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计质量控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军,丁文兴,马小兵,赵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675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数理统计-应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统计质量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质量的基本概念1
1.1.1 产品质量特性1
1.1.2 常用的质量概念2
1.1.3 主要质量指标3
1.1.4 现代质量观3
1.2 质量工程6
1.2.1 质量控制模型7
1.2.2 质量控制方法7
1.2.2.1 抽样检验7
1.2.2.2 统计过程控制8
1.2.2.3 试验设计9
1.2.3 典型的质量工作方法9
1.2.3.1 PDCA循环10
1.2.3.2 质量目标管理11
1.2.4 小结14
1.3 质量控制的发展15
1.3.1 国外质量控制的发展15
1.3.2 我国的质量控制简介16
第2章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18
2.1 质量管理传统工具18
2.1.1 排列图18
2.1.1.1 排列图的概念18
2.1.1.2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18
2.1.1.3 排列图的注意事项20
2.1.2 因果图20
2.1.2.1 因果图的概念20
2.1.2.2 因果图的绘制21
2.1.2.3 因果图的注意事项22
2.1.2.4 排列图和因果图的组合使用22
2.1.3 直方图23
2.1.3.1 直方图的概念23
2.1.3.2 直方图的作用23
2.1.3.3 位置、散度、偏度和峰度24
2.1.3.4 直方图的作图步骤25
2.1.3.5 直方图的观察和分析27
2.1.4 调查表28
2.1.4.1 工序分布调查表29
2.1.4.2 不合格项调查表30
2.1.4.3 不合格位置调查表30
2.1.4.4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31
2.1.5 散点图32
2.1.6 控制图33
2.1.6.1 正常波动的特点34
2.1.6.2 异常波动的特点34
2.1.7 流程图35
2.1.7.1 流程图的概念35
2.1.7.2 流程图应用步骤35
2.1.8 分层法36
2.1.8.1 分层法的概念36
2.1.8.2 常用分层方法36
2.1.8.3 分层法的应用步骤36
2.1.8.4 实例36
2.1.9 质量改进工具的应用过程38
2.2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39
2.2.1 关联图法40
2.2.1.1 关联图的概念40
2.2.1.2 关联图法的应用步骤40
2.2.2 亲和图法(KJ法)40
2.2.2.1 亲和图的概念40
2.2.2.2 亲和图的绘制步骤41
2.2.2.3 亲和图法的特点41
2.2.2.4 亲和图的适用范围41
2.2.3 系统图法41
2.2.3.1 系统图的概念41
2.2.3.2 系统图的绘制程序42
2.2.3.3 系统图法的主要用途42
2.2.4 矩阵图法42
2.2.4.1 矩阵图法的概念42
2.2.4.2 常见的矩阵图类型42
2.2.4.3 制作矩阵图的步骤43
2.2.4.4 矩阵图法的用途43
2.2.5 矩阵数据分析法43
2.2.5.1 矩阵数据分析法的原理43
2.2.5.2 矩阵数据分析法的步骤43
2.2.5.3 矩阵数据分析法的用途43
2.2.6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44
2.2.6.1 过程决策程序图的原理44
2.2.6.2 过程决策图法的步骤44
2.2.6.3 过程决策图法的用途45
2.2.7 网络图法45
2.3 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的简单对比45
第3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7
3.1 相关和回归的概念47
3.2 相关分析47
3.2.1 简单相关系数48
3.2.2 相关系数检验48
3.3 线性回归模型和参数估计49
3.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49
3.3.2 线性回归模型50
3.3.3 回归参数估计50
3.4 回归方程与回归系数的检验52
3.4.1 复相关系数52
3.4.2 回归模型的F检验53
3.4.3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53
3.5 基于回归分析的预测54
3.5.1 点预测55
3.5.2 区间预测55
第4章 控制图的原理和方法57
4.1 控制图的统计学基础57
4.1.1 质量波动理论57
4.1.2 基本原则58
4.1.3 抽样风险62
4.1.4 平均链长63
4.1.5 统计过程控制方案63
4.2 控制图的分类与选择63
4.2.1 控制图的分类63
4.2.1.1 分析用控制图65
4.2.1.2 控制用控制图65
4.2.2 控制图的选择65
4.3 控制限66
4.3.1 控制限的选取67
4.3.2 控制限与规格限的关系67
4.3.3 误警率68
4.3.4 概率限69
4.3.5 警戒限70
4.4 漂移敏感性70
4.4.1 正态分布70
4.4.2 非正态分布71
4.5 抽样方案72
4.5.1 检出能力73
4.5.2 反应时间74
4.5.3 样本量75
4.5.4 采样频率75
4.5.5 抽样方案的选择76
4.6 合理分组76
4.7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77
4.7.1 判异的基本准则78
4.7.2 漂移或链78
4.7.3 趋势78
4.7.4 分层79
4.7.5 混合79
4.7.6 系统循环或周期性79
4.7.7 判异附加准则的应用79
4.7.7.1 判异准则的相关性79
4.7.7.2 判异准则对平均链长的影响80
4.8 控制图的用途与使用方法82
4.8.1 控制图的用途82
4.8.2 控制图的使用方法84
第5章 计量控制图85
5.1 均值-极差控制图85
5.1.1 评估初始控制限87
5.1.2 生产控制限88
5.1.3 使用标准μ和σ的?和R图88
5.2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88
5.2.1 使用标准μ和σ的?和S图90
5.2.2 基于变样本的控制限90
5.3 单值控制图91
5.3.1 单值-移动极差(I-MR)图91
5.3.1.1 正态性检验92
5.3.1.2 漂移敏感性95
5.3.1.3 非正态数据的I-MR图95
5.3.2 I-MR-R(S)图97
第6章 计数控制图100
6.1 属性检测与记录100
6.1.1 属性检测100
6.1.2 缺陷率与生产收益100
6.2 计件控制图100
6.2.1 p图101
6.2.1.1 具有目标值p0的p图102
6.2.1.2 变样本p图102
