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叶依广,葛海蛟,王启仿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4499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1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3

一、产业结构3

二、产业结构演进4

三、产业结构演进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6

四、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7

第二节 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9

一、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9

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效益的影响12

三、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方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3

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5

第三节 产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区域比较15

一、各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考察16

二、工业部门增长效应区域差异的实证考察17

三、地区工业结构趋同问题合宜性与非合宜性分析20

第四节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24

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24

二、区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方向25

三、以效率为导向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7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3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算方法34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关概念34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指标35

三、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3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40

一、对所研究区域的界定40

二、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指标41

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42

四、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变化特征44

五、湖北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特征49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51

一、区域土地形态类型结构因素51

二、交通区位因素53

三、区域科技与人力资源质量因素54

四、区域产业结构因素56

五、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因素59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60

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61

二、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62

三、谋求经济相对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的共同发展65

第三章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69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分析方法69

一、研究背景69

二、分析方法70

第二节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72

一、江苏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变化趋势72

二、江苏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分析76

三、江苏省区域城市综合实力的非均衡发展状况78

四、江苏省区域城市辐射力评价80

第三节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81

一、投资与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关系82

二、投资率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82

三、投资效率差距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距83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85

一、对梯度推移理论的思考85

二、对点轴开发理论的思考87

三、对辐射理论的思考89

第四章 外向型区域经济发展92

第一节 外向型区域经济发展概述92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94

一、外贸出口与区域经济总量95

二、出口产品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95

三、出口导向与外资的增长99

第三节 外资与区域经济发展101

一、外资与区域经济总量101

二、外资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03

三、外资的结构性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04

四、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107

五、外资与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10

第四节 外向型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112

一、经济区位112

二、经济基础113

三、投资政策115

四、人力资源118

五、主导产业120

六、投资环境121

第五节 外向型区域经济优化方向与政策选择123

一、外向型区域经济的优化方向124

二、外向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127

第五章 标准耕地经济评价及区域比较134

第一节 标准耕地135

一、标准耕地及其确立缘由135

二、标准耕地经济评价的意义136

第二节 标准耕地经济评价原理137

一、耕地的因素分析137

二、耕地经济评价的理论依据139

三、标准耕地经济评价因素选择140

四、标准耕地经济评价原则141

第三节 标准耕地经济评价方法144

一、耕地经济评价单元的划分144

二、标准耕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45

三、标准耕地经济评价方法148

第四节 标准耕地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151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151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52

第五节 标准耕地经济评价的区域比较161

一、江苏省标准耕地经济评价区域比较分析161

二、标准耕地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应用162

第六章 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165

第一节 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概述166

一、长江流域西部地区概况166

二、长江流域东部地区概况167

第二节 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比较168

一、长江流域东西部自然资源禀赋比较169

二、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171

三、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发展活力与竞争力比较175

四、长江流域东西部人民生活水平比较177

五、长江流域东西部特色文化比较177

第三节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78

一、地理区位条件179

二、自然条件与交通状况179

三、经济发展起点的差异180

四、基础设施条件180

五、产业布局与投资导向181

六、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及相应的投资政策和优惠政策183

七、对外开放184

第四节 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协作探讨186

一、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分析186

二、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重点领域189

三、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应注重的问题191

第五节 长江流域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193

一、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互补性经济竞争优势194

二、创建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197

三、培育西部的长期持续发展能力198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203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内涵、目标与意义203

一、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一般概念及内涵203

二、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内涵与目标205

三、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特殊意义206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现状的基本评价207

一、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已有成就与主要特征207

二、长三角区域市场仍然呈现明显的”非一体化”格局207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与问题209

一、行政壁垒是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209

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欠完善是长三角区域市场非一体化的根源211

三、缺乏有效协调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212

第四节 借鉴欧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关经验,促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212

一、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指南针214

二、建立权威的协调机构,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组织保障214

三、消除各种市场一体化障碍,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首要步骤214

四、确立公平有序的竞争规则,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215

五、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大企业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中流砥柱215

六、保障消费者利益,赢得民众支持是欧洲统一市场建设的根本215

第五节 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216

一、一个总体构想216

二、把握两个关键217

三、完善三项制度219

四、开展四项具体工作222

第八章 区域产业集聚探析224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聚区224

一、产业集聚的必然性224

二、产业集聚的涵义225

三、产业集聚区的类型226

第二节 产业集聚特征与演变227

一、产业集聚的特征227

二、产业集聚的演变规律230

第三节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与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231

一、产业集聚发生机制231

二、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及其源泉235

第四节 国内外产业集聚实践238

一、国外产业集聚的经典案例:美国的硅谷238

二、中国产业集聚案例: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聚240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43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4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构成245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47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248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构成与基本内容249

四、区域经济系统调控252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254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256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56

二、中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258

三、现阶段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途径与对策258

第十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考察261

第一节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61

一、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261

二、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263

三、新时期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265

第二节 我国的区域产业布局269

一、我国区域产业布局的演变269

二、我国区域产业布局现状272

三、我国区域产业布局趋势273

第三节 增长极理论与西部开发274

一、增长极理论274

二、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与启示276

三、增长极理论在西部开发中的应用278

第四节 西部城市化问题思考280

一、对西部城市化现状的认识281

二、对西部城市化道路的思考282

三、对西部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的思考283

四、对西部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284

五、对西部城市化发展有关政策的思考285

后记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