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国亭,刘秉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3587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的基本概念1
1.2 环境的分类2
1.3 环境要素及其特性3
1.3.1 环境要素3
1.3.2 环境要素的特性4
1.4 环境效应和环境系统的功能特性6
1.4.1 环境效应6
1.4.2 环境系统的功能特性8
1.5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0
1.5.1 环境问题10
1.5.2 环境保护的四个阶段12
1.6 环境公害警示录12
1.7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5
1.7.1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15
1.7.2 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15
1.8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6
1.8.1 漫长的孕育期16
1.8.2 快速的形成发展期17
1.8.3 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8
1.9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21
1.9.1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1972~1978年)21
1.9.2 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23
1.9.3 可持续发展时期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25
思考题29
第2章 生态学基础30
2.1 生态学30
2.1.1 生态学概念与发展30
2.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2
2.2 生态系统32
2.2.1 生态系统32
2.2.2 生态系统的组成34
2.2.3 生态系统的结构37
2.2.4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38
2.3 生态系统的功能41
2.3.1 食物链和营养级41
2.3.2 能量流动43
2.3.3 物质循环44
2.3.4 信息传递45
2.3.5 生物量生产46
2.4 生态平衡46
2.4.1 生态平衡46
2.4.2 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47
2.4.3 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标志49
2.4.4 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50
2.4.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1
2.5 复合生态平衡52
2.5.1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2
2.5.2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53
2.5.3 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四个主要矛盾54
2.6 生态文明55
2.6.1 生态文明55
2.6.2 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57
思考题58
第3章 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59
3.1 人口与环境59
3.1.1 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现状59
3.1.2 世界人口展望62
3.1.3 人类种群的动态变化63
3.1.4 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64
3.1.5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65
3.1.6 环境与健康68
3.2 可持续发展战略73
3.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73
3.2.2 可持续发展观点76
3.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76
3.2.4 中国与可持续发展77
思考题79
第4章 水污染及控制技术80
4.1 水资源80
4.1.1 水资源80
案例4.1 南水北调81
4.1.2 水体与天然水的组成81
4.1.3 水循环82
案例4.2 海绵城市83
案例4.3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85
4.2 水体自净与水体污染86
4.2.1 水体自净86
4.2.2 水体污染87
4.2.3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90
4.2.4 水质指标95
4.2.5 水质分类及污水排放标准99
4.3 水体富营养化101
4.3.1 富营养化的特征101
4.3.2 水体富营养化类型102
4.3.3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103
4.3.4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05
4.3.5 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106
4.3.6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107
4.4 重金属污染108
4.4.1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09
4.4.2 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分析109
4.4.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10
4.4.4 防治对策与措施111
4.5 水污染治理原则和技术112
4.5.1 水污染治理原则112
4.5.2 废水处理的分类及基本方法113
4.6 物理处理法116
4.6.1 过滤法117
4.6.2 沉淀法117
4.6.3 气浮法118
4.6.4 离心分离119
4.7 化学处理法119
4.7.1 混凝法120
4.7.2 化学沉淀法121
4.7.3 氧化还原法121
4.7.4 中和法122
4.7.5 电解法122
4.8 物理化学处理法123
4.8.1 萃取法123
4.8.2 吸附法124
4.8.3 离子交换法124
4.8.4 膜分离技术124
4.9 生物处理法126
4.9.1 废水生物处理法的产生与发展127
4.9.2 好氧生物处理128
4.9.3 厌氧生物处理129
思考题130
第5章 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131
5.1 大气环境概述131
5.1.1 大气的结构131
5.1.2 大气的组成132
5.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133
5.2.1 大气污染源133
5.2.2 大气污染物134
5.2.3 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37
5.3 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139
5.3.1 根据污染物性质划分139
5.3.2 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140
5.4 酸雨141
5.4.1 酸雨的定义和现状141
5.4.2 酸雨的危害141
5.4.3 酸雨的形成机理142
5.5 温室效应144
5.5.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144
5.5.2 温室气体144
5.5.3 控制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和对策146
案例5.1 清洁发展机制147
5.6 臭氧层保护149
5.6.1 臭氧层的形成和臭氧空洞149
5.6.2 臭氧层损耗原因150
5.6.3 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151
5.7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52
5.7.1 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52
5.7.2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60
5.7.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61
案例5.2 APEC蓝164
5.8 室内空气污染165
5.8.1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165
5.8.2 室内气态污染物166
案例5.3 毒寝室事件168
思考题169
第6章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170
6.1 固体废物概述170
6.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国内外现状170
6.1.2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171
6.2 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其危害173
6.2.1 对土壤的污染173
6.2.2 对大气的污染174
6.2.3 对水体的污染174
6.2.4 对人体的危害174
6.3 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和技术175
6.3.1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政策175
6.3.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176
案例6.1 郑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77
6.3.3 我国工矿业固体废物利用情况178
6.4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180
6.4.1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方法180
6.4.2 城市垃圾的处置和利用180
6.5 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181
6.5.1 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181
6.5.2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182
6.5.3 清洁生产182
6.5.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182
6.6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82
6.6.1 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对人类的毒害182
6.6.2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183
6.6.3 城市矿产——再生金属、报废汽车、电子产品的拆解和回用183
案例6.2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河南大周再生金属184
第7章 清洁生产186
7.1 清洁生产概论186
7.1.1 清洁生产的由来186
7.1.2 清洁生产的概念187
7.1.3 清洁生产的内涵189
7.1.4 清洁生产的目标190
7.1.5 清洁生产的特点191
7.1.6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关系192
7.1.7 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193
7.1.8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194
案例7.1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践行清洁生产195
7.2 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195
7.2.1 实行清洁生产审计196
7.2.2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196
7.2.3 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197
7.2.4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197
7.2.5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197
7.2.6 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198
7.3 ISO 14000与清洁生产198
7.3.1 ISO 14000标准198
7.3.2 ISO 14000与清洁生产202
第8章 环境管理205
8.1 环境管理概述205
8.1.1 环境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05
8.1.2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206
8.1.3 环境管理的内容206
8.1.4 环境管理的特点207
8.2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207
8.3 环境管理的基本策略211
参考文献214
附录21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15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27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38
热门推荐
- 1033722.html
- 1620401.html
- 2993819.html
- 3232751.html
- 1749200.html
- 900922.html
- 3170444.html
- 1749368.html
- 2038470.html
- 1771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2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3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5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0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8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9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7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