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515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1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5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8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3

一、思想政治教育13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5

三、思想与行为16

四、灌输与疏导18

五、内化与外化2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23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2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科31

第四节 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运用的主要方法34

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意义35

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要方法37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4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和标志40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40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标志4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49

一、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50

二、近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5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61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61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69

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成果74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7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7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77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8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94

一、导向性94

二、群众性101

三、渗透性104

四、综合性107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114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114

一、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11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118

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121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2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129

一、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129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2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135

四、构建精神家园139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144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144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144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146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5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153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15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155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158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158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160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引导16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166

一、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166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170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17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73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17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17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78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179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181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18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192

一、理想信念教育193

二、爱国主义教育195

三、民主法治教育197

四、全面发展教育200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20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205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205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208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20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211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211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212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213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2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219

一、民主平等关系219

二、主导主动关系220

三、双向互动关系221

四、相互转化关系222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223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重要性224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原则224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方式226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3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230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230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作用23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234

一、以人为本234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235

三、理论联系实际237

四、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结合239

五、知行统一240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24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44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4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247

三、采用其他学科的教育方法25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53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正确选择254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256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26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作用261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及其必要性261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26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与特点264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265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27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运用与开发279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279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280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281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84

第一节 互联网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84

一、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284

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性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87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新课题29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294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298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304

第三节 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08

一、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309

二、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312

三、正确处理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14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31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及其类型317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317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318

三、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321

第二节 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22

一、现代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22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环境的作用334

三、正确对待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3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选择与建设339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选择340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341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34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343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343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344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347

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34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350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体制351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制度351

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35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355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作用356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357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360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36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与特点367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367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特点36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371

一、思想政治素质371

二、本职业务素质374

三、科学文化素质377

四、身心健康素质37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381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织建设381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384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387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39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392

一、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393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39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条件398

一、创新发展的理论条件399

二、创新发展的实践条件401

三、创新发展的主体条件40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405

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406

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中的创新408

三、借鉴相关成果中的创新410

四、立足教育实践中的创新413

阅读文献417

人名译名对照表420

后记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