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资源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喻学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51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旅游资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旅游资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旅游资源的定义1
1.2旅游资源的范畴2
1.3旅游资源的研究内容2
1.4旅游资源的研究方法3
第2章 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5
2.1旅游资源的内涵5
2.1.1狭义的界定5
2.1.2广义的界定6
2.1.3灵活的界定6
2.1.4系统的界定7
2.2旅游资源的特征8
2.2.1观赏感觉的吸引性9
2.2.2分布的地域性9
2.2.3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综合性9
2.2.4性质的时代性和季节的动态性10
2.2.5使用的可持续性和开发利用的脆弱性10
2.2.6内涵的文化性、科学性11
2.2.7评价的复杂性11
2.3旅游资源的分类12
2.3.1分类的原则12
2.3.2按旅游资源吸引系统的界定分类12
2.3.3按风景资源的规模、级别、价值及管理范围分类12
2.3.4按经营性质分类12
2.3.5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13
2.3.6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分类15
2.3.7按旅游者的需求心理分类15
2.3.8按景观属性、资源特色分类16
第3章 自然旅游资源18
3.1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分类18
3.1.1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地学基础18
3.1.2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成因类型21
3.2自然旅游资源风景美学的结构特征23
3.2.1形象美23
3.2.2色彩美26
3.2.3动态美27
3.2.4朦胧美27
3.2.5听觉美、嗅觉美27
3.3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学构景要素28
3.3.1风景地质28
3.3.2风景地貌29
3.3.3风景水34
3.3.4风景气象气候36
3.3.5风景生物37
3.3.6天文风景39
第4章 人文旅游资源42
4.1历史类旅游资源42
4.1.1历史类旅游资源的分类42
4.1.2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3
4.1.3历史文化名城44
4.1.4文物古迹旅游44
4.2宗教类旅游资源45
4.2.1道教文化与旅游45
4.2.2佛教文化与旅游47
4.2.3伊斯兰教文化与旅游50
4.2.4基督教文化与旅游52
4.3园林类旅游资源54
4.3.1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及风格54
4.3.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55
4.3.3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比较56
4.4文化娱乐类旅游资源57
4.4.1观赏类文化娱乐57
4.4.2专题类文化娱乐57
4.4.3节庆类娱乐活动57
4.4.4民俗类文化娱乐活动58
4.5购物类旅游资源58
4.5.1旅游纪念品的分类59
4.5.2旅游纪念品的销售60
第5章 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62
5.1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62
5.1.1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62
5.1.2旅游资源调查的分类62
5.1.3旅游资源调查的指导思想62
5.1.4旅游资源调查的重点63
5.1.5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64
5.2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程序65
5.2.1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65
5.2.2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66
5.3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68
5.3.1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68
5.3.2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69
5.4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及依据73
5.4.1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73
5.4.2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74
5.4.3旅游资源评价的依据和因素75
5.5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75
5.5.1定性评价方法(体验性评价)76
5.5.2定量评价方法及模型(技术性评价)78
5.5.3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95
第6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6
6.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简史106
6.1.1萌芽与兴起阶段106
6.1.2蓬勃发展阶段108
6.1.3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阶段109
6.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10
6.2.1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的原则110
6.2.2遵规守法、分期实施的原则111
6.2.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112
6.2.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12
6.2.5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的原则113
6.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114
6.3.1组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领导小组114
6.3.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14
6.3.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115
6.3.4确定开发目标与开发次序115
6.3.5对开发规划方案进行优选115
6.3.6实施开发规划方案115
6.3.7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控与调整116
6.4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116
6.4.1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背景好的地区116
6.4.2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的地区117
6.4.3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的地区118
6.4.4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背景好的地区118
第7章 旅游资源的保护120
7.1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最常见方式121
7.1.1自然衰败121
7.1.2战争、社会动乱造成的破坏121
7.1.3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121
7.1.4管理不科学造成的旅游资源破坏122
7.1.5建设性破坏122
7.2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123
