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 (日)秋山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4301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1章 单自由度体系的输入能量9

1.1 力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9

1.2 输入能量的基本特性12

1.2.1 无阻尼弹性体系的输入能量12

1.2.2 有阻尼弹性体系的输入能量13

1.2.3 弹塑性体系的输入能量14

1.2.4 能量谱的形状15

1.2.5 有效周期的概念19

1.2.6 有效周期的算例19

注:地面运动输入的能量24

第2章 多自由度体系的输入能量26

2.1 连续体的弹性响应26

2.1.1 振型分析26

2.1.2 剪切杆的算例29

2.2 剪切型多层结构的弹塑性响应34

第3章 结构的损伤39

3.1 损伤的表达39

3.2 剪切型理想弹塑性体系的基本损伤分布41

3.3 最优屈服剪力系数分布42

3.4 多层结构层间损伤分布规则44

3.4.1 基本损伤分布规则44

3.4.2 损伤集中指数n45

3.4.3 损伤分布算例47

3.5 层间损伤分布规则51

第4章 累积塑性变形和最大塑性变形55

4.1 最大变形的意义55

4.2 累积塑性变形与最大变形的对应关系56

4.3 η-μm关系的定量化58

4.3.1 分析参数58

4.3.2 理想弹塑性恢复力模型的算例60

4.3.3 考虑包辛格效应的理想弹塑性型恢复力模型的算例63

4.3.4 具有刚度退化型恢复力模型的算例64

4.3.5 等价往复滞回次数66

4.4 残余变形67

4.5 等价线性化模型的成立条件68

第5章 阻尼耗能69

5.1 阻尼的概念69

5.2 阻尼耗能69

5.3 设计用VD谱72

5.4 阻尼耗能的统一评价75

5.4.1 由滞回阻尼类推黏滞阻尼75

5.4.2 滞回阻尼与黏滞阻尼的耦合76

第6章 基于能量平衡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框架80

6.1 抗震结构80

6.2 基本公式82

6.3 基本参数的确定84

6.3.1 满足ai/a1=-ai的ci,si,k184

6.3.2 pi的设定86

6.3.3 针对iDη变化的处理88

6.4 1Dη值93

6.5 变形需求95

6.5.1 基于η1的表达95

6.5.2 变形量的直接表达95

6.6 多层结构的有效周期97

第7章 隔震结构99

7.1 隔震结构的发展史99

7.2 隔震结构能够实现的原因101

7.3 隔震结构的基本公式105

7.4 上部结构为弹性时的隔震结构110

7.5 隔震结构的优越性和今后展望110

第8章 刚柔混合结构112

8.1 刚柔混合结构概述112

8.2 刚柔混合结构的基本公式113

8.3 刚柔混合结构的可能性118

第9章 有关抗震设计的补充124

9.1 多层结构各层的特性124

9.1.1 多层结构的层分解124

9.1.2 层框架的分解与合并126

9.1.3 合并框架单元的耗能能力129

9.2 一般体系等效为理想弹塑性体系131

9.2.1 一般恢复力特性131

9.2.2 一般损伤分布准则132

9.2.3 一般体系等效为理想弹塑性体系136

9.3 p-δ效应137

9.3.1 p-δ效应的大小137

9.3.2 p-δ效应对恢复力特性的影响138

9.3.3 p-δ效应对结构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139

9.3.4 抗震设计中的p-δ效应140

9.4 抗震性能评估公式142

9.4.1 抗震单元并列(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142

9.4.2 抗震单元串联(先后发挥作用)的情况144

9.4.3 构件的Ds值145

9.4.4 梁屈服型结构的Ds值147

9.5 弯曲变形的影响149

9.5.1 基本周期149

9.5.2 弯剪型结构的总输入能量149

9.5.3 弯剪型结构的最优屈服剪力系数分布150

9.6 扭转响应151

9.6.1 含扭转变形的结构151

9.6.2 总输入能量152

9.6.3 损伤预测153

9.6.4 可忽略不计扭转影响的条件154

9.6.5 一般体系的损伤预测155

9.6.6 多层结构的损伤集中156

9.7 各种场地的能量谱157

9.7.1 基于一维波动理论的分析结果157

9.7.2 兵库县南部地震的能量谱159

第10章 设计例题164

10.1 概述164

10.2 设计用能量谱164

10.3 设计用公式及主要参数166

10.3.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66

10.3.2 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169

10.3.3 刚柔混合结构172

10.4 数值算例173

10.5 框架-剪力墙结构182

第11章 针对地震动不可预知性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184

11.1 地震动的不可预知性184

11.2 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公式(忽略p-δ效应)184

11.3 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公式(考虑p-δ效应)188

11.4 有效周期190

11.5 例题190

11.6 小结194

11.7 补充:刚柔混合结构的抗震设计195

11.7.1 刚柔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公式195

11.7.2 例题197

11.7.3 刚柔混合结构应采用的输入能量198

11.7.4 小结199

结束语201

附录 恢复力模型206

参考文献2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