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鲁东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鲁东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
  • 凌贤长,蔡德所著 著
  • 出版社: 雅园出版公司
  • ISBN:962986072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鲁东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基本特征1

1.1中国鲁东地区地质研究历史1

1.2中国鲁东造山带地质特征4

1.3中国鲁东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9

1.4中国鲁东造山带边界确定12

第二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19

2.1引言19

2.2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地质特征23

2.2.1石英闪长岩地质特征24

2.2.2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24

2.2.3二长花岗岩地质特征25

2.2.4浅色二长花岗岩地质特征26

2.3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岩石学特征26

2.3.1石英闪长岩岩石学特征26

2.3.2花岗闪长岩岩石学特征29

2.3.3二长花岗岩岩石学特征30

2.3.4浅色二长花岗岩岩石学特征31

2.4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化学特征32

2.4.1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岩石化学特征33

一 石英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33

二 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33

三 二长花岗岩和浅色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37

2.4.2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7

2.4.3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41

2.5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成因探讨45

2.6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形成时代55

本章小结56

第三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榴辉岩57

3.1引言57

3.2榴辉岩产状特征及其地质意义63

3.2.1晚元古代变质中酸性侵入杂岩中榴辉岩63

3.2.2早—中元古代超基性岩中榴辉岩65

3.2.3早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中榴辉岩68

3.3榴辉岩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75

3.3.1榴辉岩岩相学特征77

一 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77

二 含兰晶石、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80

三 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82

四(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岩及有关岩石83

3.3.2榴辉岩矿物化学特征84

一 石榴石化学特征84

二 单斜辉石化学特征90

三 角闪石化学特征95

四 多硅白云母化学特征98

3.4榴辉岩化学特征及原岩属性102

3.4.1榴辉岩常量元素化学特征103

一 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常量元素化学特征103

二 含兰晶石、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常量元素化学特征110

三 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常量元素化学特征112

四(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岩及有关岩石常量元素化学特征113

3.4.2榴辉岩稀土元素化学特征115

一 第一种稀土配分型式115

二 第二种稀土配分型式119

三 第三种稀土配分型式120

四 第四种稀土配分形式121

3.4.3榴辉岩微量元素化学特征122

3.4.4榴辉岩锶同位素化学特征125

3.5榴辉岩变质及变形作用128

3.5.1榴辉岩化期变质及变形作用129

一 峰期变质阶段(M2)130

(1)峰期变质阶段矿物共生组合130

(2)峰期变质阶段P—T条件131

(3)峰期变质阶段变形特征及其变质效应139

二 峰期前进变质阶段(M)145

三 峰期后退变质阶段(M31)147

3.5.2榴辉岩化期后叠加变质及变形作用152

3.5.3榴辉岩事件P7t轨迹及其动力学161

3.6榴辉岩形成时代浅析164

3.6.1榴辉岩形成时代地质依据167

3.6.2榴辉岩同位素年龄简评169

本章小结173

第四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晚元古代区域变质作用174

4.1引言174

4.2区域变质岩地质及岩石学特征175

4.2.1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175

4.2.2斜长角闪岩类175

4.2.3变粒岩—片麻岩—片岩类180

4.2.4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类185

4.2.5麻粒岩类188

4.3区域变质作用特征及其演化190

4.3.1峰期变质阶段矿物共生组合191

一 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峰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191

二 斜长角闪中峰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192

三 变粒岩—片麻岩—片岩中峰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193

四 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中峰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195

五 麻粒岩中峰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195

4.3.2峰期变质阶段变形特征及其变质效应197

4.3.3 峰期变质阶段P—T条件203

4.3.4峰期后退变质阶段矿物变化及P—T条件209

4.3.5变质作用PIt轨迹及其动力学211

本章小结213

第五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变形214

5.1引言214

5.2吕梁变形旋回(LLD)215

5.2.1第一变形幕(D1)215

5.3四堡变形旋回(SPD)220

5.3.1第二变形幕(D2)220

5.4晋宁变形旋回(JLD)223

5.4.1第三变形幕(D3)223

5.4.2第四变形幕(D4)227

5.4.3第五变形幕(D5)237

本章小结240

第六章 中国鲁东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过程241

后记249

矿物代号251

参考文献253

英文摘要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