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研究
  • 金凤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8802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国有资产-经济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基本范畴7

第一节 财产和财产权概说7

一、大陆法系中的财产和财产权概说7

(一)法国法中的财产和财产权概念8

(二)德国法中的财产和财产权概念9

(三)台湾地区法中的财产和财产权概念10

二、英美法系中的财产和财产权概说12

三、我国法律和法学对财产和财产权的认识14

第二节 国有财产和国家所有权20

一、财产所有权的意义21

(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22

(二)财产所有权的性质26

(三)财产所有权的权能29

(四)我国财产所有权的传统类型划分34

二、国有财产和国家所有权36

(一)国家所有权的概念37

(二)国家所有权和国有财产权40

(三)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国家42

(四)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国有财产47

第三节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52

一、法律体系基础理论的简要梳理52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涵义53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56

(三)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理论解构60

二、国有财产法律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思64

(一)国有财产功能论64

(二)国有财产主体论64

(三)国有财产行为论66

(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构67

(五)我国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构建67

第二章 国有财产功能论69

第一节 国有财产类型化理论研究70

一、我国国有财产的现实形态及评价70

(一)经营性国有财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财产70

(二)资源性国有财产和非资源性国有财产72

(三)有形国有财产和无形国有财产73

(四)经营性国有财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资源性国有财产和金融性国有财产74

(五)企业国有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和其他单位国有财产75

二、现行法在国有财产类型化规范上存在的问题76

(一)现行法规范经营性国有财产用语的混乱状态77

(二)现行法规范非经营性国有财产用语的混乱状态78

三、我国国有财产类型化区分的意义和作用79

(一)国有财产类型化区分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必然要求79

(二)国有财产类型化区分的基本原则80

(三)国有财产类型化理论对实现国有财产目的和功能化价值的重要意义81

第二节 功能论与国有财产功能82

一、社会学功能论概要82

(一)“功能”的词义辨析82

(二)功能论在西方的演进84

二、国有财产的存在依据90

(一)建立有限型政府是市场经济自由原则的要求91

(二)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平等原则的要求91

(三)建立透明型政府是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要求92

(四)建立法治型政府是市场经济规则原则的要求93

三、国有财产功能的基本涵义94

第三节 国有财产类型化功能97

一、国有财产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98

(一)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划分98

(二)国有财产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实态分析99

二、国有财产的正功能、反功能和非功能109

(一)国有财产功能的三种性质109

(二)国有财产的正功能111

(三)国有财产的反功能和非功能115

本章小结117

第三章 国有财产主体论119

第一节 国家财产主体辨析119

一、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119

二、国有财产主体是指国有财产法律关系主体119

三、国有企业不是国家所有权的代表主体12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所有权的形式所有者和监督主体122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意义概说12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意义12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宪法意义126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意义129

(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131

(五)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32

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形式所有者和监督主体133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133

