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及能源约束条件下生产率的测量及其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及能源约束条件下生产率的测量及其应用
  • 孙燕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012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2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及能源约束条件下生产率的测量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生产率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逻辑框架3

1.3.1 研究内容3

1.3.2 研究方法4

1.3.3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图1-1)5

1.4 研究的创新点6

第2章 生产率概念的拓展研究7

2.1 生产率的概念、内涵及测算7

2.1.1 生产率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

2.1.2 生产率概念的发展历史9

2.1.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理论及不足之处12

2.2 生产率概念拓展的理论基础15

2.2.1 生产力与生产过程15

2.2.2 生产率的表示——全劳动生产率16

2.2.3 全劳动生产率的一般测算17

2.3 生产率概念的拓展——全生产率19

第3章 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再认识24

3.1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新认识24

3.2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26

3.2.1 环境子系统27

3.2.2 福利子系统31

3.3 我国环境和福利的现状分析38

3.3.1 环境现状分析38

3.3.2 福利现状分析41

第4章 距离函数和生产率指数的计算43

4.1 理论基础——两种距离函数及其假设43

4.1.1 距离函数43

4.1.2 方向性距离函数45

4.2 方向性距离函数的计算49

4.3 Malmquist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51

4.3.1 Malmquist指数51

4.3.2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53

4.4 方向性距离函数在本研究中的应用55

第5章 基于全生产率指数的地区经济发展评价56

5.1 关键变量说明56

5.1.1 资本存量的估算56

5.1.2 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58

5.2 数据描述60

5.3 实证分析结果63

5.3.1 生产率指数的比较分析65

5.3.2 生产率指数的收敛性分析66

5.3.3 地区异质性71

5.4 本章小结73

第6章 上海市行业能源效率及增长因素分析74

6.1 问题的提出74

6.2 能源效率与生产率的相关研究75

6.3 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77

6.3.1 效率与生产率分解77

6.3.2 运用DEA计算生产率指数80

6.3.3 数据和变量描述81

6.4 实证分析结果和能源效率变化分析81

6.5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85

6.5.1 Tobit模型变量的选取85

6.5.2 Tobit模型及结果分析86

6.6 本章小结87

第7章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88

7.1 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内涵88

7.1.1 企业环境绩效内涵的再认识89

7.1.2 企业经济绩效的内涵89

7.2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90

7.2.1 理论背景90

7.2.2 企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92

7.3 基于Meta分析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95

7.3.1 数据和研究方法95

7.3.2 实证分析结果100

7.3.3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101

7.4 本章小结102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03

8.1 研究结论103

8.2 研究结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04

8.2.1 理论价值104

8.2.2 实践意义105

8.3 局限性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05

8.3.1 局限性105

8.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06

参考文献107

后记1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