7.2.1旅游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和严肃性123
7.2.2保护自然遗产124
7.2.3保护人类文化遗产124
7.3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126
7.3.1可持续利用的原则126
7.3.2与环境不可分离的原则126
7.3.3和谐协调存在的原则127
7.3.4以科技进步促进保护的原则128
7.4旅游资源保护的方法129
7.4.1建立全国完整的旅游资源保护体系129
7.4.2加快立法,树立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观念130
7.4.3科学确定游人容量,坚持功能分区利用131
7.4.4健全管理体制,协调各方步调132
7.4.5正确处理旅游资源—旅游业—地方经济的关系134
第8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136
8.1旅游景点的开发136
8.1.1景点的类型136
8.1.2景点开发条件的评估137
8.1.3景点资源的评价138
8.1.4景点位置139
8.1.5景点开发的原则及手法139
8.2旅游线路的开发142
8.2.1旅游线路的定义142
8.2.2旅游线路与游览线的区别143
8.2.3旅游线路开发的意义143
8.2.4旅游线路的分类144
8.2.5旅游线路的等级144
8.2.6旅游线路开发的可行性评估145
8.2.7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策略145
8.2.8旅游交通146
8.3旅游项目的开发146
8.3.1旅游项目的分类147
8.3.2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47
8.3.3旅游项目开发的原则148
第9章 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150
9.1民居旅游资源150
9.1.1构架庭院150
9.1.2洞式住宅(窑洞)152
9.1.3少数民族民居152
9.2宗法建筑旅游资源153
9.2.1宗法建筑概说153
9.2.2宗法建筑分类153
9.3宗教建筑旅游资源155
9.3.1宗教建筑概说155
9.3.2宗教建筑的分类156
9.4宫殿建筑旅游资源158
9.4.1工程规模158
9.4.2总体布局158
9.4.3单体结构158
9.4.4室外陈设159
9.4.5室内装饰160
9.5园林旅游资源160
9.5.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160
9.5.2东西方园林建筑的比较161
9.6风景区建筑163
9.6.1风景区建筑概述163
9.6.2风景建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64
9.7建筑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与方法165
9.7.1建筑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166
9.7.2建筑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167
9.7.3我国目前建筑遗产类旅游产品类型168
第10章 文献旅游资源的开发169
10.1文献与旅游文献169
10.1.1文献及文献信息源169
10.1.2文献学的内涵170
10.1.3旅游文献及其特点170
10.2旅游文献的类型与内容171
10.2.1旅游文献的类型171
10.2.2旅游文献的内容范围173
10.3旅游文献的利用方法174
10.3.1旅游文献的采集174
10.3.2旅游文献的检索175
10.3.3旅游文献的服务178
第11章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180
11.1民俗180
11.1.1民俗文化的功能180
11.1.2民俗文化的作用181
11.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182
11.2.1民族风俗类182
11.2.2地域风俗类184
11.2.3时令风俗类185
11.2.4行为风俗类187
11.3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189
11.3.1社会性和集体性189
11.3.2类型性和模式性190
11.3.3传承性和播布性191
11.3.4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192
11.4成功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示例193
11.4.1’95中国民俗风情游193
11.4.2湖北秭归屈原沱国际龙舟节193
11.4.3’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94
第12章 同名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96
12.1同名名胜及其分类196
12.1.1名人型196
12.1.2名事型197
12.1.3名篇型197
12.2同名名胜形成的原因197
12.2.1因外形相似而同名197
12.2.2因时空变迁而同名197
12.2.3因历史记载信息不足而同名197
12.2.4因乡土情结而同名197
12.2.5因战乱迁徙而同名198
12.2.6因政治因素而同名198
12.2.7因宗教因素而同名198
12.2.8因名人效应而同名198
12.3同名名胜的开发原则与争端处理199
12.3.1同名名胜的开发原则199
12.3.2同名名胜争端的处理方法200
第13章 模拟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202
13.1模拟景观的定义及发展历史202
13.1.1模拟景观的定义202
13.1.2模拟景观的发展历史202
13.2模拟景观的类型204
13.3模拟景观的开发205
13.3.1模拟景观开发的意义205
13.3.2模拟景观的开发要素206
13.3.3模拟景观的开发规划209
13.4模拟景观的生命周期210
13.4.1生命周期的定义210
13.4.2模拟景观的生命周期211
第14章 风水学与旅游资源的开发213
14.1风水流变213
14.1.1原始社会213
14.1.2秦汉时期214
14.1.3魏晋时期215
14.1.4唐宋时期216
14.1.5明清时期216
14.1.6民国以后216
14.2风水学中的环境观217
14.2.1“聚气”217
14.2.2“藏风”217
14.2.3“得水”218
14.3风水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219
14.3.1风水对风景区规划的启示219
14.3.2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220
附录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22
附录二 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229
附录三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30
附录四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244
附录五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246
附录六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247
附录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49
附录八 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名录251
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
- 2766017.html
- 1052072.html
- 1014348.html
- 3400693.html
- 1333621.html
- 2171884.html
- 3746037.html
- 2968187.html
- 3591555.html
- 1044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4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1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6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6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8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8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6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8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