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电微光摄影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H.V.索尔著;王顺德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402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光电微光摄影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光电成象的概述1
1.0 引言1
1.1 辐射特性3
1.2 光电成象技术10
1.3 微光成象的历史15
第二章 夜天光22
2.0 引言22
2.1 月光28
2.2 气辉33
2.3 星光36
2.4 对流层的热辐射40
2.5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40
2.6 夜间反射率42
第三章 象增强器的特性48
3.0 引言48
3.1 静电聚焦象增强器51
3.2 磁聚焦象增强器54
3.3 近贴象增强器55
3.4 多级增强器56
3.5 高速变象管摄影技术62
3.6 分立通道电子倍增式象增强器72
3.7 固体象增强器76
3.8 拉耳芒型照象管79
第四章 微光透镜系统84
4.0 引言84
4.1 透镜参数对图象性质的影响85
4.2 快速透镜的设计92
4.3 物镜的考虑107
4.4 回转稳定的透镜系统108
第五章 象增强器电子照相111
5.0 引言111
5.1 实验系统112
5.2 被动夜间摄影机的分析118
5.3 摄影机设计的考虑126
第六章 微光电视129
6.0 引言129
6.1 超正析摄象管的特性131
6.2 象增强器-超正析摄象管147
6.3 微光光导摄象管148
6.4 电视中的噪音153
6.5 超正析摄象管和光导摄象管中的图象惯性155
6.6 红外电视158
第七章 荧光体显视器的照相记录160
7.0 引言160
7.1 荧光体显示器的特性162
7.2 荧光体面板亮度的实际测量和估算168
7.3 胶卷特性170
7.4 荧光体-胶卷系统的考虑173
7.5 光学象的传递175
7.6 阴极射线管的特性182
7.7 微光电视记录183
第八章 特殊的电视记录技术187
8.0 引言187
8.1 光束记录188
8.2 电子束记录203
8.3 记录特性的比较215
第九章 图象记录材料218
9.0 引言218
9.1 记录材料的鉴定223
9.2 电照相记录225
9.3 电介质记录236
9.4 金属氧化物还原记录241
9.5 重铬酸盐胶体层记录242
9.6 自由基记录242
9.7 电解记录243
9.8 重偶氮记录245
9.9 光致色互变记录247
9.10 光化学记录249
9.11 光聚化记录249
第十章 微光仪器及其应用252
10.0 引言252
10.1 微光天文学253
10.2 高速微光摄影象管261
10.3 X射线成象系统264
10.4 显微镜学269
10.5 结构分析273
10.6 微光电视的海上应用273
10.7 未来的潜力274
第十一章 微光光电元件物理284
11.0 引言284
11.1 光电阴极285
11.2 电子透镜特性292
11.3 电视电子束扫描301
11.4 象管的背景发射302
11.5 二次发射307
11.6 增强器理论308
11.7 环境效应311
第十二章 成象接收器的比较315
12.0 引言315
12.1 眼睛的性能318
12.2 照相探测器326
12.3 象增强器334
12.4 微光电视336
12.5 系统的比较339
12.6 比较小结349
第十三章 电子照相的数学分析353
13.0 引言353
13.1 调制传递函数355
13.2 描述模型356
13.3 边缘梯度技术371
13.4 实验结果374
13.5 调制传递函数的概率分布376
13.6 参量分析377
第十四章 微光图象的鉴定380
14.0 引言380
14.1 总的考虑381
14.2 目标的描述382
14.3 理论探测范围383
14.4 所需要的视场388
14.5 象的探测和识别390
14.6 多焦距仪器392
文献目录395
热门推荐
- 3156378.html
- 986620.html
- 3858026.html
- 216218.html
- 2976913.html
- 267394.html
- 3156426.html
- 1546332.html
- 46730.html
- 396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4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9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0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2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7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