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 金碧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939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社区-监督改造-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1

一、假释犯:生活世界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特殊的“社会群体”3

二、转型社会生活的快速变迁对假释犯的冲击和影响6

三、“风险社会”的预警机制:社会支持网络对假释犯的积极意义9

第二节 问题提出12

第三节 研究意义16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20

第一节 社会网分析的滥觞21

第二节 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23

一、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概念24

二、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26

第三节 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30

一、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支持网络整体变迁的研究30

二、对城市居民、乡村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31

三、对老年人、妇女、青年人、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32

四、对在校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35

五、对教师、护士、农民工、下岗就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36

六、对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38

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矫正中罪犯处遇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39

一、有关社区矫正福利性和惩罚性关系的研究41

二、有关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障的研究42

三、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过程的研究42

四、有关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社区矫正的价值意义的研究44

五、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实证研究45

第五节 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简评48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52

第一节 核心概念52

一、社区矫正52

二、假释、假释犯55

三、社会网、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57

(一)社会网57

(二)社会支持58

(三)社会支持网络59

第二节 研究地点、对象的选择和确定60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60

(一)被调查街镇的基本情况61

(二)被调查街镇社区矫正的开展情况63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65

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及展开69

一、理论溯源70

二、分析策略72

三、理论补充78

第四节 研究的逻辑进路81

第五节 研究方法的确立和运用83

第四章 支持的网络“结构”: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的社会支持及其形式88

第一节“结构”的隐喻89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94

一、“入监前”的社会支持96

二、“入监后”至“假释前”的社会支持103

三、“假释后”至“解矫前”的社会支持109

四、“解矫后”的社会支持117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主要形式122

一、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123

(一)配偶支持123

(二)代际支持131

(三)亲属支持137

(四)朋友支持143

(五)邻里支持152

二、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154

(一)单位支持154

(二)社区支持158

(三)公、检、法、司机构支持162

(四)NGO支持166

(五)专业的咨询机构支持17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72

第五章 支持的“行动”过程: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解构”和“重构”174

第一节“行动”的内涵176

一、“行动”研究176

二、我们的观点180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策略183

一、“自我涵括型”的社会支持策略185

(一)“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185

(二)“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189

(三)“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192

二、“核心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195

(一)“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195

(二)“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198

(三)“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201

三、“扩大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202

(一)“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203

(二)“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206

(三)“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210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212

一、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213

(一)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标准”213

(二)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表现”215

二、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245

(一)典型个案245

(二)简要评析250

第四节 支持行动的“运作”:假释犯对象对社会支持网络变迁的类别化处理253

一、对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255

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261

第五节 本章小结268

第六章 支持的网络“嵌入”:文化制度背景对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影响270

第一节 嵌入性与弱嵌入性理论271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文化传承275

一、伦理本位: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本质276

二、伦理场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依托278

三、简要评述286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制度情境287

一、户籍制度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88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288

(二)目前户籍管理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290

(三)户籍制度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91

二、就业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93

(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293

(二)目前有关假释犯对象就业问题的一些规定294

(三)就业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95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97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297

(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298

(三)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299

四、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301

(一)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301

(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对假释犯对象的有关规定303

(三)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305

第四节 本章小结306

第七章“另类”考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308

第一节 社会排斥的范畴309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各类社会排斥的运作过程313

一、社会保障体制的排斥运作过程315

(一)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排斥316

(二)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排斥326

(三)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排斥331

二、劳动力市场的排斥运作过程333

(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排斥335

(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排斥339

三、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运作过程344

(一)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346

(二)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350

第三节 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另类融合352

一、相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354

(一)典型个案354

(二)分析356

二、绝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356

(一)典型个案356

(二)分析359

三、简要评述360

第四节 本章小结361

第八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362

第一节 研究结论362

一、研究结果363

二、研究局限368

三、特别关注的问题370

(一)社会支持的“过程性”370

(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理论延展372

第二节 进一步讨论:社区矫正的“福利性”和“惩罚性”374

第三节 对策和进路:构建“多层互补”的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383

一、法律政策层面的支持385

(一)健全和完善假释制度385

(二)明确假释犯对象的权利保障机制389

二、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的支持392

(一)稳固和强化社区功能392

(二)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和机制建设394

(三)探索建立社区矫正的三支队伍396

三、假释犯对象个体层面的支持398

(一)完善假释犯对象的自我支持体系399

(二)不断拓展假释犯对象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400

主要参考文献400

附录428

后记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