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前后七子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前后七子研究
  • 郑利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597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47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前后七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成、弘之际学术与文学风尚及其变异1

第一节 专经时风的形成及其效应2

第二节 台阁文风的流延与分化10

第三节 “还其文于古”:重古文词趣尚的上扬24

第四节 复古理念的变转趋势36

第二章 前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55

第一节 京师结盟与复古活动的倡起56

第二节 政治旋涡的卷入及文学热潮的跌落72

第三节 京师盟社的重开及唱酬活动的回复77

第四节 中原与关中故里交游圈及活动重心的确立82

第三章 前七子的个性与心态93

第一节 从内在之性到时世之势93

第二节 政治情势变易中的心态转向102

第三节 寄心丘壑与顺适其志108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思想116

第一节 主情与求真116

一、“发之情”与“生之心”117

二、主情与反宋诗倾向123

三、“真诗”说及其价值取向129

第二节 艺术表现原则的诠说134

一、“比物陈兴”:“诗之道也”134

二、“示以意象”与“不露本情”137

三、“声永而节”,“律和而应”141

第三节 格调、文质说与审美主旨的确立146

一、“高古”之格与“宛亮”之调146

二、以“质”为本,以“实”为尚152

第四节 复古的绪次与文学内蕴158

一、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一)159

二、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二)166

三、“文必先秦两汉”论的倡导及其义旨170

第五节 复古与法度176

一、对于法度涵义的诠解176

二、关于法度的体认方式182

第五章 前七子的文学创作190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交互190

一、拟古态势的凸显及其特点191

二、自我精神个性与命运遭际的写照205

三、多角度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呈示214

第二节 表现视角的下移与日常化倾向223

一、人物形象描画的下移特征223

二、日常情态的谛观与叙写228

第三节 雄浑与深秀相兼的诗调236

一、雄厉浑厚格力的彰显236

二、深邃蕴藉诗境的营造255

第四节 朴略与古奥并尚的文风269

一、质实与真率相交织269

二、古峭与奥涩相纠结282

第六章 正、嘉之际文坛格局的延续与衍变291

第一节 李、何绪风的承续与张扬292

第二节 复古理路的检省与改易306

第三节 王、唐复古立场的分化及其取向314

第七章 后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326

第一节 前期活动与核心阵营的形成326

第二节 诸子离京转迁后的交往及著述351

第三节 南北之薮:济南与吴中营垒的构筑370

第四节 后期活动与以王世贞为中心文学阵营的建立384

第八章 后七子的个性与心态401

第一节 寓志于仕路艺途之始401

第二节 坎廪之遇、世事之感与消沮之怀410

第三节 在进退之间徘徊423

第九章 后七子的文学思想440

第一节 宗尚态度与基本取向441

一、“修辞”之论与古文之道447

二、“得之心而发之文”459

三、“性情”说及其相关问题465

四、格调的重申与强化479

第二节 关于法度的阐论492

一、文章之法494

二、诗歌之法(一):声律500

三、诗歌之法(二):结构508

第三节 复古习法的径路与境界522

一、“积学”与“精思”523

二、“拟议成变”与“悟以见心”534

三、“因意见法”与“不法而法”544

第四节 诗学观念显现的审美向度552

一、诗复“雅道”的主张552

二、对“和平”之音的强调561

第十章 后七子的文学创作572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消长572

一、拟古取向的延展及其特点573

二、人生经历与自我心路的间现586

第二节 博杂化与趣致化倾向的呈现599

一、博杂化之特征600

二、趣致化之特征608

第三节 雄浑诗调的相承与变易617

一、雄浑之势,精工之饰617

二、婉缛风调的杂错与旁出633

第四节 古奥文风的调习与铸冶643

一、裁剪之法,缜致之笔643

二、奥峭气习的融炼与加强656

馀论665

前后七子文学年表686

参考文献733

后记7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