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手机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夏光富,魏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1504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移动电话机-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手机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21世纪:“移动革命”的时代1
一、手机文化的缘起和扩展2
(一)“移动革命”与手机文化兴起的时代背景3
(二)手机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时代的来临11
二、多维视野中的手机文化15
(一)电子媒介与新媒介理论16
(二)手机媒体论21
(三)“拇指经济”论23
(四)手机社会论24
(五)手机文化论25
三、走进手机文化29
四、本书研究的视角和主要内容33
第一章 手机文化概论39
一、文化和手机文化39
(一)文化与文化创新39
(二)手机文化的概念和文化传播特征47
二、手机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机制60
(一)手机文化的形成机制60
(二)手机文化的传播机制64
三、手机应用的社会文化影响67
(一)手机普及应用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68
(二)手机普及应用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72
第二章 手机物质技术文化论84
一、手机物质技术形态的演变86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86
(二)手机终端功能和外部形态的演变91
二、手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典型形态105
(一)手机短信105
(二)手机音乐107
(三)手机广播108
(四)手机电视109
(五)手机电影110
(六)手机出版111
(七)手机广告112
(八)手机游戏114
(九)手机商务115
(十)手机搜索116
(十一)手机博客117
(十二)手机社会网络(SNS)119
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手机文化的状况120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手机文化的发展状况120
(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手机文化业的经验127
第三章 手机文化产业论132
一、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分析133
(一)产业链和价值链理论134
(二)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分析136
二、手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148
(一)产业主导,政府引导148
(二)产业和用户的融合152
(三)产业间的融合154
三、手机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战略157
(一)我国手机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57
(二)手机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战略165
四、政府在发展手机文化产业中的作用170
(一)扶持和引导手机文化产业171
(二)培育、规范手机文化市场172
(三)规制手机文化产业内容和用户行为174
第四章 手机精神文化论178
一、传播和交往的自由:手机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179
(一)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发展179
(二)网络媒介的崛起对于信息传播和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182
(三)手机媒介与人们自由的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185
二、手机文化生活的丰富内容: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191
(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与人的社会需要191
(二)手机文化对人们社会交往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196
三、手机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扩大了日常生活的自由204
(一)日常生活的含义、特性和意义204
(二)手机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影响207
四、手机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08
(一)手机文化是我国发展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9
(二)建设健康文明的手机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212
第五章 手机行为文化论——我国公民手机使用行为的调查217
一、手机行为文化调查设计219
(一)手机行为文化的概念界定219
(二)调查维度及内容220
(三)调查工具及题项221
(四)调查对象及抽样222
(五)调查过程及统计方法228
二、我国公民手机使用行为特征229
(一)手机普及情况229
(二)未使用手机的原因231
(三)使用手机的月平均费用232
(四)使用手机上网情况236
(五)使用手机的功能239
(六)使用手机微博的情况244
三、我国公民对手机使用行为的态度特征247
(一)对使用手机利弊的评价247
(二)对手机的依赖感受252
(三)对豪华型手机的态度254
(四)对传播淫秽等不良信息手机网站的态度256
(五)受到不明电话打扰时的感受256
(六)收到低俗搞笑短信的做法257
(七)对手机诈骗行为的态度257
(八)对手机使用的不道德行为的认定257
(九)对制约手机文化生活发展原因的评价259
(十)对“绿色手机文化”建设的看法259
四、我国公民手机使用行为文化分析260
(一)手机人是我国公民手机行为文化的第一特征260
(二)手机依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262
(三)手机传播“被动接收”方面引发的问题263
五、手机行为文化的引导与规范264
(一)落实手机实名制264
(二)加强手机法律法规建设265
(三)建立手机使用的融合监管机制265
(四)加强技术管理266
(五)加强手机使用行为的道德规范266
(六)重视青少年学生群体健康的手机使用行为的培育266
第六章 手机制度文化论267
一、手机制度文化的物质基础268
(一)手机物质技术的发展268
(二)手机虚拟社会的形成269
二、手机文化产业政策271
(一)手机文化的通信产业政策271
(二)手机文化产业政策276
三、手机文化法律制度278
(一)手机文化法律制度概述278
(二)宪法关于手机文化的规制279
(三)行政法关于手机文化的法律规制283
(四)刑法关于手机文化的法律规制290
(五)民法关于手机文化的法律规制295
(六)完善我国手机文化法律制度的建议297
四、手机文化的道德规范300
(一)手机文化中的道德失范现象302
(二)手机文化道德建设的建议306
附录一 《我国公民手机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313
附录二 参考文献317
后记328
热门推荐
- 351485.html
- 326944.html
- 1385971.html
- 1930492.html
- 1189072.html
- 3219208.html
- 602042.html
- 740740.html
- 1032110.html
- 2978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3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7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2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4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6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7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