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麻涌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东莞市麻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8721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35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7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莞市麻涌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建置 区划52
第一章 位置 境域52
第一节 位置52
第二节 境域52
第二章 沿革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53
第四章 行政村(居委会)55
第一节 麻一村55
第二节 麻二社区57
第三节 麻三村59
第四节 麻四村61
第五节 漳澎村62
第六节 大步村64
第七节 东太村66
第八节 新基村68
第九节 川槎村69
第十节 鸥涌村71
第十一节 黎滘村73
第十二节 华阳村74
第十三节 南洲村76
第十四节 大盛村78
第十五节 麻涌社区居民委员会80
第二篇 自然地理82
第一章 地形 地貌82
第一节 地形82
第二节 地貌82
第二章 河流 潮汐83
第一节 河流83
第二节 潮汐84
第三章 气候86
第一节 四季特征86
第二节 气温86
第三节 雨量87
第四节 日照 雷电89
第五节 雾 露 霜90
第四章 自然资源90
第一节 土地资源90
第二节 水资源91
第三节 动物资源91
第四节 植物资源92
第五节 土特产92
第五章 自然灾害93
第一节 水灾93
第二节 旱灾96
第三节 风灾96
第四节 霜冻98
第五节 病虫害99
第六节 鼠害99
第三篇 居民100
第一章 人口发展100
第一节 户籍人口100
第二节 外来暂住人口106
第二章 分布与密度108
第一节 分布108
第二节 密度109
第三章 人口变动110
第一节 自然变动110
第二节 机械变动112
第四章 人口构成113
第一节 性别构成113
第二节 民族构成114
第三节 年龄构成114
第四节 文化构成115
第五节 职业构成117
第五章 姓氏119
第一节 源流119
第二节 分布121
第六章 计划生育124
第一节 机构124
第二节 政策127
第三节 宣传教育130
第四节 节育技术132
第五节 优生优育132
第六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33
第七节 效果133
第四篇 城乡建设137
第一章 机构137
第二章 规划137
第一节 1994—2010年总体规划138
第二节 2010—2020年总体规划139
第三节 片区协调规划140
第三章 街道141
第四章 民居144
第一节 传统平房144
第二节 楼房145
第三节 商住楼145
第五章 绿化 亮化146
第一节 绿化146
第二节 亮化148
第六章 建筑业149
第一节 机构149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149
第三节 楼盘选介150
第七章 供水 供电 供气152
第一节 供水152
第二节 供电157
第三节 供气162
第八章 环境保护1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62
第二节 环境状况163
第三节 环境监测163
第四节 污染治理166
第五节 环境规划168
第六节 环保产业园168
第七节 绿色创建工作168
第五篇 经济综述170
第一章 经济发展170
第一节 清末、民国经济17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170
第二章 经济结构17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75
第二节 产业结构176
第三节 人均生产总值179
第三章 人民生活18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生活1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181
第六篇 农业187
第一章 管理机构187
第一节 水利管理所188
第二节 兽医站188
第三节 农科站189
第四节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189
第五节 农林水办公室18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9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90
第二节 土地改革192
第三节 互助合作194
第四节 人民公社19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97
第六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198
第三章 生产条件199
第一节 劳动力199
第二节 耕地201
第三节 肥料202
第四节 农机具204
第四章 耕作技术206
第一节 耕作制度变革207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209
第三节 推广、选育良种210
第四节 田间管理21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212
第五章 种植业212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2
第二节 经济作物215
第六章 林果业219
第一节 林业219
第二节 水果业220
第七章 香蕉223
第一节 种植223
第二节 加工229
第三节 营销230
第四节 省级香蕉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32
第八章 养殖业233
第一节 禽畜养殖233
第二节 疫病防治237
第九章 渔业237
第一节 河鲜特产237
第二节 捕捞238
第三节 麻涌渔业队241
第四节 鱼塘242
第五节 引种养殖242
第十章 农业规模化243
第一节 “三高”农业243
