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知识观研究:从表征主义到生成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课程知识观研究:从表征主义到生成主义
  • 张良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程知识观研究:从表征主义到生成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现实挑战与问题之源:课程危机引发对课程知识观问题的觉思1

二、研究思路与解决之径:课程知识观研究认识论思路的必要拓展7

第二章 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内在规定13

一、表征主义认识论的内涵13

二、表征主义认识论的历史15

(一)笛卡尔“心的发明”与“主体的确立”:表征主义认识论之源起15

(二)洛克“说明与证明”之间的混淆:表征主义认识论之确立16

(三)康德“述谓和综合”之间的误解:表征主义认识论之成熟18

三、表征主义认识论的旨趣20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元论20

(二)知识与世界的关系:图像论24

(三)个人与知识的关系:反映论27

四、表征主义知识观的特征及其局限30

(一)本质主义知识观30

(二)客观主义知识观32

(三)普遍主义知识观35

(四)科学主义知识观37

五、小结41

第三章 表征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历史审视43

一、拉莫斯“方法化运动”:用唯一正确的方法传递确定、无疑的知识43

二、夸美纽斯“泛智论”:将一切真实、可靠的知识教给一切人47

三、赫尔巴特“观念心理学”:客观主义兴趣取向的课程知识体系52

四、斯宾塞“科学知识论”:一致的答案是科学知识最有价值55

五、小结58

第四章 表征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实践考察61

一、课程知识观隐喻研究的内涵意蕴61

二、表征主义课程知识观实践隐喻的基本样态63

(一)课程知识即“建筑”隐喻63

(二)课程知识即“液体”隐喻67

(三)课程知识即“物体”隐喻71

三、表征主义课程知识观的教育症结76

(一)课程知识与知识产生情境的分离76

(二)课程知识与知识产生过程的割裂78

(三)课程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肢解79

(四)课程知识与教师经验的驱离80

(五)课程知识与学科知识复杂性的背离81

四、小结82

第五章 生成主义知识观的基本理路85

一、表征主义知识观的认识论危机与超越:走向生成主义认识论85

二、生成主义认识论的旨趣89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关系论89

(二)知识与世界的关系:生成论93

(三)个人与知识的关系:参与论与互动论95

三、生成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础97

(一)认识自然:复杂科学与哈金的科学哲学97

(二)认识社会:罗蒂的社会知识论106

(三)认识自我: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110

四、生成主义知识观的维度114

(一)知识即问题解决的探究工具114

(二)知识即交往互动的社会对话118

(三)知识即个人体认的默会理解121

五、小结124

第六章 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现代进路127

一、表征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危机与超越:走向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127

二、课程知识即经验:杜威超越表征主义知识观的现代尝试131

(一)杜威经验自然主义对表征主义认识论的改造132

(二)课程知识即经验:超越表征主义知识观的愿景及其实践139

三、课程知识即情境:第二代认知理论对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重建144

(一)第二代认知理论对表征主义认识论的重建144

(二)课程知识即情境:第二代认知理论视野中的课程知识观150

四、小结153

第七章 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实践愿景155

一、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实践原则155

(一)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原则155

(二)课程知识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原则156

(三)课程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原则158

(四)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原则159

二、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实践诉求161

(一)教师与学生作为知识生成者:课程知识生成的主体维度162

(二)生活世界与学科知识一体化:课程知识生成的内容维度165

(三)探究与对话的结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方法维度168

三、小结172

结束语173

参考文献177

后记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