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篆刻创作解读 汉印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篆刻创作解读 汉印卷
  • 谷松章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ISBN:75401096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5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篆刻创作解读 汉印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秩序的曙光1

界格的退化2

水到渠成3

脱去界格的“急先锋”4

汉印文字的笔画弹性5

汉印文字的形体弹性6

汉印文字的结构弹性(上)7

汉印文字的结构弹性(下)8

汉印文字的线条弹性9

为什么嵌合(上)10

为什么嵌合(下)11

汉印文字的制作特色12

制作特色的“功绩”(上)13

制作特色的“功绩”(下)14

汉印与形式规律(上)15

汉印与形式规律(下)16

一脉相承17

“退步”与“进步”17

隶意的影响18

草率中的时代特征19

外形略扁的奥妙20

小印的宽容度21

私印作风22

超前两千年22

一笔见高古23

绝无仅有“庄长兄”24

惟美不惜命25

精妙绝伦的“骆青”26

形式新奇 手法纯粹27

朱白双象28

封闭开放 相映成趣29

同文异趣 各臻其妙(上)30

同文异趣 各臻其妙(下)31

放得开与收得住32

法无定法33

不被素材左右34

素材的可塑性35

“××令印”的最佳之作35

精微处见高下36

一笔之失36

巧用同形37

同形联系38

尚可完善39

半通印的重心偏移39

两字印的处理与四字印的处理40

答案不止一个40

半通印的印边优势41

另一层面的斜41

以斜取势(二)42

以斜取势(一)42

以斜取势(三)43

以斜求满 以满掩斜44

有往有收44

斜的扰动45

固定结构的斜率弹性46

笔势的聚合47

斜角呼应(上)48

斜角呼应(下)49

呼应的心情50

先对比后呼应50

牵一发而动全身51

“天人合一”的一方印52

从上下对比到斜角呼应52

印边内挤对向背的影响53

截然相反的残损效果53

上残提势54

镂空残54

面残与“飞白”55

漫残55

逼边通残56

无病诈病57

排叠垂直破边57

字间残损对章法格局的改变58

上下分家与左右分家59

有序与无序59

齐与不齐60

错落求变61

不勉强求齐61

不到位 见生气62

仅开窗子是不够的62

节奏的变化63

一反常规63

外紧内松64

怎么打圆场64

关注密集排叠65

整与碎65

留红也是分量66

量与势的平衡66

举重若轻67

求情趣与求气势67

变化而不失自然68

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68

笔势与重心69

不为汉人用 只为今人赏69

苦心经营 不落痕迹70

以字为单位的习惯影响70

活用与套用71

一印与一字的差别72

“王”、“田”之别73

突出反差73

有了机会 抓得住吗74

巧用线面对比75

汉人对细节的敏感75

小巧玲珑76

繁简由之76

笔画粗收77

营造宽松的氛围78

争取宽容度78

局部圆笔的作用79

同中有异80

动静对比80

圆的柔和81

巧用转折形态81

一方开汉鸟虫篆玉印先河的印章82

考证与拼装83

鼎鼎大名的“緁伃妾娋”83

鸟虫篆印章的羽毛装饰84

上下有别85

盘曲也应有度85

汉玉印中的“长沙特产”86

汉玉印的温润87

汉玉印的清刚87

玉印作风88

整饬不掩流美88

印泥的遗憾89

十二笔法则(上)90

十二笔法则(下)91

多于十二笔怎么办(上)92

多于十二笔怎么办(中)93

多于十二笔怎么办(下)94

“三平一变”的章法格局95

汉白文九字印式(上)96

汉白文九字印式(下)97

多字印的横排叠98

汉代的多字印99

等量齐观99

荒诞不经100

白文作风 独具异象100

汉无边朱文印101

汉代的朱文印(上)102

汉代的朱文印(下)103

并非越工越好104

汪关的“焊接点”104

变数全看朱文105

反而制造了麻烦106

太似为媚俗106

将计就计107

聊备一格107

难以两全其美108

“汉代的齐白石”108

错位也是一种美109

柔和舒缓109

线条的独立感110

切刀鼻祖110

印出燕赵111

狂狷不掩清雅111

谁更“跋扈”112

重新认识一方印112

反向叠加113

朱白不能两全者113

秦汉定制与“把政策用足”114

置之赵之谦印谱可乱真者114

刀痕冲出笔画的妙用115

偶然与刻意115

注意版本差异(上)116

注意版本差异(下)117

伪在何处118

重新走向无序119

汉印传统式微的年代120

明代的汉印式创作与“明人习气”(上)121

明代的汉印式创作与“明人习气”(下)122

汪关的仿汉印123

笔意化与制作化(上)124

笔意化与制作化(下)125

难易得失126

浙派与汉式印章(上)127

浙派与汉式印章(下)128

钱松的汉印式创作129

赵之琛、胡与“切玉法”(上)130

赵之琛、胡与“切玉法”(中)131

赵之琛、胡与“切玉法”(下)132

邓石如的汉印式创作及其影响133

吴让之的汉印式创作134

赵之谦的汉印式创作135

吴昌硕的汉印式创作(上)136

吴昌硕的汉印式创作(下)137

黄士陵的汉印式创作(上)138

黄士陵的汉印式创作(下)139

徐三庚的汉印式创作140

赵叔孺的汉印式创作141

齐白石与汉印142

邓散木的汉印式创作143

来楚生的汉印式创作144

罗福颐的汉印式创作145

方介堪的汉印式创作与鸟虫篆印(上)146

方介堪的汉印式创作与鸟虫篆印(下)147

朱复戡的汉印式创作148

沙孟海的汉印式创作149

后记1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