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
  • 厉以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1484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从当前的企业经济效益谈起18

第一节 成本失控是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核心因素18

一、企业成本与企业内部效益分析19

二、企业成本与外部因素变动分析23

第二节 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弊端27

一、折旧是成本补偿的要求27

二、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及其弊端29

三、改革现行折旧制度与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33

第三节 企业承包制的趋势分析36

一、企业承包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7

二、从企业的内外利益分配看承包制企业的行为趋向41

三、企业承包与外部条件的关系44

四、企业承包制的过渡性质45

第二章 投资结构与宏观经济运行48

第一节产业结构存量调整的困难48

一、无效供给增加的原因49

二、企业合并的阻力51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53

一、增量调整一一现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选择53

二、投资结构调整的意义55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划分57

第三节 投资结构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57

二、投资的需求效应58

三、投资的供给效应60

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供给曲线态势60

五、发电量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制约62

六、存量产出率分析64

七、经济增长与投资需求拉动66

八、短线产业对经济的约束67

九、投资结构变动实证分析的含义72

一、实物性基础部门概念74

二、实物性基础部门的特点74

第三章 实物性基础部门的发展问题74

第一节 实物性基础部门74

三、影响实物性基础部门发展的因素75

第二节 实物性基础部门发展状况的分析76

一、发展速度分析76

二、与国民经济其它重要指标的关系78

三、产值比重分析82

第三节 从实物性基础部门的发展看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84

一、实物性基础部门投资的不足84

二、政府投资行为分析86

三、短缺对投资的影响87

四、实物性基础部门筹集建设资金的困难88

五、发展我国实物性基础部门的途径89

第四章 工业中的适用要素比例90

第一节 研究我国工业中适用要素比例的意义90

一、工业中就业与效率的冲突90

二、工业中的资金深化倾向92

三、工业中要素比例的微观含义94

四、工业中要素比例的宏观含义96

一、社会目标:产出与储蓄的加权最大化99

第二节 确定工业适用要素比例的两部门模型99

二、约束条件:工农业两部门之间的联系100

三、适用要素比例模型的说明102

第三节 我国工业适用要素比例的估算104

一、模型对我国经济的适用性104

二、工业生产函数的估计105

三、社会权数的估计106

四、其它参数估算的说明112

五、模型应用估计的结果117

六、对我国工业要素比例状况的评价119

七、工业要素比例偏高是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反映122

二、比较劳动生产率概念124

一、农业与非农产业概念124

第五章 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研究124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差距124

三、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的意义126

四、农业与非农产业国民收入模型的建立127

三、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力和积累额的边际产出率分析127

第二节 影响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131

一、农业国民收入对劳动力和积累额的弹性分析131

二、非农产业国民收入对非农产业劳动力和积累额的弹性分析134

四、农业和非农产业积累额平均产出率分140

一、经济改革与国民收入模型的变化141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差距变化的规律性141

二、经济关系变化后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142

三、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及其变化反映了经济运行机制中的问题150

四、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与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变化趋势151

第六章 就业的增长与波动153

第一节 就业的增长153

一、就业的长期趋势153

二、就业的增长速度与加速度162

第二节 就业的波动166

一、引起就业波动的因素的选择166

二、就业模型的设计168

三、第一种形式的投资波动对就业波动的模拟169

四、第二种形式的投资波动对就业波动的模拟173

五、对农业劳动力波动的模拟175

六、关于石油工业的就业波动178

第三节 从就业增长与波动看经济运行机制中的问题179

一、就业模型的经济解释179

二、各个回归系数数值的经济含义183

三、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扩大就业188

一、问题的提出191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因素191

第七章 价格总水平的波动191

二、正常短缺尺度下的供求缺口194

三、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缺口201

四、货币供求的波动缺口202

第二节 价格总水平模型的设定和估计203

一、模型的设定203

二、数据的选取204

三、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的结果204

四、从价格总水平波动看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205

第一节 消费状况的经济计量模型209

一、建模构相209

第八章 消费状况和消费需求管理209

二、模型的建立和估计211

三、模型的统计说明214

四、模型的经济意义216

五、消费状况分析的结论220

第二节 消费需求管理分析224

一、消费需求的数量描述与判断224

二、消费需求判断的结论226

三、消费需求方程的建立和估计230

四、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的管理231

一、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安定237

第一节 经济效率与收入分配237

第九章 在效率提高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237

二、对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的扶助241

第二节 个人收入调节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245

一、个人收入调节245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50

第十章 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与失业保险制度259

第一节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259

一、适度失业概念259

二、传统就业制度的重新构造261

三、失业与失业保险263

一、失业保险的方式和条件265

第二节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途径265

二、“待业保险”实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268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270270

第十一章 农业的运行机制探讨275

第一节 农民收入波动分析275

一、农民收入状况的历史回顾:1949—1984年275

二、农民收入的再度徘徊:1985—1990年278

第二节 农业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280

一、农民行为的短期化280

二、政府对农业的调节方式的缺陷282

一、农业运行机制转换的必要性284

第三节 农业运行机制的转换284

二、农业运行机制转换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285

三、农业运行机制转换的途径287

第十二章 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92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与创新292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体制原因292

二、新型高技术产业的出现295

三、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创新295

四、高技术产业中的体制创新297

一、单个企业的创新活力303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创新主体与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关系303

二、自愿合作组织的创新活动306

三、由政府进行的创新308

四、政府进行的创新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312

五、对高技术产业的有效管理315

六、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看转换经济运行机制的紧迫性318

结束语 在改革中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320

第一节 企业形态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321

一、产权的规范化321

二、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构造323

一、市场定价制的逐步确立325

第二节 建立与完善市场体系325

二、资金市场的发展327

第三节 利税分流与分税制328

一、利税分流328

二、分税制329

第四节 外贸体制改革与汇率制度改革330

一、外贸体制改革330

二、汇率制度改革332

第五节 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的经济发展333

一、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333

二、资源配置的新格局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