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图谱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图谱
  • 洪涛主编;周静仪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0268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12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1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行性出血热图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编者的话1

导言 洪涛,D.C.盖蒂谢克1

前言 F.A.莫尔菲3

序 李镐汪5

图解缩写7

图片及说明9

第 一 部分11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地理分布11

图1.EHF的世界分布图11

图2.中国EHF的疫情分布图1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13

图3.黑线姬鼠13

图4.褐家鼠13

图6.一个发热期伴有明显出血的EHF病人14

图5.一个急性期的EHF患者的面部图像14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14

图7.表明一个典型的斑块状出血15

图8.示左上肢呈明显的融合片状及点状出血15

图9.示眼结膜出血16

图10.示胸壁皮肤呈搔抓出血16

图11.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17

EHF病人尸检组织的光学病理18

图12.EHF患者死亡后的肺组织病理图像18

图13.EHF患者死亡后的肺组织病理图像18

图14.EHF患者死亡后的脾组织病理图像19

图15.EHF患者死亡后的肝组织病理图像19

图16.17.EHF患者死亡后的肾组织病理图像20

EHF病毒感染动物组织的光学病理21

图18-20.EHF病毒感染的黑线姬鼠肺组织的光学病理21

肾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22

图21.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5天后的22

大脑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23

图23.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 5天后的23

肺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23

图24.乳沙鼠皮下接种EHF病毒1 8天后的23

椎间神经节细胞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23

图22.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8天后的23

EHF病毒感染Vero-E6细胞不同时间的免疫荧光标记24

图25-30.EHF病毒感染的Vero-E6不同时间的24

免疫荧光标记实验(直接法)24

EHF病毒的基因(RNA)和蛋白质27

图31.EHF病毒(R22株)RNA的三个片段27

图31a EHF病毒基因S片段核苷酸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27

图31b EHF病毒基因M片段的核苷酸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29

图32.PAGE所显示的EHF病毒(R22株)的蛋白质34

免疫胶体金标记的超薄切片)37

EHF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示意图及图解37

第二部分37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学(超薄切片,负染,免疫酶标和37

图33.EHF病毒超薄切片的概貌(R22株)38

图34.EHF病毒(汉滩76-118株)的负染电镜照片39

图35.EHF病毒(R22株)的负染电镜照片40

图36.EHF病毒的免疫酶标的超薄切片(R22株)41

图37.38.EHF病毒的免疫胶体金标记的超薄切片(R22株)42

图39.EHF病毒的多形态特征43

图40.41.感染细胞间隙里的大量病毒颗粒和它们的多形态44

图42.汉滩病毒的超薄切片以及它的负染46

图43-53.EHF病毒的比较形态——汉滩病毒和47

其它布尼雅科病毒的形态比较47

图54.55.经典型的EHF病毒-A9株的形态50

图56.57.从急性期病人的血中所分离的EHF病毒(陈株)51

图58.59.从家猫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C4株)52

图60.61.从社鼠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C94株)53

图62.63.从罗赛鼠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L99株)54

图64-66.从大白鼠的肿瘤中分离到的EHF病毒(B-1株)55

图67.68.从野兔中分离的EHF病毒(Q25株)56

图69.70.从黑线姬鼠肾中分离的EHF病毒(R3株)57

图71.72.从黑线姬鼠脑中分离的EHF病毒(R3株)58

图73.74.正常Vero-E6细胞的超薄切片59

第三部分62

EHF病毒感染细胞的超微病理和它的形态发生学62

第一章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貌62

图75.EHF病毒感染Vero-E6细胞的超薄切片62

图76.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感染细胞的包涵体和病毒颗粒64

图77.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观65

图78.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抗原层和病毒颗粒66

图79.低倍镜下成串的EHF病毒颗粒和它们的相随颗粒67

第二章 EHF病毒包涵体68

图80.颗粒和颗粒丝状包涵体68

图81.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未经常规双染)69

图82.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经常规双染)70

图83.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71

图84.颗粒包涵体和糙面内质网72

图85.86.颗粒包涵体和多聚核蛋白体的增生73

图87.一个巨大的颗粒-丝状包涵体和高氏器复合体74

图88.在高倍镜下所见的包涵体75

图89.颗粒-丝状包涵体的结构76

图90.91.细胞外巨型致密包涵体77

第三章 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层78

图92.93.病毒抗原层与病毒颗粒78

图94.感染细胞的表面被病毒抗原层所包绕80

图95.病毒抗原层和细胞质膜的界限82

图96.97.在感染细胞表面的一团病毒抗原层83

图98.99.病毒抗原层形成的似病毒样的环状物84

图100.101.病毒抗原层在感染细胞表面的进一步变化85

图102.103.病毒抗原层和病毒的释放86

图104.105.病毒抗原层(VAL)和病毒颗粒的释放87

图106.感染早期和晚期细胞表面的抗原层88

图107-109.病毒抗原层显示酶染色阳性反应89

第四章病毒相随颗粒90

图110.111.陷窝中的病毒和病毒相随颗粒90

图112.113.感染细胞外可见成堆病毒颗粒91

图114.115.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和丰富的相随颗粒(VAG)92

图116.117.病毒相随颗粒(VAG)与病毒抗原层93

第五章 EHF病毒的形态发生学94

EHF病毒的形态发生学示意图及图解94

图118.颗粒包涵体和增生的高氏器复合体95

图119.颗粒性包涵体和厚壁小泡96

图120.121.包涵体和病毒的形态发生97

图122.123.细胞外的致密包涵体和不成熟病毒98

图124-126.免疫酶染色的细胞内包涵体99

图127.糙面内质网的增生和丝状包涵体的形成101

图128-130.免疫胶体金标记的包涵体102

图131.132.病毒在高氏器囊泡出芽104

图133.134.管状病毒的形态105

图135.136.带柄的EHF病毒颗粒106

图137.138.感染细胞质膜形成的陷窝107

EHF病毒感染细胞的质膜、微绒毛病变说明108

图139-144.在EHF病毒释放中的细胞质膜及微绒毛108

图145.146.EHF病毒释放的一种可能方式112

图147-149.EHF病毒释放的一种可能方式(汉滩株)114

图150-152.EHF病毒颗粒与支原体的区别116

参考文献1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