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2855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48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7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宋王朝的建立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第一节 宋王朝的建立1
一、赵匡胤的崛起1
二、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6
三、巩固新政权的措施9
四、平定叛乱11
第二节 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15
一、收兵权15
二、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18
第三节 宋初宫廷内部的斗争23
一、宋太宗的夺取帝位23
二、宋太宗对弟、侄的迫害24
三、宋真宗继位事件27
第四节 宋初川蜀地区的兵变与王小波、李顺起义29
一、宋平蜀前后的措施29
二、全师雄兵变31
三、王小波、李顺起义35
四、王均兵变40
第二章 宋初的统一战争和与辽及党项的关系43
第一节 统一战争43
一、吞并荆、湘43
二、西灭后蜀47
三、扫平南汉48
四、攻取南唐(江南)51
五、讨伐北汉54
六、泉漳纳土、吴越归地58
第二节 宋辽战争与“澶渊之盟”62
一、宋初与辽正常关系的建立62
二、高梁河之战65
三、满城、瓦桥关之战68
四、岐沟关之战71
五、辽军南侵与“澶渊之盟”76
第三节 宋初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84
一、党项的臣服与献地84
二、宋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85
第三章 宋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户籍、赋税和役法的改革与变化90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 宋初的租佃制生产关系90
一、招抚流亡 开荒与屯田90
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新农具的使用93
三、宋初的租佃制生产关系95
第二节 城乡分治和城乡新户籍制度的产生97
一、主、客户制与乡村主户五等户籍制的产生97
二、城乡分治与城镇坊郭十等户籍制的产生101
三、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厢坊制”105
第三节 宋初的赋税与历史上首部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107
一、田赋、“沿纳”与田赋征收时间的改进107
二、商税与历史上首部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111
第四节 宋初的役法与对夫役的改革115
一、官户役的重设与废除115
二、夫役的改革与役兵(厢军)117
三、职役120
第四章 宋初的行政制度与军事制度124
第一节 三省六部制的破坏与宋初的中央政府机构124
一、中书与宰相、副相、使相124
二、枢密院、宣徽院128
三、三司129
四、新设机构:审官院、流内铨、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三班院130
五、二府、三司以外的重要机构:二司三衙、翰林学士(学士院)、大理寺132
六、官、职、差遣的形成134
第二节 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136
一、路的设置与路级机构136
二、州长官自节度使、刺史向知州转化及州的属官140
三、县级:重设县尉、新设知县及监镇148
第三节 北宋的禁军、厢军,武官寄禄官称及宋初的地方军事机构151
一、宋初的地方军事机构:部署司、钤辖司、巡检司与都监、监押151
二、武官寄禄官称:班官、横班、东西班、使臣和节度使、刺史系列153
三、禁军157
四、厢军164
第五章 北宋中叶的改革浪潮(上):庆历新政169
第一节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69
一、澶渊之盟后的政治形势169
二、刘太后专政与积贫状况的加剧174
三、对西夏战争中暴露出的积弱形势182
第二节 “庆历新政”及“新政”失败以后的政治形势189
一、庆历新政189
二、改革的失败193
三、仁宗时期的起义、兵变与叛乱195
四、短促的英宗时期200
第六章 北宋中叶的改革浪潮(下):王安石变法204
第一节 王安石变法204
一、王安石的起用204
二、王安石变法207
三、开发湘西、经略河湟及与交趾的战争224
四、王安石的两次罢相229
五、宋神宗主持下的改革活动234
第二节 元祐更化与绍圣绍述239
一、哲宗之立239
二、元祐更化242
三、哲宗绍述257
第七章 北宋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66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266
一、耕地的扩大266
二、农田水利的兴修273
第二节 手工业的兴盛278
一、采矿与冶炼业278
二、铸钱业284
三、纺织手工业287
四、制盐、制茶、制瓷等手工业290
五、首都开封的手工业296
第三节 商业的繁荣300
一、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中后期城镇商业的繁荣300
二、商业税额所反映的各城、镇商业兴盛简况305
三、乡村经济中心“镇”的兴起308
四、榷场与和市贸易309
五、海外贸易312
第四节 北宋的货币与纸币的问世313
一、北宋的主要货币:铜钱、铁钱313
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18
三、北宋末年的纸币“钱引”323
第八章 北宋中后期的行政制度、法制、赋税与役法325
第一节 元丰官制改革与北宋末年的官制变化325
一、三省六部制的重建326
二、北宋中后期新设的路级机构333
三、北宋末年的官制变化336
第二节 封建法治的加强340
一、修订与完善法律、法规341
二、新科明法、进士试断案343
三、传播法律知识345
第三节 田赋附加税 商税348
一、支移(移输)348
二、折变(折纳)、预催352
三、和买(附:布估钱、科配)354
四、和籴358
五、商税361
第四节 役法与役法改革364
一、春夫役364
二、仁宗时衙前役的变化367
三、衙前役与免役法372
四、省并州县以减职役376
五、其他州、县、乡役的变化379
六、特殊的“养马役”:“户马法”和“都保养马法”380
第九章 北宋中后期思想、文化的革新385
第一节 新儒学“宋学”的形成与“新学”派独尊时期385
一、儒、佛、道学的相互渗透385
二、宋学先驱与宋学的初步形成及其特征387
三、新学、理学、蜀学学派的形成 新学派独尊时期390
第二节 文学、绘画、书法的革新394
一、古文运动394
二、诗风的革新398
三、柳永、苏轼对词风的创新399
四、尚意派书法的形成400
五、院体画 文人画(写意画)派的创立 雕塑402
