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G NX 6.0中文版模具设计基础入门与范例精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小笠,常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122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UG NX 6.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G NX 6.0中文版模具设计基础入门与范例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模具设计基础3
Chapter1 模具基础3
1.1 模具在材料加工工业中的地位3
1.2 材料成型技术4
1.2.1 金属液态成型4
1.2.2 金属塑性成型5
1.2.3 连接成型6
1.2.4 粉末冶金成型7
1.2.5 非金属材料成型7
1.3 模具种类与结构9
1.3.1 金属成型模具9
1.3.2 陶瓷成型模具10
1.3.3 玻璃成型模具10
1.3.4 塑料成型模具11
1.4 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18
1.5 模具CAD与UG19
1.5.1 模具CAD技术的发展19
1.5.2 UG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20
1.6 模具设计总体要求23
1.6.1 模具设计注意事项23
1.6.2 模具设计依据24
1.7 模具要求24
1.7.1 排位24
1.7.2 分型面25
1.7.3 其他设计要求26
1.8 精选练习题29
1.9 本章小结30
第2篇 UG模具设计基础33
Chapter2 UG NX6.0建模基础33
2.1 UGNX6.0的工作环境33
2.1.1 UGNX6.0的欢迎界面34
2.1.2 基本环境界面34
2.1.3 定制屏幕36
2.2 UG文件操作38
2.2.1 新建文件38
2.2.2 打开文件39
2.2.3 保存文件39
2.2.4 关闭文件39
2.3 实用工具40
2.3.1 图层管理40
2.3.2 UG坐标系41
2.3.3 模型测量43
2.3.4 塑模部件验证44
2.4 常用的模具设计建模工具46
2.4.1 实体造型工具47
2.4.2 特征操作工具51
2.4.3 曲面工具60
2.4.4 移动对象66
2.4.5 同步建模工具68
2.5 精选练习题71
2.6 本章小结72
Chapter3 UG MW入门73
3.1 MW的使用准备73
3.2 MW简介74
3.2.1 MW的优点74
3.2.2 学员资格74
3.3 MW的设计流程75
3.4 MW的设计工具75
3.4.1 MW的功能特色75
3.4.2 MW的工具76
3.5 MW初始设置78
3.5.1 冷却设置79
3.5.2 电极设置79
3.6 MW应用实例80
3.6.1 模具设计准备过程80
3.6.2 模型的修补与分型83
3.6.3 加载标准模架83
3.6.4 加载标准件84
3.7 精选练习题85
3.8 本章小结86
Chapter4 分型面位置和形状设计87
4.1 分型线概述87
4.1.1 分型线的确定87
4.1.2 分型线的形式89
4.2 主分型线的设计90
4.2.1 简单分型线的设计90
4.2.2 一般分型线的设计92
4.2.3 复杂分型线的设计93
4.3 分型面概述96
4.3.1 分型面的类型与形状96
4.3.2 分型面的确定原则96
4.3.3 分型面设计注意事项98
4.3.4 分型面处理原则99
4.4 主分型面设计104
4.4.1 简单主分型面设计104
4.4.2 复杂主分型面设计107
4.5 型芯、型腔区域面设计113
4.5.1 复制法113
4.5.2 抽取法115
4.5.3 偏置法115
4.6 靠破孔补面设计116
4.6.1 一般靠破修补116
4.6.2 碰穿面118
4.6.3 插穿面123
4.7 综合实例:分型面设计124
4.7.1 实例一:简单分型面的设计124
4.7.2 实例二:复杂分型面的设计126
4.8 精选练习题134
4.9 本章小结136
Chapter5 UG成型零件设计137
5.1 模腔总体布置137
5.1.1 模腔数目的确定138
5.1.2 多模腔的排列139
5.2 型腔结构设计140
5.2.1 整体式141
5.2.2 整体嵌入式141
5.2.3 局部镶嵌式141
5.2.4 大面积镶嵌组合式142
5.2.5 整体式与整体嵌入式型腔的优、缺点142
5.2.6 型腔设计注意事项144
5.2.7 UG型腔结构设计144
5.3 型芯、成型杆的结构设计151
5.3.1 整体式型芯151
5.3.2 组合式型芯151
5.3.3 小型芯或成型杆152
5.3.4 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153
5.3.5 型芯设计注意事项155
5.3.6 UG型芯结构设计156
5.4 模腔布局设计164
5.4.1 矩形布局164
5.4.2 圆形布局166
5.4.3 平衡布局167