(二)人民代表大会形式所有者监督职权的行使137

第三节 人民政府——行使国家所有权的代表主体142

一、人民政府的宪法意义概说142

(一)国务院的宪法意义142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宪法意义147

二、人民政府是国家所有权的行使代表149

(一)理论依据149

(二)国务院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代表的职权行使150

第四节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的使用主体155

一、国家机关是国有财产的使用主体155

(一)国家机关及其直接支配的国有财产的基本含义155

(二)国家机关对直接支配的国有财产的权利156

二、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是国有财产的用益主体159

(一)事业单位及其所直接支配的国有财产的基本含义159

(二)国家事业单位对直接支配的国有财产的权利162

本章小结165

第四章 国有财产行为论167

第一节 建立在法律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国有财产行为167

一、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67

二、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之动的要素之一168

第二节 国有财产取得及其法律调整170

一、民法范畴中的财产取得基本涵义170

二、国有财产取得方式的类型辨析174

三、征收179

(一)征收的涵义180

(二)公益征收的目的和程序182

四、国有财产投资收益——国有企业分红法理辨析185

(一)国有企业应当分红的理由186

(二)谁有权制定国有企业分红标准的法理分析188

(三)现行国有企业分红标准的反思192

(四)谁行使国有企业红利收取权和使用权的讨论196

第二节 国有财产基础管理及其法律调整201

一、国有财产的产权界定及其法律调整202

(一)国有财产的产权界定及其法律调整现状202

(二)对产权界定法律调整的思考204

二、国有财产的产权交易及其法律调整207

(一)国有财产产权交易法律规范的现状208

(二)国有财产产权交易的市场化发展趋势210

(三)完善现行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思考211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其法律调整218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及法律调整现状218

(二)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目标及现实意义220

第三节 基于民法基本理论的国有财产权行使和保护224

一、民法上的财产权行使和保护概述224

(一)财产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涵义224

(二)民事责任制度的运用230

二、确认和完善民法保护在国有财产法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233

(一)确认国家及其代表的民事主体地位和权利234

(二)完善国有财产法律体系中的民事责任保护机制235

(三)建立赋予检察机关以原告主体资格的国有财产及权利的民事公益诉讼保护机制237

本章小结239

第五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24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态分析243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实构造243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分析246

(一)国有资产及其类型化理论基础还未建立246

(二)有关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还未形成科学体系249

(三)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结构仍未理清251

(四)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253

(五)国有资产监督缺乏有效机制和手段255

第二节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现状分析258

一、现阶段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存在的合理性259

(一)国资委成立后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轨,成效初显259

(二)国资委成立后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监管法制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262

二、国资委实际运行中的职能矛盾冲突263

(一)规范国资委职责的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264

(二)国资委私权利和公权力集于一身的矛盾冲突265

(三)国资委宏观国有资产管理与微观国有资产管理集于一身的矛盾冲突269

三、国资委实际运行中的关系协调问题271

(一)国资委与财政部等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协调问题271

(二)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274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构277

一、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资委地位的指导思想278

(一)依法保护国有资产原则278

(二)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主体一元多级化原则279

(三)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与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相分离原则280

(四)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与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相分离原则281

(五)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与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相对分离原则282

(六)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权责明晰、分工协作原则283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的具体方案285

(一)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体系的重构285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方案的简要说明287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重构方案的简要说明290

三、国资委地位重构的具体建议292

(一)监督范围292

(二)监督职责294

(三)监督责任299

(四)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的关系设计301

本章小结303

第六章 我国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构建305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财产管理体制述评306

一、放权让利,承包经营时期(1978—1988)307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国营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重要文件307

(二)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改革措施309

(三)这一阶段国有财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311

二、国有财产管理体制全面建立时期(1988—2002)312

(一)建立国有财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加强国有财产的管理工作312

(二)确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体制313

(三)进行组建国家授权投资主体的试点,探索国有资产的营运途径313

(四)进一步将企业经营权明确为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314

三、国有财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时期(2002年至今)314

第二节 现行国有财产法律制度述评316

一、国有财产法律制度综述316

(一)《宪法》及其修正案的有关规定317

(二)《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317

(三)《预算法》的有关规定321

(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321

二、非经营性国有财产法律制度述评——以事业性财产为例325

(一)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类型326

(二)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类型化的现实法律形态328

(三)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类型化法律规制辨析332

三、资源性国有财产法律制度述评334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国有财产法律体系336

一、当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和结构336

(一)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337

(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339

二、国有财产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40

(一)国有财产法在整体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40

(二)国有财产法在经济法法律部门中的地位341

三、构建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345

(一)反映市场经济对国有财产运行基本要求的原则345

(二)反映国有财产运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346

(三)与国有财产运行系统结构协调一致的原则347

四、国有财产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348

(一)国有财产依法保护原则348

(二)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财产所有者职能相对分开的原则349

(三)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原则350

(四)国有财产统一所有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52

五、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构造353

(一)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纵向构造353

(二)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的横向构造355

本章小结359

参考书目361

后记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