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数字电视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移动数字电视技术
  • 余兆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969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移动式-数字电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数字电视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数字电视概述1

1.1 移动数字电视的发展1

1.1.1 移动数字电视发展的背景1

1.1.2 移动数字电视的优势3

1.1.3 移动数字电视的传输5

1.1.4 移动数字电视采用的网络7

1.1.5 移动数字电视系统9

1.1.6 信源编码技术与内容保护技术11

1.1.7 移动数字电视系统设计要考虑的问题12

1.1.8 移动电视芯片角逐12

1.2 车载移动数字电视15

1.2.1 各地车载移动数字电视概况15

1.2.2 车载移动电视接收机17

1.3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系统18

1.3.1 列车电视系统设计要求18

1.3.2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18

1.3.3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系统软件19

1.3.4 车厢内部视频终端19

1.3.5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系统的特殊性19

1.3.6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示意图20

1.3.7 列车移动数字电视系统无线视音频传输装置20

1.4 手机电视21

1.4.1 手机电视基本状况21

1.4.2 手机电视标准的竞争27

1.4.3 可用于手机电视信号发送的调制器举例28

1.4.4 可用于手机电视信号接收的调谐器29

1.5 移动视频点播系统方案要点29

1.5.1 移动VOD视频点播系统设计要求29

1.5.2 移动VOD负载均衡技术——为上万用户提供视频服务的关键30

1.5.3 移动VOD系统的基本业务30

1.5.4 移动流媒体系统编码基本要求30

1.5.5 移动VOD系统主要业务应用30

1.5.6 移动VOD系统应用示意图31

1.6 接收终端技术规格32

1.6.1 DVB-T信号接收技术规格32

1.6.2 系统要求32

1.6.3 基本功能要求33

1.6.4 可以扩展的功能33

1.6.5 机型以及相关规格33

1.6.6 移动电视便携式一体机技术要求35

第2章 国外移动数字电视传输标准37

2.1 DVB-H标准37

2.1.1 DVB-H的引出37

2.1.2 DVB-H关键技术分析41

2.2 T-DMB、卫星DMB、3G流媒体标准49

2.3 MediaFLO的特征及与其他移动电视标准的比较51

2.4 欧洲的DVB数字电视传输标准56

2.4.1 DVB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与关键部分58

2.4.2 DVB标准传输系统59

2.4.3 欧洲卫星DVB-S系统59

2.4.4 DVB标准有线传输系统DVB-C64

2.4.5 DVB标准开路传输系统DVB-T66

2.4.6 11/12GHz频段的欧洲卫星DVB链路系统66

2.4.7 20GHz频段的HD-SAT设计67

2.4.8 HD-SAT的分级68

2.4.9 多层调制68

2.4.10 通用接收机69

2.5 日本ISDB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70

2.5.1 系统综合业务潜力70

2.5.2 系统移动信道传输性能73

2.6 DVB-T和ISDB-T的比较77

第3章 中国公布的相关传输标准80

3.1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80

3.1.1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80

3.1.2 信道处理、调制技术和帧结构81

3.2 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95

3.3 高级数字电视广播(ADTB)系统传输方案107

3.4 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MB-T)111

3.4.1 DMB-T传输系统的帧结构112

3.4.2 DMB-T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114

3.4.3 结论117

第4章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119

4.1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119

4.1.1 数字通信系统119

4.1.2 数字电视卫星传输系统120

4.1.3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121

4.1.4 数字电视开路广播传输系统122

4.1.5 有条件接收124

4.2 能量扩散技术(能量随机分布)132

4.3 外码纠错编码(R-S)136

4.4 数据交织和解交织144

4.5 内码编码(格状编码(TCM))151

4.6 字节到符号映射166

4.7 数字调制167

4.7.1 为什么要进行数字调制167

4.7.2 DTV中几种数字调制技术的谱分析167

4.8 π/2旋转不变QAM星座的获得192

第5章 移动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195

5.1 H.264标准概述195

5.1.1 H.264标准中的主要技术195

5.1.2 H.264标准的应用范围199

5.1.3 H.264与H.263编码性能比较199

5.2 H.264像素块预测与运动补偿202

5.2.1 帧内预测203

5.2.2 帧间预测211

5.3 H.264标准中的整数变换与量化219

5.3.1 H.264标准中的变换220

5.3.2 H.264标准中的量化229

5.3.3 量化的具体实施232

5.3.4 H.264中整数反变换的实现237

5.3.5 抗块效应滤波器240

5.3.6 附加说明240

5.3.7 结论241

5.4 H.264中尺寸可变数据块的变换241

5.4.1 尺寸可变块变换242

5.4.2 帧间和帧内编码243

5.4.3 模拟结果248

5.4.4 结论250

5.4.5 8×8变换的快速计算251

5.5 H.264 SP帧和SI帧252

5.5.1 比特流切换253

5.5.2 随机访问254

5.5.3 误差恢复255

5.5.4 误差弹性255

5.5.5 视频冗余编码255

5.5.6 SP帧和SI帧的编译码过程256

5.6 H.264标准中的熵编码技术257

5.6.1 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编码(CAVLC)258

5.6.2 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构架260

5.6.3 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的细节描述268

5.6.4 实验结果275

5.6.5 结论279

5.6.6 H.264标准中的两种熵编码的比较279

5.7 H.264混合视频编码的运动和混淆现象的补偿预测281

5.7.1 基于运动补偿预测的混合视频编码281

5.7.2 在运动补偿预测中混淆现象的影响282

5.7.3 运动和混淆现象的补偿预测286

5.7.4 实验结果289

5.7.5 结论294

5.8 标准中的NAL层技术294

5.8.1 NAL层295

5.8.2 NAL层流的结构300

5.9 H.264的抗误码方法301

5.9.1 H.264的抗误码特性301

5.9.2 H.264的不等差错保护304

5.9.3 实验过程及结果310

5.9.4 改进的自适应UEP方案320

5.9.5 结论321

5.10 基于IP的视频传输技术321

5.10.1 基于IP的视频传输321

5.10.2 RTP打包过程323

5.10.3 容错工具326

5.10.4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329

5.10.5 一种增强IP信道抗误码性能的方法334

5.11 H.264在无线环境中的应用339

5.11.1 数字视频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340

5.11.2 H.264视频在无线系统中的传送342

5.11.3 H.264一种有效灵活的视频译码工具包345

5.11.4 在无线会话业务中应用H.264348

5.12 H.264重建滤波器359

5.12.1 对重建滤波器的描述359

5.12.2 边界强度(strength)359

5.12.3 滤波判决360

5.12.4 滤波实施过程360

5.12.5 滤波例子361

参考文献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