5.4.4 线形布局168
5.5 综合实例:成型零件设计168
5.5.1 实例一:整体式成型零件设计169
5.5.2 实例二:整体嵌入式成型零件设计175
5.6 精选练习题178
5.7 本章小结180
Chapter6 MW模具设计准备阶段181
6.1 项目初始化过程181
6.1.1 加载产品182
6.1.2 初始化项目182
6.2 模具坐标系185
6.2.1 当前WCS185
6.2.2 产品体中心186
6.2.3 选定面的中心187
6.3 产品收缩率187
6.4 工件188
6.4.1 产品与工件尺寸的选取188
6.4.2 MW工件的定义189
6.5 模腔布局194
6.5.1 矩形布局195
6.5.2 圆形布局198
6.6 多件模设计200
6.6.1 初始化项目201
6.6.2 多腔模设计204
6.6.3 模具坐标系设置204
6.6.4 创建工件206
6.6.5 模腔布局207
6.7 综合实例:模具设计准备过程207
6.7.1 实例一:单腔模的模具设计准备207
6.7.2 实例二:多件模的模具设计准备210
6.8 精选练习题216
6.9 本章小结218
Chapter7 注塑模工具219
7.1 注塑模工具概述219
7.2 实体修补工具220
7.2.1 创建方块221
7.2.2 分割实体224
7.2.3 实体补片226
7.3 曲面修补工具226
7.3.1 曲面补片227
7.3.2 边缘补片228
7.3.3 修剪区域补片230
7.3.4 自动孔修补232
7.3.5 现有曲面234
7.3.6 分型/补片删除235
7.3.7 扩大曲面235
7.3.8 面拆分239
7.4 实体编辑工具241
7.4.1 修剪实体241
7.4.2 替换实体244
7.4.3 延伸实体245
7.4.4 参考圆角247
7.5 其他工具248
7.5.1 分型检查248
7.5.2 干涉检查249
7.5.3 坯料尺寸249
7.6 综合实例:注塑模工具的综合应用250
7.6.1 实体修补250
7.6.2 曲面修补253
7.7 精选练习题259
7.8 本章小结260
Chapter8 模具自动分型261
8.1 分型概述261
8.1.1 分型工具条262
8.1.2 分型管理树262
8.2 模型验证263
8.2.1 面分析263
8.2.2 面区域分析267
8.3 抽取区域面269
8.3.1 自动抽取区域面270
8.3.2 手动抽取区域面271
8.4 创建/删除曲面补片272
8.5 编辑分型线272
8.5.1 自动搜索分型线272
8.5.2 遍历环273
8.5.3 编辑分型线274
8.5.4 合并分型线276
8.5.5 编辑过渡对象276
8.6 引导线设计277
8.7 创建/编辑分型面279
8.7.1 “拉伸”类型279
8.7.2 “扫掠”类型281
8.7.3 “有界平面”类型282
8.7.4 “扩大的曲面”类型284
8.7.5 “条带曲面”类型285
8.7.6 “跳过”类型286
8.8 创建型腔和型芯286
8.9 分型管理器的其他工具289
8.9.1 抑制分型289
8.9.2 模型比较289
8.9.3 交换模型289
8.9.4 备份分型/补片片体289
8.9.5 更新分型管理树列表289
8.10 综合实例:模具自动分型290
8.10.1 实例一:手机上盖自动分型290
8.10.2 实例二:电器面壳自动分型294
8.11 精选练习题300
8.12 本章小结302
Chapter9 模架与标准件303
9.1 标准模架认识303
9.1.1 大型模架303
9.1.2 中小型模架304
9.1.3 龙记模架307
9.2 模架尺寸组合311
9.2.1 大型模架的尺寸组合311
9.2.2 中小型模架的尺寸组合312
9.2.3 模架的选用313
9.3 MW模架库315
9.3.1 MW模架管理315
9.3.2 为手动分模加载模架316
9.3.3 为自动分模加载模架319
9.4 标准件概述320
9.4.1 支承与固定零件321
9.4.2 导向零件321
9.4.3 定位与限位零件322
9.4.4 推出零件323
9.5 标准件库323
9.5.1 模架供应商目录324
9.5.2 分类324
9.5.3 装配设置选项325
9.5.4 “尺寸”标签326
9.6 常用标准件327
9.6.1 浇注系统标准件327
9.6.2 顶出系统标准件327
9.6.3 导向标准件328
9.6.4 冷却系统标准件和滑动标准件329
9.6.5 其他标准件329
9.7 标准件的加载330
9.8 综合实例:模架与标准件的加载332
9.8.1 加载模架332
9.8.2 加载标准件333
9.9 精选练习题333
9.10 本章小结334
Chapter10 模具的四大系统335
10.1 浇注系统335
10.1.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336
10.1.2 主流道336
10.1.3 分流道337
10.1.4 浇口338
10.1.5 冷料穴341
10.1.6 打料杆341
10.2 浇注系统设计342
10.2.1 分流道设计342
10.2.2 浇口设计344
10.3 冷却系统346
10.3.1 冷却系统概述346
10.3.2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347
