪灾地区分布类型与特点70

第四节 洪灾成因分析74

第六章 黄河洪水灾害89

第一节 山东黄河洪水灾害90

第二节 形成黄河洪灾的主要因素110

第三节 黄河下游凌汛灾害118

第四节 治黄成就与效果125

第五节 存在问题129

第七章 风暴潮灾133

第一节 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134

第二节 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特点140

第三节 影响风暴潮灾的主要因素143

第四节 对风暴潮灾害防治措施的设想146

第八章 洪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防治措施148

第一节 洪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48

第二节 山东省的防洪建设157

第三节 防汛抢险与救灾169

第四节 防洪减灾经济效益分析177

第五节 洪灾损失变化趋势190

第六节 今后防洪减灾措施194

第三篇 涝渍与盐碱灾害207

第九章 涝渍灾害207

第一节 山东涝渍灾害的地区分布与类型207

第二节 涝渍灾害209

第三节 涝渍灾害特点与成因224

第十章 盐碱灾害231

第一节 盐碱土的性质与危害231

第二节 盐碱土的类型和分布232

第三节 盐碱土的成因233

第四节 次生盐碱地的发展235

第十一章 治涝改碱237

第一节 主要骨干排水河道治理237

第二节 盐碱灾害的防治239

第三节 除涝改碱效果与存在问题243

第四节 今后治理重点246

第四篇 干旱灾害250

第十二章 农业干旱250

第一节 干旱和旱灾250

第二节 旱灾251

第三节 干旱模拟274

第四节 干旱分析309

第五节 干旱区划318

第十三章 干旱缺水引起的其他灾害327

第一节 城市干旱缺水及其灾害327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342

第十四章 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影响349

第一节 干旱形成的原因349

第二节 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估350

第三节 干旱缺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52

第四节 抗旱灌溉工程设施356

第五节 抗旱减灾经济效益分析358

第十五章 防旱减灾措施364

第一节 抗旱工作的回顾364

第二节 防旱减灾面临的问题370

第三节 防旱减灾趋势预测371

第四节 主要措施372

第五篇 综合对策385

第十六章 形势和任务385

第一节 当前防治水旱灾害的基本形势385

第二节 防治水旱灾害的目标和任务388

第十七章 综合对策391

第一节 指导思想391

第二节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增强抗灾减灾的物质基础392

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395

第四节 增加水利投入,改革投资机制396

第五节 依靠科学,抗灾减灾397

第六节 抗御重大水旱灾害的紧急对策398

《山东水旱灾害》基本资料调查分析人员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