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指南·政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仙芝,萧玉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现代出版社
- ISBN:78002870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93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指南·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哲学3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4
单元训练4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9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9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9
第三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0
第四节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0
单元训练10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1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5
第二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6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6
第四节 辩证法的主要范畴19
单元训练20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26
第一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26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26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26
第四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27
第五节 真理与价值28
单元训练29
第五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6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6
第二节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6
第三节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7
第四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38
单元训练39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4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42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2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3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43
第五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势的更替44
第六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44
单元训练44
第七章 阶级、国家、革命47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本质47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7
第三节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47
第四节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7
单元训练48
第八章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51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51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51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51
单元训练52
第九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54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基本特点54
第二节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4
第三节 人的本质54
第四节 人的价值54
第五节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4
第六节 人的全面发展55
单元训练55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学59
第一章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59
第一节 生产力59
第二节 生产关系59
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59
第四节 经济制度及其类型60
单元训练61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64
第一节 商品64
第二节 货币65
第三节 价值规律66
单元训练68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7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73
第二节 资本的本质75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7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77
单元训练77
第四章 资本积累8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8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2
单元训练82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84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8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85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86
单元训练87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91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9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9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93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94
第五节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95
单元训练95
第七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9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9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99
单元训练99
第三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103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03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103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04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105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06
单元训练106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10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109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09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1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11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111
单元训练11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1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1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116
单元训练1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120
第二节 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120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12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123
单元训练123
第四部分 毛泽东思想129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2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13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33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34
单元训练136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138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138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46
第三节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152
第四节 关于政策和策略154
第五节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155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156
单元训练158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65
第一节 实事求是165
第二节 群众路线165
第三节 独立自主167
单元训练168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7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7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172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173
单元训练173
第五部分 邓小平理论18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8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1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8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82
第四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183
单元训练183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85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185
第二节 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85
第三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188
单元训练18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9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194
单元训练19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
第一节 我国的基本国情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1
单元训练203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207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07
第二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7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8
第四节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208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0
第六节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12
单元训练21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215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15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216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217
单元训练21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221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21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222
第三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23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4
单元训练225
第八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228
第一节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29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229
单元训练231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34
第一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234
第二节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235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236
第四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37
第五节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依法治国239
单元训练24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45
第二节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45
第三节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46
单元训练24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251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51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52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53
第四节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54
单元训练255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258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58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259
单元训练26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62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64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65
第五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266
单元训练267
第六部分 中共党史2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273
第一节 五四运动27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7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74
第四节 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275
单元训练276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0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80
第二节 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82
第三节 “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机会主义的结束283
第四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284
第五节 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285
第六节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287
第七节 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287
第八节 延安整风288
第九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的胜利289
第十节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289
第十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90
单元训练29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95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295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95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296
单元训练2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01
第一节 “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3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05
第四节 “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306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及其经验教训307
单元训练311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14
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314
第二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15
第三节 党的“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15
第四节 党的“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316
第五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317
第六节 党的“十四大”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18
第七节 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320
单元训练321
第七部分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32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32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327
第二节 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328
第三节 毛泽东党的学说思想的主要内容330
第四节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332
第五节 “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333
单元训练334
第二章 党的纲领339
第一节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339
第二节 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339
第三节 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340
单元训练341
第三章 党的性质34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45
第二节 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346
第三节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46
单元训练347
第四章 党的宗旨350
第一节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50
第二节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50
第三节 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351
单元训练352
第五章 党的领导355
第一节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55
第二节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356
第三节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35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58
单元训练359
第六章 党的思想建设364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364
第二节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364
第三节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365
单元训练366
第七章 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369
第一节 坚持共产党员标准369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69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370
单元训练371
第八章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374
第一节 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374
第二节 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375
第三节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376
单元训练377
第九章 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379
第一节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379
第二节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379
第三节 发扬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380
第四节 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纪律381
单元训练384
第十章 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388
第一节 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388
第二节 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389
第三节 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90
第四节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391
单元训练393
第十一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396
第一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的重要性396
第二节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396
第三节 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原则397
单元训练399
第十二章 维护党的团结402
第一节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402
第二节 党的团结的基础402
第三节 坚持党的团结,同危害党的团结的言行做斗争403
单元训练404
第十三章 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406
单元训练407
第八部分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1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11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411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411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412
单元训练413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415
第一节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415
第二节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416
第三节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418
第四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19
第五节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420
第六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21
单元训练422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427
第一节 健全民主制度427
第二节 加强法制建设428
第三节 推进机构改革430
第四节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431
第五节 维护安定团结432
单元训练433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437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437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438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439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439
第五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441
单元训练442
第五章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445
第一节 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445
第二节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446
单元训练448
第六章 对外政策451
第一节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51
第二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53
第三节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53
第四节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454
第五节 坚持睦邻友好455
第六节 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455
单元训练456
第九部分 综合训练461
综合训练一461
综合训练二466
综合训练三471
综合训练四476
综合训练五481
热门推荐
- 2601638.html
- 2677150.html
- 679170.html
- 1540776.html
- 2070800.html
- 2217522.html
- 3452535.html
- 3109584.html
- 1021322.html
- 1148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5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4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1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3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0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7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