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
  • 郝蜀民,陈召佑,李良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8317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砂岩油气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牛地气田勘探历程1

第一节 盆地初探1

第二节 战略抉择3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的诞生7

第二章 大牛地气田基本地质特征10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上古生界地层分布10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0

二、上古生界地层分布11

第二节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征14

一、沉积体系特征15

二、沉积作用25

第三节 盆地北部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演化30

一、中石炭世本溪期30

二、晚石炭世太原期30

三、早二叠世山西期30

四、早二叠世下石盒子期31

第四节 气田(气藏)分布及生储盖层组合32

一、气田(气藏)分布32

二、生储盖组合34

第三章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36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36

一、概况36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概述38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其成因类型42

一、不整合面研究42

二、湖泛面(洪泛面)研究46

三、特殊岩性及其剖面组合形成的沉积学界面研究49

四、层序地层划分方案51

第三节 基准面旋回特征52

一、短期旋回的识别及其划分52

二、中期旋回层序60

三、长期旋回层序61

第四节 石炭系—二叠系下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62

第四章 石炭—二叠系层序单元沉积相分布67

第一节 层序沉积相研究相图编制及特征描述67

一、层序沉积相图编制的意义67

二、编图单元的选择68

第二节 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层序—沉积相特征70

一、本溪期层序—沉积相特征70

二、太原期层序—沉积相特征71

三、岩石相73

四、测井相75

五、煤地球化学特征79

六、煤岩学81

七、砂体剖面分布特征89

八、太2段沉积模式95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96

一、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96

二、岩石相类型98

三、沉积相类型98

四、沉积模式102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103

一、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103

二、下石盒子组盒1段岩相和沉积相类型106

三、盒2段和盒3段沉积相107

四、沉积模式113

第五节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114

第五章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岩及其含气性评价116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的一般特征116

一、岩石学特征116

二、砂岩成岩后生作用及其与孔隙发育的关系121

三、砂岩孔隙及储集类型128

四、成岩作用对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131

五、砂岩物性与孔喉结构特征132

第二节 砂岩储层分类评价139

一、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案139

二、有效储层为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粗粒砂岩143

三、大牛地气田异常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发育机理145

四、储层岩石微相与测井相156

第三节 气层特征及其分类评价160

一、气层分类评价160

二、不同层位气层分类评价161

三、中高产气层的电性特征174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176

一、太原组太2段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176

二、山西组山1段177

三、山西组山2段178

四、下石盒子组盒1段178

五、下石盒子组盒2段178

六、下石盒子组盒3段179

七、关于储层宏观分布评价的认识179

第六章 大型岩性圈闭的发育特征及其评价技术180

第一节 岩性圈闭的基本模式180

一、大型岩性圈闭形成条件180

二、岩性圈闭的类型182

第二节 大型叠合岩性圈闭评价技术185

一、大型岩性圈闭识别评价技术186

二、岩性圈闭边界模式187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长期旋回单元)与油气分布188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中期旋回单元)地质描述193

一、以中期旋回为单元进行圈闭描述的意义与方法193

二、储层测井相—岩相特征关系193

三、测井相—岩相类型与气层产能的关系199

四、沉积相对储层品质的影响和控制作用200

五、以储层厚度和岩相类型为主要内容的圈闭描述205

第七章 石炭—二叠系流体压力封存箱与近源成藏组合209

第一节 大牛地气田气藏基本特征210

一、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主要观点210

二、成藏基本条件211

三、气藏基本特征214

第二节 烃源岩特征216

一、分布特征216

二、有机质丰度218

三、有机质类型221

四、有机质成熟度222

第三节 盖层223

一、盖层封闭能力评价223

二、盖层分布224

第四节 烃类运移特征226

一、运移的动力条件226

二、运移特征227

第五节 成藏关键要素——压力封闭箱228

一、含油气沉积盆地内部流体异常压力与成藏研究趋势228

二、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储层压力分布特征233

三、储层压力与含气性的关系241

四、压力封存箱内幕特征243

五、压力封存箱分布特征247

六、上古生界压力封闭箱内天然气分布特征250

第六节 气藏时空配置及成藏组合模式255

一、成藏组合255

二、依据流体异常压力体系划分成藏组合256

三、依据与烃源岩的关系划分成藏组合257

第八章“近源箱型”成藏模式及其成藏动力学机制260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模式260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动力学机制261

一、上古生界天然气(流体)侧向运移的讨论261

二、大牛地气田成藏输导体系264

三、天然气运移动力的探讨266

四、石炭—二叠系压力封存箱内天然气运移与聚集277

第三节 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成藏规律279

一、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多中心广布式生烃279

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天然气成藏富集区286

三、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渗”储层带是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287

四、近距离运移、多层段聚集是盆地中部斜坡带上古生界的主要成藏方式288

五、大面积高效区域盖层、稳定的升降运动形成良好的保存机制291

六、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近源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293

第九章 实践与创新294

一、战略性突破294

二、立体勘探和快速评价294

三、勘探实践思考294

参考文献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