第十章 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及其灭亡405
第一节 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405
一、徽宗之立405
二、祸国殃民的蔡京、童贯集团407
第二节 宋江、方腊起义412
一、宋江起义412
二、方腊起义415
第三节 金灭北宋418
一、宋、金“海上之盟”418
二、关于燕、云归宋的交涉419
三、金军南侵与北宋灭亡420
第十一章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425
第一节 宋王朝的重建与南迁425
一、宋王朝的重建425
二、宋室南迁与金军渡江南侵427
三、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436
四、宋金富平之战438
五、江淮义军的抗金斗争441
六、钟相起义443
第二节 宋金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444
一、和尚原、仙人关之战,金军侵川战争的失败444
二、岳飞收复襄阳地区446
三、镇压杨么起义448
四、伪齐南侵的失败,南宋的淮西兵变451
五、宋金第一次绍兴和议455
第三节 岳飞北伐中原 绍兴和议457
一、刘锜顺昌保卫战457
二、岳飞北伐中原459
三、绍兴和议463
四、高宗在位后期的政治形势467
第十二章 南宋中期的政治、军事形势471
第一节 孝宗中兴472
一、采石之战472
二、孝宗之立477
三、隆兴北伐与议和482
四、孝宗之治484
五、短促的光宗时期488
第二节 权臣秉政的宁宗时期489
一、宁宗之立489
二、韩侂胄擅权与开禧北伐490
三、嘉定和议后奸臣史弥远擅权时期496
第十三章 南宋晚期的腐朽统治 元灭南宋499
第一节 南宋晚期的腐朽统治499
一、理宗之立499
二、作为傀儡的理宗前期501
三、理宗亲政后的南宋政局503
第二节 元灭南宋510
一、傀儡皇帝宋度宗510
二、元灭南宋513
第十四章 南宋的社会经济518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租佃、雇佣关系的不平衡性518
一、开垦荒地518
二、兴修水利524
三、建康府所属各县租佃、雇佣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性529
第二节 矿冶业、铸钱业与其他手工业531
一、衰减的矿冶业与铸钱业531
二、兴盛的丝织业、制瓷业535
第三节 商业、榷场与海外贸易538
一、以临安为代表的南宋城市商业538
二、从澉浦镇的发展管窥南宋乡村经济发展之一斑541
三、榷场贸易545
四、海外贸易546
第四节 纸币“会子”及其他货币549
一、铜钱与铁钱549
二、国家发行的纸币“会子”550
三、其他纸币554
四、虚银本位纸币“银会子”556
五、南宋末年的纸币“铜钱关子”557
第十五章 南宋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法制、赋税和役法558
第一节 精简机构 城市制度的变化558
一、宰执官称的改变与省并机构558
二、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561
三、厢坊制向隅坊(巷)制的转变 城市消防制度564
第二节 变化了的南宋军事制度571
一、御营司、三衙571
二、地区性军事机构572
三、南宋大军574
四、南宋地方军(禁、厢军)与地方军事机构577
第三节 南宋的法制与刑制578
一、孝宗时期任法治国与南宋末年的“非法残民”578
二、刑制581
第四节 赋税和役法584
一、预催、预借、经总制钱等584
二、商税586
三、南宋特有的“义役”588
第十六章 南宋的学术与文化591
第一节 宋学三大学派及事功学派591
一、南宋初年秦桧与理学派的微妙关系591
二、孝宗时的“百家争鸣”595
三、理学的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的确立598
第二节 文学、史学、绘画与石刻599
一、文学599
二、史学604
三、绘画与石刻607
第十七章 宋代的科学技术610
第一节 数学610
第二节 天文学与历法612
一、天文学612
二、历法613
第三节 物理学与化学615
一、物理学615
二、化学618
第四节 医药学620
一、药学620
二、医方学622
三、内、外、儿、产、眼、针灸等科623
四、法医学625
第十八章 宋代的教育与科举628
第一节 教育628
一、私学、书院628
二、州、县学的兴起630
三、太学的兴建与州、县学的扩展631
四、三舍法633
五、南宋的教育635
六、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636
七、科举改革与教育的关系643
第二节 科举645
一、宋初的科举645
二、科举制度的改革649
三、进士的分甲(等)656
四、武举、童子举658
第十九章 宋代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创建执政官“官邸”(在任时居住)664
第一节 宋代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664
一、亲族回避制度664
二、地区回避制度666
三、职务回避制度667
第二节 创建执政官“官邸”(在任时居住)669
一、创建“官邸”的原因及“东府”、“西府”的建成670
二、司马光改变了“东府”、“西府”的纯住宅性质671
三、自蔡京以后权相不住“官邸”672
四、南宋的“官邸”——“诸府”、“百官宅”等673
第二十章 宋代的交通、邮传与轿子的产生677
第一节 交通与邮传677
一、交通677
二、邮传(递铺)681
第二节 轿子的产生691
一、兜子与檐子(肩舆)691
二、轿子的产生与发展692
三、凉轿与暖轿693
第二十一章 宋代社会生活与宗教696
第一节 生活习俗与社会风俗696
一、由席地而坐到使用高脚桌、椅、凳的转变696
二、服饰 室屋702
三、婚仪706
四、丧俗708
五、节庆709
六、社会713
第二节 曲艺、傀儡戏、(纸、皮)影戏、杂剧、杂技715
一、曲艺717
二、傀儡戏、(纸、皮)影戏、杂剧、南戏719
三、杂技、魔术、相扑721
四、乡镇艺人(江湖艺人)723
第三节 宗教724
一、佛教724
二、道教728
三、披带、剃度与度牒731
宋代大事年表734
后记745
增订后记747
热门推荐
- 1222116.html
- 1063860.html
- 3373995.html
- 2581175.html
- 883169.html
- 1332135.html
- 3001129.html
- 1862229.html
- 1008291.html
- 1042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0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6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3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8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8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