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史 1949-2007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当代史 1949-2007
  • 郭大钧主编;耿向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867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212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中国-现代史-1949~-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史 1949-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二、全国大陆的统一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7

三、国营经济的建立 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10

四、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5

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策略方针16

六、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全国抗美援朝运动19

七、土地制度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22

八、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25

九、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29

十、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人民生活初步改善32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3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定34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38

三、加强党的建设 反对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斗争42

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稳步前进45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打开外交新局面50

六、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52

七、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55

八、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6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6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67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提出67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兴盛70

三、中共八大73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78

五、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82

第二节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86

一、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对“反冒进”的批判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86

二、“大跃进”的发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92

三、教育文化领域“左”倾思想的泛滥和对“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98

四、炮击金门和西藏平叛100

五、对已经察觉的“左”倾错误的纠正 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104

六、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109

七、“大跃进”错误的继续 严重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113

第三节 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16

一、农村政策的调整116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工业的调整117

三、科学、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120

四、“七千人大会” 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展开122

第四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128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阶级斗争扩大化观点的系统化128

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苏论战130

三、“四清”运动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134

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十年建设的成就和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生活141

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5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153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153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五一六通知”157

三、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59

四、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动乱局面向全国蔓延162

五、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163

六、“一月风暴”掀起全面夺权狂潮 二月抗争167

第二节 全国陷入“全面内战”局面和“斗、批、改”运动的开展171

一、武汉“七二○”事件 所谓“揪军内一小撮”171

二、江青肯定“文攻武卫”口号和武斗的蔓延 国家政治制度的被冲击和法制的被践踏172

三、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 主张实现“革命的大联合”173

四、毛泽东决定审查“王、关、戚” 所谓“杨、余、傅”事件175

五、“三支两军” “复课闹革命”和“工宣队”进驻学校176

六、革命委员会的普遍建立 国民经济的急剧恶化178

七、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中共九大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系统化179

八、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182

九、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批陈整风 林彪事件186

第三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受挫191

一、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及批判极左思潮191

二、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举步193

三、外交工作的新突破196

四、中共十大200

五、批判“右倾回潮” 纠“左”努力受挫202

六、“批林批孔”运动 全国动乱的再起和国民经济的再度恶化203

第四节 全面整顿的曲折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05

一、“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205

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全面整顿的开展208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全面整顿被迫中断211

四、四五运动 粉碎“四人帮”215

第四章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223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225

一、揭露批判“四人帮”225

二、“两个凡是”的提出和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226

三、中共十一大和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229

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31

五、教育和科技战线“左”倾错误的纠正 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33

六、放宽农村政策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235

第二节 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238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工作重点的转移23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政治关系243

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国民经济的新调整247

四、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252

五、加强党的建设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55

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258

七、中美建交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260

八、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62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266

一、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266

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修改宪法269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乡镇企业的兴起270

四、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274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281

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对外政策的调整282

七、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290

八、整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92

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9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298

一、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298

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 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302

三、1989年政治风波304

四、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307

五、抓紧党的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10

六、继续治理整顿和“七五”计划的完成312

七、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316

八、对外经济合作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321

九、外交工作的新格局324

第五章 坚持改革开放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33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333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333

二、中共十四大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9

三、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343

四、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44

第二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345

一、宏观调控的决策与经济“软着陆”的实现345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二十字”治国方针的提出和贯彻349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353

四、金融、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55

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行359

六、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60

七、“三讲”教育的开展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反腐败斗争的开展364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军队建设368

九、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372

第三节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74

一、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74

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 “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务379

三、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抗洪救灾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380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384

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波折386

六、对外关系的新变化391

七、建国五十周年大庆 “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395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39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397

二、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99

三、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401

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02

五、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403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社会生活406

第六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13

第一节 中共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15

一、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15

二、胡锦涛考察西柏坡 强调“两个务必”417

三、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 中央领导集体实现顺利交接419

四、万众一心抗击“非典”422

五、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423

六、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25

七、中共中央下发增加农民收入的2004年“一号文件”428

第二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43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431

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宪法修订434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436

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438

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41

六、全面推进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444

七、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45

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 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448

九、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反分裂国家法》451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54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45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457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59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462

五、“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劳动合同法》464

六、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68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469

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设和谐世界 开创外交新局面472

第四节 中共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474

一、中共十七大474

二、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479

三、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青藏铁路通车和三峡工程基本完成480

参考书目483

后记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