6.2.1.3 样本量105
6.2.2 np图106
6.3 计点控制图107
6.3.1 u图107
6.3.1.1 具有目标值u0的u图108
6.3.1.2 变样本u图109
6.3.1.3 样本量111
6.3.2 c图113
第7章 高级控制图114
7.1 极端情形的统计质量控制114
7.2 累积和控制图(CUSUM)114
7.2.1 累积和图的设计116
7.2.2 累积和图的解释118
7.2.3 定位当前过程均值119
7.2.4 快速初始响应(FIR)120
7.2.5 漂移敏感性121
7.3 指数滑动平均控制图(EWMA)121
7.3.1 指数滑动平均控制图的设计122
7.3.2 指数滑动平均控制图的比较124
7.3.3 漂移敏感性125
7.3.4 控制图的比较与选择125
7.4 短周期控制图126
7.4.1 Z图128
7.4.2 σ的估计129
7.5 高产过程控制图130
7.5.1 累积计数控制图(CCC)130
7.5.2 累积质量控制图(CQC)131
第8章 过程能力分析132
8.1 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概念132
8.1.1 过程能力与过程波动132
8.1.2 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132
8.1.3 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流程132
8.2 多变异分析133
8.2.1 多变异分析的分类134
8.2.2 多变异分析的方法134
8.3 计量过程能力指数135
8.3.1 过程能力指数Cp135
8.3.1.1 双侧公差情形的过程能力指数135
8.3.1.2 单侧公差情形的过程能力指数136
8.3.2 过程能力指数Cpk137
8.3.3 Cp和Cpk的联合运用137
8.3.4 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138
8.4 计数过程能力指数138
第9章 试验设计140
9.1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140
9.1.1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140
9.1.2 试验设计的实施步骤140
9.2 单因子试验设计141
9.2.1 单因子试验的统计模型141
9.2.2 单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142
9.3 二因子试验设计145
9.3.1 无重复的二因子试验145
9.3.2 有重复的二因子试验148
9.4 正交设计151
9.4.1 正交表151
9.4.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52
9.4.3 正交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153
9.4.3.1 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153
9.4.3.2 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157
9.5 均匀设计163
9.5.1 均匀设计表164
9.5.2 均匀设计步骤164
9.5.3 数据分析164
9.6 田口设计165
9.6.1 田口设计的基本思想166
9.6.2 稳健性设计与分析166
9.6.3 灵敏度分析171
第10章 抽样检验175
10.1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75
10.1.1 抽样检验概述175
10.1.2 常用名词术语176
10.1.3 常用抽样检验方案178
10.1.4 抽样检验的一般原理179
10.1.4.1 接收概率及操作特性曲线(OC曲线)179
10.1.4.2 接收概率的计算180
10.1.4.3 抽样检验的两类风险182
10.1.4.4 平均检验总数和平均检出质量183
10.2 计数型抽样检验方案185
10.3 计量抽样检验方案187
10.3.1 具有下规格限的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187
10.3.2 具有上规格限的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189
10.3.3 具有双侧规格限的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191
第11章 测量系统分析193
11.1 测量系统概述193
11.1.1 测量系统及其组成要素193
11.1.2 表征数据质量的指标194
11.1.3 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195
11.1.3.1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196
11.1.3.2 测量系统的统计稳定性196
11.1.3.3 测量系统的线性性197
11.1.4 测量系统分析的作用、目的和适用范围199
11.1.4.1 测量系统分析的作用和目的199
11.1.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适用范围200
11.2 测量系统的波动200
11.2.1 重复性201
11.2.2 再现性203
11.2.3 零件间的变差204
11.2.4 测量数据的结构与波动205
11.2.5 R&R对过程能力指数Cp的影响206
11.3 评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统计方法207
11.3.1 数据的收集207
11.3.2 绘制均值折线图208
11.3.3 平方和分解与方差分析209
11.3.4 各种方差与变差的估计211
11.3.5 评定测量系统的均值极差法212
附表216
附表1 相关系数检验表216
附表2 控制图相关系数表217
附表3 常用正交表218
附表4 均匀设计表223
附表5 抽样检验用表229
参考文献236
热门推荐
- 2245457.html
- 977871.html
- 2858122.html
- 2901024.html
- 2348508.html
- 2077173.html
- 659211.html
- 2274488.html
- 3385097.html
- 2923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5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7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7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5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0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6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