10.3.3 常见冷却水路结构形式349
10.3.4 冷却水路设计351
10.3.5 冷却标准件353
10.4 排气系统355
10.4.1 排气槽开设原则355
10.4.2 型腔和型芯的排气355
10.5 顶出系统355
10.5.1 顶杆部件356
10.5.2 推板与推块356
10.5.3 抽芯滑块357
10.5.4 斜顶359
10.5.5 滑块、斜顶标准件360
10.6 模具标准件的修剪工具362
10.6.1 顶杆后处理362
10.6.2 修剪模具组件364
10.6.3 腔体365
10.7 综合实例:浇注、冷却和顶出系统设计366
10.7.1 浇注系统设计366
10.7.2 冷却系统设计371
10.7.3 顶出系统设计377
10.7.4 标准部件的修剪381
10.8 精选练习题384
10.9 本章小结384
Chapter11 MW其他设计功能385
11.1 子镶块库385
11.2 电极设计386
11.2.1 刀片电极386
11.2.2 刀片标准件391
11.3 物料清单392
11.3.1 “选择组件”选项区392
11.3.2 “列表”选项区392
11.3.3 “设置”选项区393
11.3.4 右键菜单命令393
11.4 模具图纸393
11.4.1 模具装配图纸394
11.4.2 模具组件图纸396
11.4.3 孔表397
11.5 综合实例:MW其他功能的应用398
11.5.1 实例一:子镶块设计398
11.5.2 实例二:电极设计401
11.5.3 实例三:创建模具图纸406
11.6 精选练习题412
11.7 本章小结412
第3篇 UG NX 6.0模具设计实战415
Chapter12 传呼机支架模具设计415
12.1 设计任务415
12.2 设置产品收缩率416
12.3 分型面设计416
12.3.1 靠破孔修补416
12.3.2 抽取区域面423
12.3.3 创建主分型面426
12.3.4 检查分型面427
12.4 成型零件设计429
12.4.1 创建型腔和型芯429
12.4.2 分割镶块431
12.4.3 模腔布局434
12.5 创建模架436
12.5.1 设置绝对坐标系436
12.5.2 加载模架437
12.6 浇注系统设计438
12.6.1 创建主流道438
12.6.2 创建分流道440
12.6.3 创建浇口441
12.6.4 创建卸料板上的冷料穴443
12.7 冷却系统设计444
12.7.1 创建成型零件空腔444
12.7.2 创建冷却管道445
12.8 顶出系统设计446
12.8.1 创建第1个斜顶446
12.8.2 创建第2个斜顶452
12.8.3 镜像斜顶455
12.8.4 移动对象操作456
12.8.5 创建斜顶空腔456
12.8.6 保存文件456
12.9 本章小结456
Chapter13 电气开关上盖模具设计457
13.1 设计任务457
13.2 初始化项目458
13.2.1 加载产品458
13.2.2 初始化项目458
13.3 模具设计准备过程459
13.3.1 设置模具坐标系459
13.3.2 创建工件460
13.4 模具自动分型设计461
13.4.1 塑模部件验证461
13.4.2 抽取区域面463
13.4.3 修补靠破孔463
13.4.4 引导线设计464
13.4.5 创建分型面464
13.4.6 创建型腔和型芯465
13.5 模架管理466
13.5.1 加载模架466
13.5.2 创建空腔467
13.6 创建浇注系统468
13.6.1 创建主流道468
13.6.2 创建分流道469
13.6.3 创建扇形浇口472
13.6.4 平移主流道部件并创建空腔473
13.7 创建冷却系统474
13.7.1 创建定模冷却管道474
13.7.2 创建动模冷却管道476
13.7.3 创建冷却管道空腔482
13.8 创建顶出系统482
13.8.1 侧抽芯机构设计482
13.8.2 斜顶机构设计487
13.8.3 保存文件488
13.9 本章小结488
Appendix1 常用塑料收缩率表489
Appendix2 模具常用名称中英文对照表490
Appendix3 UG NX 6.0快捷键命令及说明491
Appendix4 UG模架库参数表达式及中文说明493
热门推荐
- 3165258.html
- 3742544.html
- 3245527.html
- 213641.html
- 2287652.html
- 3217607.html
- 2834643.html
- 2867631.html
- 822164.html
- 267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1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1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4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0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2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