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的国家起源与王权的形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震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15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604页
- 主题词:国家起源-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的国家起源与王权的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李学勤1
上编 从村落到都邑邦国3
导论 国家起源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3
一 国家概念与定义3
二 古代国家形成的标志16
三 “三次社会大分工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25
四 “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说之得失28
五 酋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32
六 社会分层理论的贡献与不足42
七 文明与国家起源途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50
八 “邦国—王国—帝国”说59
九 余论66
第一章 平等的农耕聚落社会69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的起源与农耕聚落的出现69
1.洞穴、贝丘聚落遗址71
2.河谷、盆地、丘陵、平原的农耕聚落遗址72
二 新石器时代中期平等的农耕聚落社会78
1.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环境、生产和精神文化生活78
2.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84
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农耕聚落的平等与内聚86
1.聚落内的社会结构:家庭—家族—氏族86
2.聚落内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关系95
第二章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与原始宗邑和酋邦社会100
一 雏形阶段的中心聚落与社会初步不平等101
1.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雏形阶段的中心聚落101
2.崧泽文化东山村遗址的社会复杂化与中心聚落形态105
3.刘林墓地的家族—宗族组织结构107
二 中心聚落形态时期诸种社会现象108
1.凌家滩聚落内的不平等与宗教神权现象109
2.大汶口文化聚落的不平等与家族—宗族结构123
3.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中的“?”、“?”等图像文字134
三 中心聚落时期的殿堂与家族分间房屋142
1.大地湾遗址F901殿堂式建筑142
2.大河村、黄楝树等遗址中的家庭和家族建筑物组合结构146
四 蒙城尉迟寺环壕聚落的社会形态154
1.尉迟寺遗址排房与墓葬年代关系刍议154
2.尉迟寺聚落的组织结构与社会类型157
3.尉迟寺婴儿瓮棺上刻画“?”、“?”图像文字的社会机制176
五 中心聚落时期的城邑:澧县城头山与郑州西山180
1.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城邑180
2.大溪—屈家岭文化时期澧阳平原的中心聚落与聚落分布191
3.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郑州西山城邑及其聚落群194
六 中心聚落时期的原始宗教圣地——神庙和大型祭坛199
1.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199
2.红山文化中的社坛和天坛200
七 中心聚落、原始宗邑和酋邦社会的一般特征205
1.“宗邑”与“原始宗邑”及其与中心聚落和酋邦的关系205
2.中心聚落、原始宗邑与酋邦社会的一般特征207
第三章 阶级产生的三种途径218
一 阶级产生的广泛基础与主要途径——父权家族219
二 由战俘转化而来的奴隶阶级230
三 由社会职务而产生的统治阶级237
第四章 史前权力系统的演进244
一 权力的空间性与宗教的社会性244
1.仰韶早期的权力特征245
2.仰韶早期的图腾崇拜对聚落空间的突破247
3.图腾的转型与神权的拓展257
4.红山文化中神权对聚落空间的突破263
二 战争对史前权力生长的促进265
1.史前战争的考古学证据266
2.史前战争的文献证据269
3.战争对内、外关系的改变:征服与奴隶273
4.战争与军功贵族和军事首领的产生275
三 权力的集中性与社会职能280
1.社会职能与职官的起源280
2.族权的分级与集中284
3.“最高酋长—邦君—王权”三者的联系与区别287
第五章 中国早期国家——龙山时代的都邑邦国293
一 龙山时代的都城与国家293
1.城邑的涌现293
2.国家形成的标志与都邑邦国的特征299
二 陶寺都邑与邦国:个案研究之一304
1.陶寺的城邑和宫殿及其诸文明现象304
2.陶寺墓地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和阶级关系309
3.陶寺的天文建筑与龙山时代的历法水平312
4.陶寺的聚落群与都鄙聚落结构319
5.陶寺都邑与唐尧关系的研究326
三 古城寨都邑与邦国:个案研究之二331
1.版筑城墙与大型宫殿建筑及其他文明现象331
2.古城寨的聚落群与国野结构334
四 余杭莫角山都邑邦国与良渚文明特色:个案研究之三337
1.余杭莫角山都邑337
2.良渚文化中的阶级分化339
3.良渚聚落群与都鄙聚落的等级和形态342
4.良渚文明的特色353
第六章 从部族国家到民族的国家与华夏民族的形成358
一 民族和部族的概念与华夏民族的自觉意识359
1.民族与部族的概念、定义和关系359
2.“华夏”、“诸夏”:民族称谓与民族自觉365
3.“华夏”合称的缘起368
4.夏王朝与华夏民族的形成371
二 五帝时代的部族国家与族邦联盟374
1.五帝传说的时代划分374
2.颛项尧舜禹时期的族邦联盟与向华夏民族的迈进381
下编 从邦国到王国和王朝国家391
第七章 夏族的兴起与夏文化的探索391
一 夏族的兴起391
二 夏文化的探索405
1.夏文化探索的回顾405
2.夏文化定义的困惑与重新定义410
3.夏文化分期412
三 作为王都的二里头遗址416
1.二里头的宫城与宫殿417
2.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423
3.二里头遗址的玉器424
4.二里头遗址的龙形器425
第八章 夏代的国家与王权429
一 夏王朝的国家机器与王权429
1.夏禹王权的萌芽与过渡性时代特征429
2.夏王朝的国家机器与华夏民族诸部族的参与433
二 夏代复合制国家结构与王权436
1.夏王朝中的王国与邦国及其复合制国家结构436
2.夏代的王权与多元一体的正统地位438
第九章 先商邦国的起源441
一 商族的起源与迁徙441
1.商族的起源441
2.先商时期的迁徙444
二 先商早期国家——邦国的出现445
1.先商时期的中心聚落形态阶段446
2.王亥时期向邦国的过渡450
3.从上甲微开始的先商邦国形态——早期国家457
第十章 商代的国家与王权466
一 商王朝的建立466
1.征伐与王权——成汤时期的征战与商灭夏466
2.商的“天命王权”与商王统治的正当性469
二 商王朝“复合制”国家结构471
1.商代“内服”、“外服”制与“复合制国家结构”471
2.在朝为官的“外服”之邦君和贵族477
三 商代的王权及其统治方式485
1.商王是“内、外服”土地的最高所有者485
2.“外服”侯伯等属邦有向商王贡纳的义务488
3.商王对“内、外服”军事力量的支配491
4.商代国家结构所决定的商王统治方式495
结语503
主要参考书目519
后记528
热门推荐
- 1937947.html
- 1310834.html
- 2287180.html
- 3683364.html
- 1169557.html
- 201896.html
- 3402211.html
- 2443408.html
- 2838437.html
- 458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2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9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1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5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1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