第二节 “香飘四季”农业产业园244
第十一章 水利245
第一节 水利设施246
第二节 水土保护251
第三节 水利管理252
第七篇 工业256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256
第一节 集体工业257
第二节 民营(个体)工业260
第三节 “三来一补”企业262
第四节 “三资”企业265
第二章 工业门类270
第一节 建材工业274
第二节 造纸业275
第三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275
第四节 造船业276
第五节 电子信息业277
第六节 纺织服装业277
第七节 化工业277
第三章 名牌名标产品278
第四章 工业园区279
第五章 管理机构280
第一节 经济贸易办公室280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281
第八篇 商业283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283
第一节 国营商业283
第二节 集体商业288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292
第四节 大型商场选介293
第二章 集市贸易2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市集29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市场295
第三章 粮油购销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粮油流通298
第三节 粮食征购299
第四节 粮仓建设302
第五节 粮所支农及多种经营303
第四章 服务业304
第一节 旅业305
第二节 餐饮306
第三节 休闲娱乐311
第九篇 交通邮电314
第一章 交通3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4
第二节 水上交通317
第三节 公路交通324
第四节 铁路交通340
第五节 公路路政管理340
第二章 邮电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节 邮政342
第三节 电信349
第十篇 港区建设353
第一章 新沙港区353
第一节 沿革353
第二节 基础设施353
第三节 监管架构354
第四节 运营主体354
第五节 新沙港滚装船汽车码头356
第二章 虎门港麻涌港区356
第十一篇 财政 税收 金融358
第一章 财政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节 体制358
第三节 财政管理359
第四节 财政收入363
第五节 财政支出364
第六节 资产366
第二章 税收368
第一节 机构368
第二节 工商税收征管369
第三节 农业税收征管372
第三章 金融37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当铺和借贷37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376
第三节 货币种类379
第四节 存款与信贷380
第五节 保险384
第六节 债券386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38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387
第一节 机构38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388
第三节 经济案件查处389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390
第二章 土地管理391
第一节 机构391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391
第三节 土地规划395
第三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395
第一节 机构395
第二节 打假检查396
第三节 特种设备管理397
第四节 指导申报名牌产品398
第五节 质监宣传398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98
第一节 机构398
第二节 监督检查399
第三节 宣传教育400
第四节 安全生产状况400
第五章 劳动管理400
第一节 机构400
第二节 就业与培训401
第三节 工资待遇403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404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4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麻涌地方组织405
第一节 地下党的建立与发展405
第二节 中共麻涌镇委员会406
第三节 中共麻涌镇基层组织411
第四节 党员416
第五节 党员代表大会417
第六节 党委中心工作420
第七节 纪律检查425
第二章 群众团体427
第一节 抗日救亡工作团427
第二节 工会430
第三节 农会432
第四节 教师联合会432
第五节 妇女团体433
第六节 青少年团体435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442
第八节 商业团体444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48
第十四篇 政权449
第一章 权力机构449
第一节 乡民代表大会4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49
第三节 人大代表选举452
第四节 镇人大机构456
第五节 人大工作457
第二章 行政机构459
第一节 明、清时期机构459
第二节 民国机构46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463
第四节 基层政权设置468
第十五篇 政务476
第一章 民政476
第一节 机构476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476
第三节 优抚 拥军477
第四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478
第五节 婚姻登记478
第六节 最低生活保障479
第七节 社会救济480
第八节 残疾人工作481
第九节 麻涌镇敬老院481
第二章 社会保障482
第一节 机构482
第二节 社会保险业务482
第三章 外事 港澳事务488
第四章 侨务490
第一节 侨联490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胞社团490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胞及其分布491
第四节 侨务工作491
第五节 华侨、港澳台胞的贡献492
第五章 信访 档案493
第一节 信访493
第二节 档案管理495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 审判496
第一章 公安496
第一节 机构496
第二节 装备498
第三节 打击犯罪499
第四节 户政管理500
第五节 消防502
第二章 司法504
第一节 机构504
第二节 法律服务505
第三节 普法教育507
第三章 人民法庭508
第十七篇 军事510
第一章 兵役510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510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511
第二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512
第一节 抗日联防自卫队512
第二节 水乡武工队512
第三节 大步驻军512
第四节 大盛驻军513
第五节 漳澎驻军513
第六节 南洲驻军514
第七节 人民武装部514
第三章 民兵515
第一节 组织515
第二节 军事训练516
第三节 政治教育517
第四节 民兵活动517
第五节 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518
第四章 军事设施519
第五章 战事519
第一节 “冚村”争夺战519
第二节 土匪夜战大步村520
第十八篇 文化522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522
第一节 机构522
第二节 团体523
第二章 文化设施525
第一节 镇级文化设施525
第二节 村(社区)级文化设施528
第三章 群众文化531
第一节 粤剧曲艺531
第二节 文化活动535
第三节 文化艺术节542
第四章 广播 电影 电视542
第一节 广播542
第二节 电影 音像543
第三节 电视545
第五章 文学 艺术546
第一节 民间文学546
第二节 文艺创作551
第六章 传说 故事555
第一节 礼仪堂祖妣葬地555
第二节 萧奕辅中喜宴客556
第三节 “蒲芦地”得“彭”而发556
第四节 惊心动魄“杀人地”556
第五节 民国后的五元坊557
第六节 一颗“敕珠”惹风波557
第七节 金柜的传说558
第八节 庙前香炉坏风水558
第九节 “十五屯”559
第十节 有关“蔡新庄”之说560
第十一节 蚝壳场560
第七章 图书 展览 周报 网站561
第一节 图书561
第二节 展览562
第三节 《香飘四季》周刊563
第四节 “香飘四季”文化品牌565
第五节 网站565
第八章 谱牒 史志566
第一节 谱牒566
第二节 史志567
第九章 文物568
第一节 文物普查568
第二节 文物保护570
第三节 胜景591
第四节 革命纪念地598
第五节 古树名木601
第十九篇 教育605
第一章 教育结构605
第一节 学前教育605
第二节 小学教育606
第三节 中学教育609
第四节 职业教育612
第五节 成人教育614
第二章 办学条件615
第一节 教师615
第二节 教学设施620
第三节 教育经费622
第三章 教育管理625
第一节 管理体制625
第二节 创建教育强镇626
第四章 学校选介627
第一节 麻涌中学627
第二节 麻涌职业高级中学629
第三节 麻涌镇第一中学630
第四节 麻涌中心小学631
第五节 麻涌第一小学632
第六节 麻涌大步小学633
第七节 漳澎小学634
第八节 大步幼儿园634
第二十篇 卫生体育636
第一章 卫生636
第一节 医疗机构636
第二节 公共卫生641
第三节 防疫643
第四节 妇幼保健644
第五节 创建广东省卫生镇646
第二章 体育6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7
第二节 场地设施647
第三节 群众体育648
第四节 学校体育655
第五节 竞技体育655
第六节 运动员输送659
第二十一篇 民俗宗教方言661
第一章 民俗661
第一节 生活习俗661
第二节 节令习俗666
第三节 婚嫁喜庆习俗671
第四节 礼节习俗673
第五节 丧葬习俗674
第六节 陋习675
第七节 迷信活动677
第八节 精神文明建设680
第二章 宗教683
第一节 道教683
第二节 佛教683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683
第三章 方言684
第一节 词汇684
第二节 称谓685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687
第二十二篇 人物693
第一章 人物传693
第二章 人物简介719
第三章 人物表723
附录728
附表索引729
编后记735
热门推荐
- 1174259.html
- 2049223.html
- 301730.html
- 3126805.html
- 3816209.html
- 1855523.html
- 3784618.html
- 1884469.html
- 262160.html
- 812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4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0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6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8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1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2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018.html